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成人教育教材:針灸學》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成人教育教材:針灸學》是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託全國中醫藥成人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研究會組織修訂和審定的,供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成人教育中醫藥學專業(本科、專科)使用。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篇 經絡腧穴
第一章 經絡總論
第一節 經絡的概念與組成
一、經絡的基本概念
二、經絡學說的形成和發展
三、經絡系統的組成與作用
第二節 標本 根結 氣街 四海
一、標本
二、根結
三、氣街
四、四海
第三節 經絡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應
一、生理功能
二、病理反應
第四節 經絡的臨床套用
一、診斷方面
二、治療方面
第二章 腧穴總論
第一節 腧穴的命名與分類
一、腧穴的概念
二、腧穴的命名
三、腧穴的分類
第二節 腧穴的主治作用
一、近治作用
二、遠治作用
三、特殊作用
第三節 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骨度分寸法
二、體表標誌法
三、手指同身寸法
四、簡便取穴法
第四節 特定穴
一、五輸穴
二、原穴、絡穴
三、俞穴、募穴
四、八脈交會穴
五、八會穴
六、郄穴
七、下合穴
八、交會穴
第三章 經絡腧穴各論
第一節 十二經脈
一、手太陰肺經(11穴)
中府 雲門 天府 俠白 尺澤 孔最 列缺 經渠 太淵 魚際 少商
二、手陽明大腸經(20穴)
商陽 二間 三間 合谷 陽溪 偏歷 溫溜
下廉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肘髂 手五里 臂臑 肩髃 巨骨 天鼎 扶突 口禾髎 迎香
三、足陽明胃經(45穴)
承泣 四白 巨髎 地倉 大迎 頰車 下關 頭維 人迎 水突 氣舍 缺盆 氣戶 庫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滿 梁門 關門 太乙 滑肉門 天樞 外陵 大巨 水道 歸來 氣沖 髀關 伏兔 陰市 梁丘 犢鼻 足三里 上巨虛 條口 下巨虛 豐隆 解溪 沖陽 陷谷 內庭 厲兌
四、足太陰脾經(21穴)
隱白 大都 太白 公孫 商丘 三陰交 漏谷 地機 陰陵泉 血海 箕門 沖門 府舍 腹結 大橫 腹哀 食竇 天溪 胸鄉 周榮 大包
五、手少陰心經(9穴)
極泉 青靈 少海 靈道 通里 陰郄 神門 少府 少沖
六、手太陽小腸經(19穴)
少澤 前谷 後溪 腕骨 陽穀 養老 支正 小海 肩貞 臑俞 天宗 秉風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顴髎 聽宮
七、足太陽膀胱經(67穴)
睛明 攢竹 眉沖 曲差 五處 承光 通天 絡卻 玉枕 天柱 大杼 風門 肺俞 厥陰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膽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腎俞 氣海俞 大腸俞 關元俞 小腸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環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髂 會陽 承扶 殷門 浮郄 委陽 委中 附分 魄戶 膏肓 神堂 譩譆 膈關 魂門 陽綱 意舍 胃倉 肓門 志室 胞肓 秩邊 合陽 承筋 承山 飛揚 跗陽 崑崙 仆參 申脈 金門 京骨 束骨 足通谷 至陰
八、足少陰腎經(27穴)
湧泉 然谷 太溪 大鐘 水泉 照海 復溜 交信 築賓 陰谷 橫骨 大赫 氣穴 四滿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關 陰都 腹通谷 幽門 步廊 神封 靈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九、手厥陰心包經(9穴)
