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顧
醫院成立後,在縱隊衛生部領導指揮下,駐尹家峪期間三個多月的時間裡,共收治300名左右八路軍傷病員和少量友軍傷員,在很困難的條件下,醫院醫護人員開展清創縫合手術,及時換藥、裹傷,克服困難進行飲食調養,使絕大多數傷員得到了有效的治療,傷愈歸隊,其中在中華大地廣泛流傳的“沂蒙紅嫂”冒著生命危險救下來的八路軍傷員,最後就是送到八路軍山東縱隊直屬後方醫院後,經過精心治療後傷愈歸隊的。紀念館活動
2007年10月9日,來自北京、南京、上海、濟南等地的醫院老領導,齊聚醫院誕生地沂水縣泉莊鄉尹家峪村,與濟南軍區聯勤部首長和沂水縣黨政領導及醫院部分醫務人員,共同參加了在此舉行的“八路軍山東縱隊衛生部直屬後方醫院紀念館”開館儀式。戰爭年代曾經在沂蒙山區戰鬥過的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兼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並發來了賀信。
醫院誕生地位於沂蒙山腹地一個風景秀麗的小村莊,紀念館是在原址基礎上重新修建的。走進紀念館的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塊造型古樸大方的蒙山石,院子青磚鋪地,靠牆栽種著翠竹和各色花草。前排房子原為民房,後方醫院將其改為北開門,中間加以隔離,東邊是手術室,西端作病房。進入後院右邊是兩間廂房,原為國小教師生活用房。後方醫院成立時,醫務主任(即院長)張景閔、指導員柴誠及司藥劉昌鼎住此屋,是當時的院部。後院的正屋原為國小教室。日軍侵華入魯後,學校停辦閒置,被後方醫院作病房用。現為後方醫院歷史展覽室。
展室內陳列了20餘塊展板,詳細介紹了後方醫院誕生、發展及在血與火的戰場上轉戰沂蒙山區中發生的動人事跡。展室內還展出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其中有在反“掃蕩”戰鬥中繳獲的日軍的毛毯,、戰爭年代配備團、營級幹部使用的“馬褡子”,由尹家峪村老中醫鄭學庠(1890-1981)遺留下來的手提醫療箱、手術器械包及修建紀念館清理地基時發現的大刀和步槍子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