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營」
八旗軍兵種之一。意即騎兵,為八旗軍骨幹和精銳。起於皇太極所設的阿禮哈超哈營。順治時成為制度,以驍騎營為八旗都統的直屬部隊。所轄有馬甲、領催(從馬甲中挑選,管理冊籍和俸餉)、匠役(弓箭、馬鞍、鐵具等匠工),兵員均從本旗下各個佐領所屬人丁中挑選。漢軍八旗驍騎營另設有炮甲、藤牌兵和鹿角兵。
「前鋒營」
八旗軍兵種之一。起於皇太極所設的噶布希賢超哈營,順治時成為制度,兵員從滿洲、蒙古旗的各佐領下挑選,分左右兩翼,設有統領、參將等官。
「護軍營」
八旗軍兵種之一。起於皇太極所設的巴牙喇營。後為八旗禁衛軍兵制,上三旗守衛紫禁城,下五旗守衛各王公府邸,雍正時定為禁衛軍。兵員從滿洲、蒙古旗的各佐領下挑選精銳而成,每旗設有護軍統領一人。雍正三年又加設圓明園八旗護軍營,駐紮於圓明園周圍。
「火器營」
八旗軍兵種之一。康熙三十年置,為皇帝守衛扈從,設總統大臣管理。特為倚重(嘉慶年間,天理教邪教組織的一夥暴徒攻入紫禁城,至隆宗門遇火器營官兵阻擊,後全數殲滅)。全營兵員均專習火槍火炮。士兵由滿洲、蒙古旗的各佐領下挑選精銳而成,分有火槍兵和炮甲兵兩種。
「健銳營」
八旗軍兵種之一。即雲梯兵。乾隆十四年置,兵員上三旗、下五旗中挑選,兵額二千人,設總統大臣管理。
「虎槍營」
八旗軍兵種之一。康熙二十年置。專任扈從圍獵。設總統大臣一人,有領侍衛內大臣兼任。下轄總領、虎槍長、虎槍副長等職,轄虎槍手六百名。
「步軍營」
八旗軍兵種之一。統領即京城衛戍部隊,兵員從滿洲、蒙古、漢軍八旗中挑選,康熙十三年置。兵額二萬一千一百五十人。設有步軍統領管轄。雍正元年又加設五城巡捕營步兵一萬人,為綠營兵抽調而成,也歸八旗步軍統領管轄。步軍統領的全稱是提督九門巡捕五營步軍統領,通常管轄八旗兵的稱統領,管轄綠營步兵的稱九門提督,實際上由滿人兼任。
「善撲營」
八旗軍兵種之一。設總統大臣、左右翼翼長等官管轄。兵員由滿洲、蒙古八旗中挑選勇士組成,專門練習摔交技藝。擔任皇家扈從侍衛。
「神機營」
八旗軍兵種之一。也為火槍兵。鹹豐十一年置,選滿洲、蒙古、漢軍八旗中前鋒、護軍、步軍、火器、健銳各營的精銳組成,守衛紫禁城及皇家三海,並扈從皇帝巡行。
「養育兵」
即八旗預備役部隊。清朝統一全國後,八旗兵額有定,而旗人人口日增。順治十七年,從滿、蒙、漢各旗中,挑選年滿十六歲的精壯四千八百人,訓練技藝,戰時補充各營,叫養育兵。乾隆時定製二萬人。
清代八旗軍定額兵員為二十萬人。
清朝的八旗軍隊每旗有7500人馬,八旗共有六萬人馬,連帶其他兵馬總共十三萬左右,入關後增加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到康熙年間總共由五十萬人馬。
相關詞條
-
八旗
八旗,又稱八旗制度,是清代旗人(後演變為滿族)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有清一代的根本制度。八旗制度是努爾哈赤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正式創立。...
歷史沿革 組織形式 分類 兵制 人口 -
八旗制度
中國清代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式。滿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獵為業。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中,取得節節勝利。隨著勢力擴大。八旗是將軍事、政治、財政、司法、行政...
歷史沿革 組織形式 分類 兵制 人口 -
漢八旗
漢軍八旗的主要來源是明末主動投降或在之後的戰爭中被後金及其後身清朝擄掠於遼東的人丁,以漢人為主,也有少部分漢化女真人和曾入明為官的蒙古人等等的“重炮兵部...
簡介 名詞解釋 漢軍八旗衰落 漢軍八旗影響 區別 -
滿清八旗
八旗制度是中國清代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式。女真人以射獵為業。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中,取得節節勝利。隨著勢力擴大,人口增多,他於明萬曆二十九年建立黃、...
建立 特點 興亡 分布 分類 -
八旗詳解
滿清八旗---鑲白旗 清代八旗之一。 清代八旗之一。
八旗由來 分類簡介 相關內容 -
滿洲八旗制度
滿洲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創立,初建時設四旗:黃旗、白旗、紅旗、藍旗。1614年因“歸服益廣”將四旗改為正黃、正白、...
-
八旗兵
清代滿族的軍隊組織和戶口編制制度,以旗為號,分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後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八旗人的後代稱八旗子弟,後...
簡介 歷史 -
八旗漢軍
八旗漢軍是清朝八旗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指代八旗中的漢軍旗份佐領,並非單獨有八個漢軍旗,部分誤稱為“漢軍八旗”。與八旗滿洲、八旗蒙古構成八旗軍的整體,皆以...
組織機構 八旗種類 建制規模 歷史作用 軍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