天池 天泉 曲澤 郄門 間使 內關 大陵 勞宮 中沖
十、手少陽三焦經(23穴)
關沖 液門 中渚 陽池 外關 支溝 會宗 三陽絡 四瀆 天井 清冷淵 消濼 臑會 肩髎 天髎 天牖 翳風 瘼脈 顱息 角孫 耳門 耳和髎 絲竹空
十一、足少陽膽經(44穴)
瞳子髎 聽會 上關 頷厭 懸顱 懸厘 曲鬢 率谷 天沖 浮白 頭竅陰 完骨 本神 陽白 頭臨泣 目窗 正營 承靈 腦空 風池 肩井 淵腋 輒筋 日月 京門 帶脈 五樞 維道 居髎 環跳 風市 中瀆 膝陽關 陽陵泉 陽交 外丘 光明 陽輔 懸鐘 丘墟 足臨泣 地五會 俠溪 足竅陰
十二、足厥陰肝經(14穴)
大敦 行間 太沖 中封 蠡溝 中都 膝關 曲泉 陰包 足五里 陰廉 急脈 章門 期門
第二節 奇經八脈
一、任脈(24穴)
會陰 曲骨 中極 關元 石門 氣海 陰交 神闕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闕 鳩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宮 華蓋 璇璣 天突 廉泉 承漿
二、督脈(28穴)
長強 腰俞 腰陽關 命門 懸樞 脊中 中樞 筋縮 至陽 靈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啞門 風府 腦戶 強間 後頂 百會 前頂 囟會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溝 兌端 齦交
三、沖脈
四、帶脈
五、陰維脈
六、陽維脈
七、陰蹺脈
八、陽蹺脈
第三節 十五絡脈
一、手太陰肺經別絡——列缺
二、手少陰心經別絡——通里
三、手厥陰心包經別絡——內關
四、手太陽小腸經別絡——支正
五、手陽明大腸經別絡——偏歷
六、手少陽三焦經別絡——外關
七、足太陽膀胱經別絡——飛揚
八、足少陽膽經別絡——光明
九、足陽明胃經別絡——豐隆
十、足太陰脾經別絡——公孫
十一、足少陰腎經別絡——大鐘
十二、足厥陰肝經別絡——蠡溝
十三、任脈別絡——尾翳
十四、督脈別絡——長強
十五、脾之大絡——大包
第四節 奇穴
一、頭頸部穴
四神聰 印堂 魚腰 太陽 球後 上迎香 夾承漿 金津、玉液 牽正 翳明 安眠 上廉泉 內迎香 耳尖
二、項背腰部
百勞 定喘 崇骨 夾脊 痞根 胃脘下俞 腰眼 十七 腰奇
三、胸腹部
臍中四邊 胃上 三角灸 提托 子宮穴
四、四肢部
十宣 四縫 八邪 落枕 腰痛穴 中泉 二白 肘尖 肩前 百蟲窩 鶴頂 膝眼 膽囊 闌尾 八風 獨陰 里內庭
第二篇 針法灸法
第一章 毫針法
第一節 毫針的基本知識
一、九針
二、毫針結構和保養
第二節 針刺的練習
第三節 針刺前的準備
一、選擇針具
二、消毒
三、選擇體位
四、醫生態度
第四節 毫針刺法
一、進針法
二、針刺的角度和深度
三、行針與得氣
四、針刺補瀉
五、留針與出針
第五節 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及預防
一、暈針
二、滯針
三、彎針
四、折針
五、針刺損傷
第六節 針刺的注意事項
第二章 灸法(附:拔罐法)
第一節 灸用材料
第二節 灸法的分類與操作
一、艾炷灸
二、艾條灸
三、溫針灸
四、溫灸器灸
五、藥物灸
第三節 灸法的作用
第四節 灸法的注意事項
一、取穴與體位
二、施灸的先後順序
三、施灸量的大小
四、灸瘡的處理
五、灸法的禁忌
六、灸法的補瀉
附:拔罐法
第三章 其他針法
第一節 三棱針法
一、操作方法
二、適應範圍
三、注意事項
第二節 皮膚針法
一、操作方法
二、適應範圍
三、注意事項
第三節 皮內針法
一、操作方法
二、適應範圍
三、注意事項
第四節 火針法
一、操作方法
二、適應範圍
三、注意事項
第五節 電針法
一、套用器材
二、操作方法
三、電針作用
四、適應範圍
五、注意事項
第六節 穴位注射法
一、用具及常用藥物
二、操作方法
三、適應範圍
四、注意事項
第七節 耳針法
一、耳郭表面解剖
二、耳與經絡臟腑
三、耳穴的分布
四、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五、耳針的套用
第八節 頭針法
一、標準頭穴線的定位和主治
二、操作方法
三、適應範圍
四、注意事項
……
第三篇 針灸治療
附錄
附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