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秦漢之際,北方匈奴族開始強盛,不時南下騷擾。兩漢時期,晉陽為北邊巨防重鎮,是漢朝抗擊匈奴的前哨陣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漢高祖六年(前 201年),劉邦為了防禦匈奴南下,以太原郡21縣為韓國,“徙韓王信王太原以北,備御胡,都晉陽”。第二年,韓王信在馬邑(今山西朔州市)投降匈奴,引匈奴南逾勾注,攻晉陽。劉邦聞訊,親率大軍解晉陽之圍。漢高祖十一年(前 196年),劉邦封其子劉恆為代王,建都晉陽。漢文帝元年(前 179年)、將代地一分為二,封二子劉武為代工,都中都(今山西平遙西南);劉參為太原王,仍都晉陽。第二年,太原、代合二為一,仍稱代,都晉陽。漢武帝元鼎元年(前 114年),徙代王劉義 於清河,復太原郡。晉陽城為其治所。西漢時晉陽城為諸侯王都城近90年。
東漢初年,軍閥盧芳在西羌、匈奴支持下,割據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雁門五郡,“與胡通兵,侵苦北邊。”東漢政府以晉陽城為前哨實行反擊。建武七年(31年),光武帝劉秀命大將軍杜茂“引兵北屯田晉陽、廣武,以備胡寇。”建武十一年(35年)、東漢任命郭汲為并州牧,駐守晉陽。郭汲以晉陽為依託積極爭取團結少數民族。擊敗了盧芳,收復統—了北方五郡。此後代理大將軍馬成駐守晉陽”在以晉陽為中心的北部邊防線上,“繕治障塞,自西河至滑橋,河上至安邑,太原至井陘,中山至鄴,皆築保壁,起烽燧,十里一侯”,有效地防止了匈奴的南下。兩漢時以晉陽城為中心的并州戰略地位重要,在當時被稱之為“東帶名關,北逼強胡,年穀獨孰,人庶多資,斯四戰之地,攻守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