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宇宙理論

全息宇宙理論

全息一詞,現代最早用在雷射照片裡,是光學套用的描述。但是理論物理中還有更高套用:同謀粒子間互動的即時性和距離無關性仍使人們認識到:兩個粒子還能知道彼此的距離並隨時調整信息的傳播速度。全息宇宙理論就是用全息理論研究宇宙中各種天體運動規律和宇宙萬物產生髮展規律的理論。

基本信息

典型分類

全息理論過於籠統,可分開為三方面 [1]物理信息性性質 [2]生物性質 [3]聯繫性,數學或哲學性質 。

由來

全息宇宙理論 全息宇宙理論

全息一詞,現代最早用在雷射照片裡,是光學套用的描述。但是理論物理中還有更高套用:同謀粒子間互動的即時性和距離無關性仍使人們深深困惑:難道兩個粒子還能知道彼此的距離並隨時調整信息的傳播速度? 這時,物理學家大衛.玻姆(DavidBohm1917-1992)給出了獨到的解釋。DavidBohm是現代全息理論之父。

什麼叫全息呢?比如一張照片,裡面有一個人像;如果我們把這照片切成兩半,從任何一 半中我們都能看到原先完整的人像;如果我們再把它撕成許多許多的碎片,我們仍能從每塊小碎片中看到完整的影像。這樣的照片就叫全息照片。

全息生物學是我國著名生物學家張穎清教授創立的,是研究全息胚生命現象的科學,是生物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從胚胎學觀點看,由於在受精卵通過有絲分裂分化為體細胞的過程中,DNA 經歷了半保留複製過程,所以體細胞也獲得了與受精卵相同的 一套基因,它也有發育成一個新機體的潛能。這在植物界表現得十分明顯,全息學說認為,每一個機體包括成體都是由若任何一個全息胚都是機體的一個獨立的功能和結構單位;或者說,機體的一個相對完整而獨立的部分,就 是一個全息胚。在每個全息胚內部鑲嵌著機體各種器官或部位的對應點,或者全息胚上可以勾畫出機體各器官或部位的定點陣圖譜。全息胚猶如整體的縮影。這些對應點分別代表著相應的器官或部位,甚至可以把它們看做是處於滯育狀態的器官或部位。在全息內,各個對應點有不同的生物學特性,但是每一個對應點的特性都與其對應器官或部位的生物學特性相似。也可以把全息胚看做是處於某種滯育階段的胚胎。這樣就可以用在足療,耳針治療全身疾病。

分維和分形的大相似而小區別,股票市場看幾分鐘有人就能感覺整天的行情氣氛,看一個人就知道如何和一村人相處的宗教人士。最後更廣泛的是任何聯繫都可哲學地看作整體局部相似關聯度問題,關聯度高,則可以開發出新的全息理論來指導。 三鏇教主王德奎也將全息的思想納入體鏇面鏇和線鏇中:全息原 理是說,一定維數時空的全息性完全等價於少一個量子位的排列數全息性。甚至有人整出全息經濟學三鏇經濟學(葉眺新),其實都和方法論有關。

起因

1982年,一件驚人的事發生了。在巴黎大學的一個物理實驗室里,科學家發現,在特定的情況下,如果我們把基本粒子——比如說把電子——同時向相反的方向發射,它們在運動的時候能夠彼此互通信息!不管彼此之間的距離多么遙遠,不管它們是相隔10厘米還是10億公里遠,它們似乎總是知道相對一方的同伴的運動方式,這體現在當一方受到干擾而改變運動方向時,其同伴也會同時改變方向。這個現象的古怪之處在於,它們之間的通訊聯繫幾乎不需要時間間隔,這違反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沒有任何通訊速度能夠超過光速,因為一旦超過了光速,就等於是能夠打破時間的界限。被我們認為“無生命”的電子竟然也會在距離如此遙遠時互通聲氣,一起運作,這實在像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幻覺。

這個駭人的現象使很多物理學家著迷,他們都試圖用複雜的方法來解釋這個現象。但是飲譽當代的美國量子物理學家和科學思想家戴維·玻姆拋出了一個大膽卻十分直接、簡單的想法:此發現意味著客觀現實並不存在,儘管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但其實它只是一個幻象,是一張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息攝影相片!

