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烽火行動基金

全民健康烽火行動基金

全民健康烽火行動基金是一項資助全民健康事業發展的公益基金。

項目信息

項目編號:L4V17773

開展時間:2009-06-13

項目名稱:全民健康烽火行動

基金活動網址:http://www.brcf.org.cn/ShowProducts.asp...

所屬機構:北京市紅十字基金會

公益領域:社區衛生,人員培訓

項目介紹

基金介紹

烽火行動烽火行動

紅基會全民健康烽火行動基金是由北京市紅十字基金會和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全民健康烽火行動組委會合作成立的,專項資助全民健康事業發展的公益基金,使紅十字基金會的工作在傳統救災救難的基礎上,開拓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促進全民健康,提高全民健康素質,實現“健康富民,健康強國”而努力。

(一)北京市紅十字基金會
北京市紅十字基金會是北京市紅十字會主管、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非營利性公益組織,是經民政部門登記註冊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其宗旨是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致力於改善人的生存和發展境況,保護人的生命與健康,促進世界和平與進步。北京市紅十字基金會在此次汶川地震救援和對口支援災區的災後重建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二)全民健康烽火行動組委會
全民健康烽火行動組委會由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中國市長協會、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高新技術開發區協會、環保部環境管理研究中心、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國行動計畫、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衛生與發展研究中心、中科院普適計算研究中心、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等單位聯合發起,旨在通過團結政府、行業、產業和公民社會的力量,開展系列活動,強化“全民健康,人人有責”的意識,重點展開“健康普適服務模式”標準化創新工作,得到了科技部、衛生部、環保部、民政部等部委相關單位以及合作夥伴的大力支持。
(三)紅十字基金會全民健康烽火行動基金第一屆一次理事會成員
巴德年:紅十字基金會全民健康烽火行動基金理事長,醫學博士、免疫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醫學部外籍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國免疫學會理事長,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管理學部常務委員,並承擔多種國家級雜誌的主編、常委等工作。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長。
劉遠立:紅十字基金會全民健康烽火行動基金常務副理事長,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國行動計畫”主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衛生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聯合國愛滋病、結核病、瘧疾和基本藥物顧問委員會委員、“全球健康公平聯合會”執行董事,系“國際衛生體系研究”學科創始人之一。
於瑞苓:紅十字基金會全民健康烽火行動基金理事、北京市紅十字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楊功煥:紅十字基金會全民健康烽火行動基金理事、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公共衛生和流行病學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衛生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國家行動辦公室主任。
劉正發:紅十字基金會全民健康烽火行動基金理事、工程技術碩士、教授級高工、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副會長、全民健康科技促進領導小組組長。曾任中國建設工程總公司副總經理、中建科協主席、中建科技委主任委員、中國建築(美國)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楊團:紅十字基金會全民健康烽火行動基金理事、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國務院公共突發事件專家組成員。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社會政策研究室主任。曾任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秘書長和中華慈善總會常務副秘書長,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常務理事。
李蔚東:紅十字基金會全民健康烽火行動基金理事兼秘書長,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副秘書長、全民健康科技促進領導小組副組長,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國行動計畫主任顧問、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衛生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基金宗旨

秉持“全民健康和全面健康”的理念,為健康中國事業和健康公平、健康安全、健康創造的公益項目提供資金上的支持,著重扶持覆蓋全民的醫療衛生體系、蓬勃發展的健康創造業、廣泛普及的全民健康文化三大領域的項目。建設集公共衛生、臨床醫療、社區衛生服務、康復回歸為一體的區域健康干預、維持、服務體系;促進我國健康經濟的發展;大力推動健康互助與自我管理組織參與建設“健康友好型”家園,為全民健康服務。

主要任務

與衛生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辦公室密切合作,重點支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廣泛普及和與此相關的各類活動;
推動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健康普適服務模式”標準化創新與推廣工作;
參與各類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健康服務體系的重建工作;
促進改善貧困地區人民健康狀況的“衛生扶貧”工作;
重點實施“健康重建133工程”、“移動醫療工程”、“e健康工程”、“健康創造工程”、“健康互助與自我管理工程”等項目。

健康重建133工程

“1”是為災區資助地區的全體人民作一次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檢查;第一個“3”是指資助對象重點放在縣、鄉、村三級體系;第二個“3”是指健康重建的三個支柱:一是定向資助當地健康安全預警系統建設,二是定向資助當地突發公共衛生應急系統,三是定向資助當地個體化健康管理系統,包括定向資助當地採購軟體、硬體和培訓。

移動醫療工程

現行醫療資源配置手段的單一,特別是“建醫療機構”這樣一種“鋼性”的資源配置手段,使得稀缺的醫療服務資源“固定”在有限的物理空間,局限了醫療資源特別是優質醫療資源的服務投射範圍,嚴重影響了優質醫療資源的社會可及性。移動醫療服務技術是根據我國基本衛生國情和醫療服務的實際需要,作為對現行醫療資源配置手段的一種補充,是醫療服務資源彈性配置的一種專用新技術;移動醫療技術由專用汽車技術、車載醫療設備、車載無線通信信息技術、移動醫療服務規範及其套用軟體技術組成。移動醫療服務技術支持獨立的多功能醫療服務平台;能根據區域醫療服務不同需求進行醫療資源柔性配置,從而能使得不同地理狀況、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區域內,醫藥衛生服務獲得彈性配置醫療資源的專用工具。移動醫療服務業作為一種創新醫療服務形式,將有效提醫療資源利用率,方便基層醫療服務向社區延伸,向農村延伸,作為一種以方便病患為中心的服務形式將非常適宜我國基本國情,正在成為極具中國特色競爭力的創新型醫療服務熱點。

e健康工程

利用現代網路技術、通訊技術、控制技術,構築起公共衛生、社區(農村)衛生、醫院和社區居民之間的健康(醫藥衛生)服務新網路,有效利用衛生資源,打造普遍覆蓋、個性適宜的全民健康普適服務網路,讓老百姓隨時隨地的享受到安全、便捷的健康(醫藥衛生)服務。

健康創造工程

充分利用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革命的重大歷史機遇,以自主創新為驅動,促進健康信息、健康文化與傳統第一、二、三產業融合,形成以“健康導向”的食、衣、住、行、育、樂、康、游八大民生行業交融合作與統籌發展,旨在修復健康(如:醫藥衛生)、維持健康(如:疾病控制與預防、“養生”)、促進健康(如:健康科技、健康文化、健康傳播、體育鍛鍊和健身)的一系列有組織的社會化生產、流通、服務活動。

健康互助與自我管理工程

支持各鄉鎮、社區或功能社區建立健康互助與自我健康管理組織,把一些有共同健康需求的人組織在一起,針對其共同的健康問題、任務,在衛生保健專業人員的協助下,成員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和相互支持,承擔一些預防性或治療性的衛生保健活動,學習其它成員的健康保健經驗,改變不利於健康的行為習慣,緩解心理壓力,從而達到解決健康問題,完成健康任務的目的。通過對城鄉健康自主管理自治組織的授牌、培訓、評比、表彰等方式,促進健康互助與自我健康管理組織的成長與發展,使越來越多的人參加健康互助和健康自我管理,共同提高健康素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