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會簡介
今日起至9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第七屆大會在北京召開,這也是中國首次舉辦ICG大會。專家分析,在北斗系統逐步融入世界衛星導航系統的大背景下,注重在競爭與合作中發展自我的“北斗”,正在提升中國在國際衛星導航領域的話語權。北斗簡介
8年16星的中國速度 北斗導航引世界關注10月25日23時33分,中國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在長征三號丙火箭的托舉下順利發射升空。這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將與先期發射的15顆北斗導航衛星組網運行,形成區域服務能力。
根據計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於明年初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提供正式服務,這標誌著中國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即將建成,中國正式迎來北斗導航時代。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遵循“先區域”再“全球”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從1994年北斗衛星定位試驗系統開始建設,啟動“第一步”發展戰略,到2004年北斗衛星區域導航系統正式立項,再到2012年區域導航系統最終建設完成,實現“第二步”發展戰略,自2000年以來的短短十餘年時間,中國完成了16星的密集發射。
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介紹,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自2011年12月27日正式宣布提供試運行服務以來,系統運行穩定,已逐步拓展到交通運輸、氣象、漁業、林業、電信、水利、測繪等套用領域,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根據“第三步”計畫,到2020年,中國將建成由30餘顆衛星組成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導航系統建設完成後,中國也將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又一個獨立擁有導航系統的國家。
“衛星導航系統,不僅是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體現,也是綜合國力的體現,2004年北斗衛星區域導航系統正式立項至今,8年16星的‘中國速度’背後是中國幾代科研人員的探索積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學院副院長翁敬農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衛星導航系統可以服務於社會各個層次的多樣需求,無論從戰略還是戰術上來說,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都會逐漸顯現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