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27年4月12日,正當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節節勝利之際,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武漢政府國民黨主席汪精衛 ( 李子雄 飾)先後背叛革命,向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舉起了屠刀,周恩來 ( 劉勁 飾)同志在上海組織的第三次工人罷工徹底失敗。此時,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時任獨立十五師師長的賀龍 ( 侯勇 飾),在國民革命軍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 ( 徐光明 飾)的率領下,在河南臨穎戰場衝鋒陷陣,以付出巨大犧牲的代價取得中原大戰的勝利。
北伐戰爭報捷頻傳,湖南長沙卻發生“馬日事變”,共產黨人遭到血腥屠殺。武漢國民政府為獲取民心停止北伐,部隊全部撤回武漢,以“東征討蔣”的名義繼續進軍,實際用心卻是藉機清除隊伍中的共產黨員。面隊時局,陳獨秀領導下的共產黨人陷入深深的迷茫之中,圍繞是否開展武裝暴動的問題爭論不休。陳獨秀辭去中共中央總書記職務,毛澤東 ( 王霙 飾)隨即離開武漢,留下周恩來同志深感革命艱難,他確定了“抓住槍桿子、實行武裝暴動”的革命思想,暴動是否成功,葉挺 ( 呂良偉 飾)的十一軍、賀龍的二十軍起著千鈞一髮的決定作用。唐生智 ( 侯天來 飾)利用賀龍升任二十軍軍長之際,設法拉攏二十軍,被賀龍看出狼子野心。
武裝暴動蓄勢待發,中南重鎮的武漢匯聚著包括朱德 ( 吳衛東 飾)、劉伯承 ( 張再新 飾)在內的一大批革命志士。周恩來面見賀龍,相談甚歡,感染於大湘姑娘 ( 丁柳元 飾)抗槍北伐、誓報家仇的決心,賀龍堅定與共產黨合作,率領部隊開往九江。周恩來緊急約見朱德、劉伯承等部署起義任務,登上前往九江的渡輪。
汪精衛徹底叛變革命,九江街頭血流成河。九江甘棠湖“小船會議”決定,部隊立即開往南昌。7月28日,江西大旅社裡前敵委員會書記周恩來部署起義具體事宜。起義蓄勢待發。面對張國燾的質疑,周恩來毅然決定起義。1927年8月1日凌晨2點,南昌起義提前兩小時開始。起義部隊在敵人瘋狂的火力封鎖下炸開城牆攻上城樓,用壯烈的犧牲,將南昌起義的大旗插上南城門,南昌起義取得偉大的勝利。從此,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第一支革命軍隊在南昌誕生。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劉勁 | 周恩來 | 簡介 共產黨領導人,南昌起義領導人 |
侯勇 | 賀龍 | 簡介 南昌起義領導人,獨立十五師師長,二十軍軍長 |
王霙 | 毛澤東 | 簡介 共產黨領導人 |
呂良偉 | 葉挺 | 簡介 南昌起義領導人,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師長 |
吳衛東 | 朱德 | 簡介 革命志士 |
張再新 | 劉伯承 | 簡介 革命志士 |
李子雄 | 汪精衛 | 簡介 武漢政府國民黨主席 |
徐光明 | 張發奎 | 簡介 國民革命軍二方面軍總指揮 |
侯天來 | 唐生智 | |
黃品沅 | 魏老三 | |
丁柳元 | 大湘 |
職員表
製作人 | 陳金勝、白景軍 |
導演 | 宋業明、董亞春 |
編劇 | 陸柱國、趙琪、劉星、李平分、宋業明 |
攝影 | 姜力軍、王敏、於學軍、賓主 |
配樂 | 董立強 |
美術設計 | 馬躍千、張國月、趙立新、王大雨 |
錄音 | 王樂文、李安磊、安韶峰 |
演職員表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
|
角色介紹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類型 | 歌曲名稱 | 詞作者/曲作者 | 演唱者 |
主題曲 | 《閃亮的星》 | 明振江/董立強 | 孫楠 |
幕後花絮
•演員李子雄除了查閱汪精衛的歷史資料之外,還特意花了一萬元按照歷史照片做了一個與汪精衛類似的頭髮。
•中國香港演員呂良偉的國語雖然不標準,但他在拍攝中堅持說國語,每一句台詞都要認真對照,但導演從整體考慮,在後期的時候悄悄給他配了音。
•為了讓賀龍背著上百斤的槍能夠出很多汗,劇組選擇在晴天太陽底下拍攝。
•因為拍攝任務繁重,演員侯勇體力嚴重透支,一不小心從馬上摔到地上爬不起來,但他只休息了一會兒就又繼續進行拍攝。
•影片中的中原北伐大戰拍攝當天艷陽高照,整個天漠連一棵樹都沒有,再加上炮火連天,氣溫很高。但是為了還原歷史,所有演員都根據當時北伐情況穿著厚厚的北伐軍裝,一場戲下來,大家都汗流浹背。
•演員侯勇坦言自己的壓力很大,也想出了很多點子,其中一場賀龍為讓部下認錯,背槍跑步自罰的戲就是他想出來的。到最後九根機槍一共九十多斤背在肩上跑步,差點支撐不住。
獲獎記錄
獲獎日期 | 獎項 | 獲獎者 |
2007年 | 第1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大學生喜愛的男演員獎 | 侯勇 |
2007年 | 第1屆北京影視春燕獎電影最佳男配角獎 | 侯勇 |