發展

玻姆如果不是瘋子,那么就是個思想革命家!一個偉大的、對現實世界的新觀點往往就是在這樣看似“妄想”的假設中誕生的。

那么,玻姆憑什麼做出如此驚人的假設?就讓我們放棄一切成見,謙遜地在事實面前安靜坐下,跟著無垠的自然走,否則我們將永遠學不到東西。

首先我們得了解什麼是全息相片。這是一種用雷射做出的三維立體攝影相片,它在顯示形象方面有獨特優點,全息照的“像”不是物體的“形象”,而是物體的光波。即使物體已經不存在了,但只要照亮這個相片,就能使原始物體“再現”。和普通照相術不同,全息相片貯備著大量的信息,可以一一顯現,所以有“一張全息相片的價值等於一千張普通相片”之說。

影像的立體感不是全息唯一的特殊之處,更神奇的是,全息相片每一小部分都包含著整個相片的完整影像。如果我們把一朵玫瑰的全息相片分割成兩半,會發現每一半都有整個玫瑰的影像。如果我們把這一半再分為兩半,然後再分下去,每一小塊相片中都會包含著一個較小的、但是完整的原來影像。只不過這越分越小的相片,其影像逐漸模糊而已。

這種“整體包含於部分中”的觀點頗值得玩味。從前,我們總認為要了解任何事物和現象,不論是一根筷子還是一片麥田,最好方式就是把它們分解開,從而研究它們的每個組成部分。但全息理論告訴我們,如果把某個由全息相片式結構組成的事物“解剖”開來,我們不會得到部分,而會得到較小的整體。

事實上,全息理論為我們觀察世界引出了一個新的視角,經歷一番思考,你會發現,原來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竟是這樣的:世界的每個局部似乎都包含了整個世界!例如,將一根磁棒折成幾段,每個棒段的南北極特性依然不變,每個小段是它原來整根棒的全息縮影,是整根棒的成比例縮小。再如,一面鏡子碎了以後,每一面小的鏡片仍然能夠被當成鏡子使用,每一塊鏡子的碎片也可以看成整面鏡子的全息縮影。

而我們身體裡面的每一個細胞都是整個身體的全息。人的受精卵和它發育成的各種細胞相比較,其DNA是相同的。人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包含了這個人全部的遺傳信息,所以克隆技術才可以利用一個細胞複製出一個人來。

全息理論給玻姆帶來了靈感,也使他有勇氣相信:基本粒子能夠彼此保持聯繫,而不管它們之間的距離多遠,不是因為它們之間來回發射的信號有多么“神秘”,而是因為它們的分離是一種幻像!在現實下面更深的層次里,這樣的粒子並不是分離的兩個單獨的個體,而是某種更大整體的兩個部分。

這是什麼意思呢?某一天你來到海洋館,在容納了千姿百態的魚兒的龐大玻璃水箱面前,你駐足觀賞,可以一覽無餘地觀看整個水箱裡魚兒的情況。但是現在掃一下你的興,工作人員把玻璃外面全都罩上鐵皮,只是在兩個不同的側面分別開一個小孔。好了,透過這兩個小孔你再觀察那條離你很近的大傢伙,比如一條正在悠然自得遊動著的碩大的鯊魚,你會有什麼樣的體驗?一個孔里,你看到了一條黑色的尾巴,另外那個孔里,你看到的可能是白色的腹部。它們都在移動,但是這亮個移動狀態在方向和速度上都有著某種協調和默契——當黑色尾巴擺動時,白色腹部也做出了相應的動作;反之亦然。

