八陣鼓

八陣鼓

八陣鼓,流行於同官(今印台區)高樓河鄉劉家堡,根據當地藝人傳承,是由諸葛亮的《八陣圖》演變而來,初表演套數單調。後來,前四輩的藝人中,有位劉老漢(名字失記)見其表演太簡單,便獨自一人用青銅錢擺陣,研究出許多表演套數,傳給表演者。經重新排演,一舉成功。劉家堡的八陣鼓從此獨樹一幟,壓倒群芳,一直流傳至今。

八陣鼓展現了三國章武二年春、東吳大都督陸遜率大軍火燒蜀營四十屯七百餘里,獲大勝後,直奔敵營白帝城。不料誤入諸葛亮布下的八陣圖亂石陣中,忽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鋪天蓋地、急迴轉時、已無出路……危難之時,忽見黃承彥率領眾兵出石陣。幾經周折終於把陸遜兵馬安全巧妙地帶出八陣圖的故事。

今之八陣鼓,表演者10人,4女6男。其中一男武將打扮,手持一根七、八尺長、且頂羰帶小旗的桿子,在場子中間,代表東吳大都督陸遜,在社火表演中起指揮作用;另一老生打扮者,身著道袍,胸前掛麵大鼓,在表演者的外圍,代表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為被圍在陣內的陸遜不斷指點著走出陣圖的方法,其餘四男四女,皆武士打扮,身插背旗,每人胸前掛一面小鼓,隨著表演節奏,邊表演邊敲擊。

八陣鼓在表演時,8人分兩路,扮陸遜者在兩路中間,可前後穿插,扮黃承彥者在兩隊外邊,可在周圍穿插,全部表演者皆以秧歌步而貫穿始終。其表演的基本隊形有:“平掏”、“雙掏”和“燕子隊”。場子表演時,除進場和出場外,另有“擺四花”(分里外層)“扭門卷”、“一窩蜂”(背對背、對面)。

表演時的伴奏樂器有:小京鑔兩副、大鐃兩副、“哈巴狗”(即掌鑼)兩副。鼓由表演者邊舞邊擊。其鑼鼓譜是:曲中,“夸”為鼓,小京鑔,大鐃同奏;“囊”為哈巴狗(掌鑼)單奏。此曲反覆演奏,直至結束。

“八陣鼓”在農村民間用於打社火、過廟會、慶佳節等大娛樂活動,在一九九四年銅川市蘋果節、印台區大型活動中八陣鼓獨具特色,大放異彩,把活動掀起高潮。在流傳和演變中,伴奏和鑼鼓融為一體,反映了銅川人民氣質特徵,情趣愛好和豐富多彩的生活,除無數藝人所奉獻的心血外,這些文化形成了同當地民眾的風俗結成的統一生命體。它們相互依附不可分割。基於這一原因,“八陣鼓”這一傳統文化遺產成為研究銅川歷史的活文物,也屬於銅川文化寶庫的一顆明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