2008年4月22日 | 第15屆大學生電影節軍事題材創作獎 | 《八月一日》創作組 |
2008年7月6日 | 第9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評審會特別獎 | 《八月一日》 |
2009年8月29日 | 第1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 | 《八月一日》 |
2009年10月17日 | 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錄音獎 | 王樂文、李安磊、安韶峰 |
評審會故事片獎 | 《八月一日》 |
幕後製作
劇本背景
之所以在2007年推出這部史詩片,是因為8月1日具有雙重意義,它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紀念日,又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建廠紀念日。在建軍80周年之際,由八一廠來拍攝《八月一日》,意義重大而深遠。
演員選取
除了周恩來、毛澤東這些大家熟悉的歷史人物是由特型演員出演之外,其他的一些角色只求神似不求形似。葉挺是一個非常帥氣、瀟灑的將軍,加上曾經在海外留學,很洋氣,這些是選擇呂良偉出演的原因;而汪精衛是個有一定造詣的儒雅文人,還是傳說中的美男子,因此劇組確定李子雄扮演。
場地道具
為了增強場景的真實感,劇組輾轉上海、浙江、河北、北京等多個影視基地進行了兩個月的戰爭場面拍攝,外景地近10個,動用TNT炸藥45噸,服裝道具12萬件,投入拍攝演員達11萬人次。其中,僅起義的那場夜戲,就足足拍了14天。片中中原北伐大戰,在河北天漠拍攝時,調集協拍部隊上千人次,馬匹近百匹。投資成本達5000萬元。
“南昌起義”的標記“紅領帶”,實際上是條很短的紅布條,在起義軍的領子上打了個結,為了突出紅色這種強烈的視覺效果,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劇組通過藝術對其進行了加工。
拍攝過程
拍攝期間大概有一個月的時間,劇組基本上是白天黑夜連軸運作,侯勇在南城門李虎子犧牲的戲,是整個一晚上拍攝的;李虎子打他那一場戲都是頭一天晚上到第二天。因為有的工作人員能夠替換,演員卻不能換,所以很辛苦。
拍攝手法
為了增加影片的真實感,導演用接近紀錄片的拍攝手法來拍攝結尾的南昌起義場面。為了既忠實於史實,又真實反映故事所發生的年代,導演在用色上壓抑、凝重,在起義之前以冷色調為主體,最後的起義戰鬥,以濃烈的暖色調來張揚,突出血與火的紅色。該片多處重要場景,如中原戰場、江岸碼頭的大霧、江西大旅社指揮部、南昌城城門等,攝影用光的反差很大,強調醒目的明暗層次,突出了戰場的慘烈凝重。
該片調動了電影藝術手段,綜合運用現代科技成果,使傳統特技合成拍攝和數位化電腦合成相結合,從而增強了銀幕造型表現力和視覺衝擊力。
在高科技攝影技巧上,攝影師們想盡一切辦法,用當時中國內地很少做的數字中間片來處理,多機拍攝相對比較少。這部戲拍攝設備分了兩個部分:文戲一台機器,武戲一台機器。
影片評價
該片編創人員從學習掌握黨史軍史研究領域的新成果入手,用全新的視角凸現了南昌起義的偉大歷史意義。通過對年輕的共產黨領導集體在生死攸關的緊要時刻苦苦尋找正確道路的真實表現,彰顯出一種追求真理的探索勇氣和獻身精神。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人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形象在影片中得到比較充分的展示和刻畫,同時,還精心塑造了一批基層官兵形象,他們與真實歷史人物相呼應,豐富了人物形象的內容。特別是結尾攻打南昌城的戰鬥場面,英勇獻身的戰士在沖天火光中化成紅飄帶的浪漫寫意,既形成了影片情節敘述的高潮,也從審
美角度完成了對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頌揚 。 (新浪影音娛樂評)
該片基本體現了主創編導人員“文戲感動人、武戲震撼人、全片吸引人”的自覺意識,做到了文武相間,張弛適度,敘事流暢,引人入勝。但是,可能因為時間倉促,影片在剪輯、合成方面還有一些細小瑕疵;而從整體的美學風格上說,因為屬於革命戰爭片“武戲”的成份較多,所以借用高科技形成的戰爭場面頗為慘烈,稍不注意就會形成了一種血肉橫飛式的影像奇觀,過度的視聽感官生理上的刺激感,往往容易消減觀眾對影片內涵的深層思考力。
該片以人為本,真實地再現大革命時代,周恩來等領袖人物經歷的痛苦掙扎、矛盾與無奈,直至最後以過人的勇氣和智慧在挫折中站立起來。而對於汪精衛等反面人物,也沒有將其設計成猥瑣齷齪的形象,而是將他的睿智英氣與工於心計結合起來,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真實。同時影片中出現了一些歷史中不曾提及的小人物,對這些人物並非一帶而過,並且在細節上進行了刻畫,形成了諸多亮點,使整部影片更富於人性的光芒 。 (搜狐娛樂評)
該片比較客觀地表現了陳獨秀及當時的黨中央在起義問題上的分歧和矛盾,也表現出了早期共產黨人的幼稚,這可能也是革命必須付出的代價。該片對陳獨秀這個人物政治尺度、分寸的把握比較適中 。 (新浪影音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