當鯊魚游得足夠遠的時候,它變成一條小魚,這時從一個孔里你看到水平遊動,另一個孔呢?可能是垂直遊動。有一點值得提醒:你可是在沒有先前那些暗示的前提下進行觀察的,那么很明顯,你一定會認為這是毫不相關的兩個個體。但是當你繼續注視這似乎不同的“兩條”魚時,你會越發覺察到兩者之間有特定的關係。當“一條鯊魚”轉身時,“另一條”也會做出相應動作;當“一條”面對前方時,“另一條”總是面對側方。這回你要下結論了:這“兩條”魚一定是在互相溝通傳訊,所以才做相對應的運動。

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這“兩條”魚其實只是一條魚的兩個部分。

結果

回到那個令人費解的實驗結果上,類比一下,基本粒子之間出現超光速聯繫的情況也就容易想像了,那其實是在告訴我們:現實宇宙還有更深的層次是我們沒有覺察到的,那可能是一種超過我們宇宙空間的更複雜的“超級宇宙”。

從那個“超級宇宙”里觀看我們的宇宙,一切事物都是相互關聯的,所有的基本粒子都不是分離的“獨立部分”,而是更大整體的一個小片段。舉例來說,你頭髮上的一個電子是連線到太陽表面的一個氫原子中的一個質子的,而它們又連線到所有北級熊的心臟、所有課本的紙張、以及天上所有星辰的基本粒子……即使人類一直在努力分類處理宇宙中的種種現象,但事實上,一切的分類都是一種假象,宇宙萬物就像是一塊地毯上不同圖案一樣,是不可分的。萬物皆為一體。

傳統科學總是將某一系統的整體性看作是零件組成後相互運作的結果,而真正的事實卻是,零件的行為由整體組織所操縱。與之相類似,我們宇宙中的基本粒子群並不是分散移動於虛空間,而是所有的粒子都屬於一個“超級宇宙”,每個粒子都按照“超級宇宙”給定的各種程式不斷運作。

愛因斯坦在他的相對論中提出空間與時間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他稱為“空間—時間連續體”,這個理論震驚了全世界。現在,玻姆將這個理論又提高了一層,他說宇宙萬物皆為連續體。外表看起來每一件東西都是分離的,然而每一件東西都是另一件東西的延伸。

看看你的手,再看看桌上的燈及腳邊的狗,你和它們是由同樣的粒子組成,“你就是它們”,不可分離。我們可以想像,一個龐大無比的東西伸展它無數的肢體創造了無數物體——原子、生命、海洋以及宇宙中閃亮的星座。

可惜的是,無論我們怎么努力,目前卻沒有能力一窺這個“超級宇宙”,就像有一層鐵皮罩著這個超級空間似的。

核心思想

全息論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個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全息理論很好地解釋了超距作用的原理。為了便於理解,玻姆用“魚缸里的魚”來做比喻:在一個長方體玻璃魚缸中放進一條魚,兩台相互垂直的攝像機"觀察"魚的活動,圖象直接在兩台電視機上播放出來。在電視機里我們可以看到,"兩"條魚分別作著方向相反、速度相等的遊動。如果其中一條魚的狀態改變了,另一條魚的狀態也立即隨之改變。玻姆以此展開對超距作用的解釋:"兩個同謀粒子應當被視為同一六維現實的兩個不同的三維投影,在三維空間看來,二者沒有相互接觸,毫無因果關聯;而實際情況是,兩個粒子之間相互關聯的方式,非常類似於上面所說的魚的兩個電視圖像之間相互關聯的方式。因此普遍地說,隱秩序必須被擴展到一個高維現實,這個高維原則上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其包含整個具有其全部‘場’和‘粒子’的整體宇宙。於是我們必須說,全運動在高維空間中捲入與展出,其維數實際上是無限的。”在玻姆所構想的宇宙的本體論圖景中,宇宙真空的高維隱秩序被激發而展開和投影為三維物質世界的顯秩序,而這種物質顯秩序又不斷捲入為宇宙真空中的隱秩序。用簡單的話說,就是我們肉眼直接可見的三維物質世界的獨立個體,實際上是更高維整體的一個投映,我們由於不能理解更高維度的整體性而誤以為我們所看到的一個個 人或物是獨立的個體。DavidBohm不僅用他的理論來解釋量子躍遷與EPR關聯等量子力學現象,而且用它來解釋宇宙的演化和人類意識等一系列科學與哲學難題。光學本身的更新發展:阿道爾夫·羅曼教授發明了使用計算機製作全息圖,為光學信息處理找到了一種製作各種濾波器的方法,使光學信息處理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此種全息圖又可套用於非球面等面型的透鏡檢測,他的計算全息理論也是當今光學一新領域——“二元光學”的基礎。

