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電子式照相排字機

全電子式照相排字機

1970年一機部下達重點項目任務書,要求上海研製自動照排機。 1966年發明於美國,是第三代照相排字機。 ten

全電子式照相排字機照相排字機設計

全電子式照相排字機:國外在20世紀20年代出現。上海的留學生柳溥慶和陳宏閣曾在1934年試製成功,但因戰火而未生產。全國解放後,上海勞動儀表廠(後改名光學儀器廠)於1959年試製手選式照排機,幾經改型完善。上海的書刊印刷廠於60年代中後期陸續使用。是為第一代機。1970年一機部下達重點項目任務書,要求上海研製自動照排機。即由一機部通機研究所、中華印刷廠、上海印研所、上海光學儀器廠、上海字模一廠等10餘家單位聯手研製,於1973年研製成功並投產。1981年,新聞出版署委託上海市出版局鑑定後交中華印刷廠使用。因其採用光機結合的原理,故稱第二代機。1979年,上海印研所購用英國蒙納公司的雷射照排機,1985年上海新華印刷廠引進日本寫研公司的文字數位化照排機,1986年上海市印刷三廠引進日本森澤公司照排機等,因其分別使用陰極射線管輸出及雷射掃描輸出技術,故稱第三代機、第四代機。80年代起,由於國內照相排字機的開發製造進程極快,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初,上海民眾印刷廠、上海市印刷四廠、六廠、十二廠等都轉購華光、北大方正等國產照排機。

陰極攝像管

1966年發明於美國,是第三代照相排字機。光源為陰極射線管,採用了數位化文字信息處理技術。將文字圖像分解成矩形點陣或製成字模版,變成二進位制數碼輸入電子計算機的存貯器中,在照相排版時,將數位訊號通過光電轉換,在陰極射線管的螢光屏上映出文字圖像,再通過光學系統,成行地將文字投射到感光材料上進行曝光。排字速度每秒可達幾百字。

用途

照相排字機,可將原稿經排版版式處理後,進行照相排字,輸出供製版用的片.由輸入鍵盤將原稿文字用編碼輸入,在監視器上顯示進行編輯修改版式格式,寫入軟磁碟送入計算機.通過計算機的控制,在小型陰極射線管屏面上形成光學信息,經成象鏡頭光路在感光膠片上暴光成象,完成照相排字工作.本發明中,小型陰極射線管及光路元件固定不作位置運動,定位後的感光膠片由平面電機動子帶動完成X或Y兩個方面的直線運動.收放感光膠片暗盒可在明室中進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