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文化的衝突與融合

兩種文化的衝突與融合

《兩種文化的衝突與融合》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00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瑞雄。

內容簡介

《兩種文化的衝突與融合》講述了:科學與人文兩種文化的衝突已成為當今的焦點問題之一,而關於這兩種文化的融合無疑更是當今時代的一大難題。不少西方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此進行了探討,並由此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思潮。科學人文主義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思潮之一,至20世紀末,它實際上已發展成為一股強勁而令人矚目的潮流。本書試圖通過對這一思潮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探討科學與人文融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現實途徑。作者認為,薩頓首倡“科學人文主義”即標誌著科學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波蘭尼、馬斯洛以及後現代科學思潮的代表人物大衛?格里芬等人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深化和發展了相關的理論。然而,一直以來,人們對於這一思潮的重視是很不夠的,更談不上對其給予充分的批判與借鑑,國內對於科學與人文融合問題的研究就更是處於十分粗淺的狀態。因此,使科學人文主義的歷史現狀及其優劣得失清楚地呈現出來,對於科學與人文融合問題的理論探討乃至實踐,都是一項不可缺少的奠基工程,其重大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基於此,本書在馬克思主義有關理論的指導下,以史論結合的方式,在敘述了科學人文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科學與人文的分裂對立並對其根源進行分析之後,通過對科學人文主義學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深入研究,梳理出了這一思潮的來龍去脈,對之予以客觀、全面、系統的評析。在此基礎上,本書對科學與人文的內在統一性等予以了論證,並證明兩者內在統一的認識論與方法論基礎。本書表明科學與人文的融合或統一不是一方同化於另一方,而是人類現實相互作用下的整合過程。本書最後部分給出了自己的結論:科學與人文的融合有其現實的合理性和可能性,然而,這一目標不應僅僅停留在理論或者觀念上,而必須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指導下,通過不懈的實踐才能最終達到。

作者簡介

黃瑞雄,男,副教授,廣西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1963年12月出生於廣西貴港市。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與認識論研究。曾與他人合作並擔任副主編出版著作兩部。在《自然辯證法通訊》、《自然辯證法研究》、《科學技術與辯證法》、《江海學刊》等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

目錄

內容提要

導論
一、時代的難題與使命
二、若干相關概念
第一章 科學人文主義產生的背景——科學與人文的分裂對立
一、兩種科學代表人物的分裂對立
二、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分裂對立
三、科學與人文分裂對立的實質
四、科學與人文分裂對立的後果
第二章 科學與人文分裂對立的根源
一、傳統科學觀的消極影響
二、人類知識劃分的簡單化與絕對
三、科學主義的僭妄
四、科學的非人性化發展
五、科學成果的濫用
第三章 薩頓的理想以及科學人文主義的興起
一、對科學發展及其套用非人性化的分析批判
二、“人性的”科學觀與“科學人文主義”理想
三、薩頓的科學人文主義途徑
四、科學人文主義的合理性及現實意義
第四章 波蘭尼對科學人文主義的深化
一、對實證主義科學觀的批判
二、“個人知識”和“意會認知”
三、意會認知的具體運行機制——“內居”
四、波蘭尼指認的“兩種文化”的橋樑
五、對“內居”途徑的評析
第五章 馬斯洛對科學人文主義的初步實踐
一、對傳統機械論科學觀的批判
二、“存在心理學”和“存在認知”
三、“存在認知”中科學與人文的融合
四、“症候群方法論”
五、對“存在心理學”途徑的評述
第六章 科學人文主義的逆向途徑——羅蒂的科學觀以及科學向人文的歸化
一、對科學客觀性及合理性傳統觀念的批判
二、以“親和性”取代“客觀性”的後現代科學觀
三、科學向人文的歸化
……
第七章 費耶阿本德對科學與人文融合問題的消解
第八章 大衛·格里芬與科學人文主義的復歸
第九章 科學與人文融合的現實可能性
第十章 科學與人文主義
第十一章 科學與人文融合的現實途徑
主要中文參考文獻
主要英文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