哲學原理

全息理論說客觀物質是不存在的,我們的思維外界是遙遠地方的全息投影,我們的宇宙不是物質的,而是信息的,我們感受到的宇宙其實是外界的信息。世界不是物質的,而是信息的。全息論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個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全息宇宙論並沒有主張精神、意志的第一性,不是唯心主義。

民間哲學人士仝興洲提出一種宇宙循環結構假想,可以完美推導出宇宙全息理論。這個假設是,在空間和時間結構上,宇宙是循環的。在空間結構循環上,無限大的某處和無限小的某處,兩者對接,形成封閉的一個圓環結構。如下圖

全息宇宙理論 全息宇宙理論
全息宇宙理論 全息宇宙理論

從順時針方向看,原子包含了總星系,因為順時針是變小的方向。因此,在空間結構上,圓環上任何一點都包含任何一點,它們都代表全宇宙。

在時間結構上也是循環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共同存在於一個環形結構上,時間按照逆時針方向前進,任何一個時刻點,都來自於它的上一時刻,並導致下一時刻,他們在總信息量上是相同的。這意味著每一個即時時刻,它都代表了全宇宙的信息總量,因此宇宙在時間上是全息的。而時間循環包含了空間結構,因此,宇宙是全息的。

以上兩個推論可以總結為:

一、宇宙在空間上是全息的,每一個物體,不管大小,它都代表全宇宙。

二、宇宙在時間上是全息的,每一刻都代表全宇宙。

被隱藏的秩序

這個“超級宇宙”不僅是指大鯊魚那樣的整體,而且更是像我們先前所提到的玫瑰全息相片那樣無法分割的整體。因此,在這個宇宙之下,每一個物體,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電子,都包含了整個宇宙的信息!就像一位詩人所說的那樣:“整個宇宙存在於一杯葡萄酒中”,只是這些信息已經模糊不清,以至於我們根本不能解讀了。 早在幾十年前,量子物理學家就揭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將任一物體逐步打碎到小至電子、質子的地步,它們就不再具有物體的特性。舉例來說,我們都以為電子是一個很小的小圓球,但這個觀念一點也不正確,雖然當我們注視電子時,它的行為像一種極小的粒子,但是它們更多的時候就像是一團能量雲,以類似波的方式分散在空間中。這一點與全息圖象非常相似——當你觀察全息圖象時,它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你面前,可是當你試著用手摸它時,你才發現手可以穿過它。就好像我們在很遠的地方看到海市蜃樓,但我們走近時,卻能很隨意地穿過它——海市蜃樓只是個幻影! 因為現實中的一切都是由這些“幻影粒子”組成的,所以整個宇宙基本上就是一全息式的幻象。現在,真正的思維的革命到來了——我們每天生活其中的現實世界實際上是一種“假象”,宇宙間千姿百態的萬象都只是一個更巨大的“超級宇宙”的全息投影! 這太令人失望了!原來宇宙竟連一個膜理論宣稱的肥皂泡都不如,它根本就不結實,只是一個象徵幻影的“泡泡”而已! 玻姆將那個更深層的“超級宇宙”稱為“隱卷序”,意思就是“隱藏或摺疊起來的秩序”,而把我們生存其中的世界稱為“顯展序”,意思就是“展現開來的秩序”。他認為宇宙中所有事物所呈現的表象,其實就是這兩個秩序間不斷隱藏和展現的結果。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你在一張紙上畫一個圖案,然後把紙折起來,圖案就不見了,而展開後,圖案又出現了。這就解釋了基本粒子為什麼那么神秘,一會兒是粒子,一會兒又是波。依據玻姆的理論,這兩種形態都隱藏於粒子的整體中,我們不同的觀察方式決定了哪一種形態被展現,哪一種形態仍維持隱藏的狀態。 全息包括空間和時間兩個方面。從空間方面來說,局部是整體的縮影;從時間方面來說,瞬間是永恆的縮影。我們感覺一切事物都在不斷向前發展的,全息理論卻告訴我們,這其實只是一種虛幻的感覺,在更深層次的超級世界裡,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共同存在於一起的。 夢想過要回到過去和通往未來嗎?或許我們不需要找機器貓了,只要有適當的工具,我們將來會有可能進入這種超級全息式的現實層次中去,取出過去古老的影像,也可以光顧一下其實現在就已經存在於某處的未來。

一沙一宇宙

如此多“虛幻”的想法!似乎科學家在一步一步地將我們推到一個思維的懸崖,逼我們相信:一切歸結為“無”。宇宙豈能沒有一點實實在在的東西?有,包含在宇宙當中的信息是確實存在的,無論是反映了宇宙背後的深層結構,還是這個幻影宇宙本身,描述整個宇宙都需要信息。在宇宙中,從生命體到非生命體,時時處處都包含著整個宇宙的信息。英國詩人布萊克的詩句說:“在一粒沙中,見到全世界;在一朵野花中,見到天堂;將無垠,握在掌中;見永恆,於一剎那。”科學家已經證明:一粒沙也許不能包含整個宇宙,但是一個平板顯示器卻有可能做到。也就是說,從信息的角度來講,我們的宇宙已經不幸地“淪為”了一張全息畫!

這種超級全息式的宇宙還包含了什麼?任由你去想像,因為這是一個開放而無解答的問題。但是請你注意:當你執著於自己的身體感受、眼睛所見和大腦思考時,那種全息世界的深層次幻覺你是體驗不到的,只有當你放下以往一切知識所帶來的成見時,才能體驗到全息的世界。這就是為什麼那些神秘的修行者這么肯定他們所見到一切,而你未曾體驗過這種感覺,你只會懷疑,或者覺得與自己無關。所以不要認為自己的眼睛和大腦就是絕對可靠的,現實可能並不是“真”的,真正的現實我們還沒有找到,它被隱藏在更深層的世界裡。

假設這種超級全息式的結構是宇宙一切事物的根源,至少它包括了過去和未來所有存在的基本粒子——一切物體和能量的所有可能組合,從鉛筆到雨點,從樹葉到剪刀。它可以被視為一種宇宙性的儲藏庫,包括了所有存在過的一切。玻姆說,我們不可能知道在這超級的全息結構中還隱藏了什麼,但是他更大膽地說,也許這種超級全息式的結構只是一道“階梯”,在它之上還有無窮的發展。

偉大的古羅馬時代的著名哲學家聖·奧古斯丁的一句名言:“奇蹟的發生,並不違反大自然的定律,只不過是違反了我們目前所知的大自然。”詮釋了全息宇宙論。

實例

超自然 1981年,美國的《讀者文摘》上就登載過一篇介紹雙胞胎心靈感應現象的文章,說有一對同卵雙生姐妹,有一天的某個時刻,姐姐神思恍惚,感到像從空中墜落一樣難受。不久,訊息傳來,原來那一時刻,她的妹妹正在大西洋上空遇難,她似乎奇怪地接收到到了妹妹的信息!另外,美國有個婦女能感知失蹤的人現在何處,據說曾多次幫助警察找到了失蹤者和受害者。

超自然

以上這些就是人們所說的“心靈感應”,國外稱之為“超心理現象”。究竟有沒有心靈感應這回事?這是一個無論在中國還是外國都充滿爭議的問題。但從全息角度看,“心靈感應”是可以理解的。在全息理論里,從A點可以到達B點,不需經過任何時間和空間的跨度,這也可以解釋科學家在心靈感應里從未捕捉到兩個物體之間任何物質或能量的傳遞,看來,這是因為兩點之間的交流根本不需要穿越實際時空。全息理論讓我們可以斗膽認為,你、我、他、它的心靈,原本就是“一家”的,那么偶爾問候一下彼此,有什麼不可以?

全息原理啟示人們:我們經歷的所有事情,都可以歸結為粒子的變化,歸結為粒子的頻率和波動,大腦“翻譯”這些波動,對它們進行加工、重建,成為一種立體的現實。並且,和全息相片的製作過程相似,記憶、思維不是分別記錄在各個腦神經細胞中,而是以神經脈衝的圖案橫跨整個腦部,就像雷射照射的圖案遍布整個全息攝影的底片上。換句話說,大腦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全息相片,而如果你一時想不起來某件事,那就像雷射照射的角度不對,所以顯現不出原來的像。

全息理論還啟示我們,我們的宇宙,我們的世界,可能只不過是個幻影,聯想到大腦如此獨特的知覺模式,最為驚世駭俗的想法此刻在我們腦中萌動了——這個現實世界只是一種幻覺,而真正存在的只是一團“波動”的海洋,頭腦只是從這團波動的海洋中取出部分的波動,然後轉換成我們的感官知覺。我們大腦中關於這個世界的圖象只是整個“波動”的海洋里的許多波動之一。

這讓我們相信:超自然也很自然。

在這個宇宙中,個別的頭腦實際上是一個大全息幻象的個別組成部分,其實一切都是相互連線的,“心靈感應”其實就是人的大腦進入了全息的層次。如果兩個分離的人在更深的層面上是一個互相關聯的整體,此人的意念能夠傳送到彼人的腦中,就不需要任何解釋了。

如果我們所認為的現實只是一個幻象,那么我們就不能再說腦部產生意識,而是意識讓我們認為我們有大腦,還有身體,以及環繞著我們四周的一切。甚至,也許我們的人生也只是很多幻境中的一場幻境,許多場夢其中的一場夢。

UFO事件的全息特性 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生的UFO事件達到成千上萬次,這些不明飛行物究竟是怎么回事?幾十年來,人們對此議論紛紛,各執己見,大多數意見都傾向於是外星人的飛船。

UFO事件

但各類現象顯示,UFO與外太空無關。首先是,有太多這樣的事件了!全世界每年都有數千次關於UFO的目擊報告和被外星人劫持的描述,如果每年都有這么多太空訪客,他們早就會與我們建立正常聯繫了。

第二,UFO內那些乘員的特性似乎不像是外星人。許多報告都說它們很像人類,它們呼吸地球的空氣、不怕沾染到地球上的病毒、對地球的重力很適應,臉上看得出表情,甚至講地球上的語言。外星人擁有這么多地球人的特性的可能性實在太低。

第三,它們的行為也不像是外星人。它們不在聯合國大廈前做一次震驚世界的降落,反而老是出現在農夫或車子壞掉的人面前。它們還特別奇怪地總是喜歡給人類做一些醫學檢查,既然它們的科技水平發達到可以隨意太空旅行,應該是不做身體接觸就能了解人體結構,更不需要綁架人類來做這些事情,那些先進的文明還需要像落後的地球文明一樣做醫學檢查實在是奇怪的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UFO的行為似乎不像是一種實際的物體。它們在以超高速飛行時還能做90度轉彎,這樣的轉法,若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物體,通常就會解體了。他們也會改變大小,或一瞬間消失、突然出現、變換顏色、甚至改變形狀(這些特性也出現在UFO的乘員身上)。簡單地說,它們的行為就是不像實體,而是像一種完全虛幻的東西。

綜上所述,這些UFO更像是一種超現實的、夢幻般的事物,它的很多方面具有全息的特性,更像是來自另一個空間的全息投影。還有一些觀點指出,UFO是人類集體潛意識在大腦里的全息投影,量子理論告訴我們,心靈和物質是糾纏不清連在一塊的,因此,UFO可能是由於人類大腦中的量子效應幻化成的現實物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