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業大學草原與資源環境學院

內蒙古農業大學草原與資源環境學院

內蒙古農業大學草原與資源環境學院的歷史可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草原、土壤農化專業。1999年4月,原內蒙古農牧學院草業科學系和內蒙古林學院沙漠治理系等5個系、所、專業的7個單位合併組建成立了生態環境學院。2016年6月3日草原與資源環境學院由生態環境學院分出,成立新的學院。

專業設定

學院現有草業科學、農業資源與環境2個本科專業。學院下設草學、土壤與植物營養和植物學3個系,有草學、生態學兩個一級學科以及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土壤學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草學、生態學設有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草業科學為國家、農業部、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學科,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培育)學科 。

草業科學

草業科學專業成立於1958年,是國內首個成立的草原本科專業,是國家級重點學科,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品牌專業,國家教育部、財政部和農業部的特色重點專業。現有草學一級學科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擁有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內蒙古教學團隊、國家級植物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草地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實驗室和工程中心 。

農業資源與環境

學院土壤與植物營養系是在1958年始建的原土壤農業化學專業的基礎上創建的,在1995年增設了農業環境保護專業,1997年專業調整時合併為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目前設定有蒙漢專業招生。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土壤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授權點,2003年農業資源與環境一級學科被批准碩士研究生授權點,同時被批准一級學科專業學位授權點和推廣碩士授權點,2005年批准建立土壤學博士研究生授權點,2006年在我校實施引進國外優質資源發展戰略中,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被教育部批准我校僅有的2個“中加”合作項目辦學點之一 。

師資力量

草原與資源環境學院現有教職員工80人,有教學科研人員76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2人,占教學科研人員的65%。教師中正高25人(其中二級教授7人),副高16人,講師16人,高級實驗師7人,實驗師7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4人。學院全體教職員工人員針對我國乾旱地區,特別是內蒙古自治區廣闊的草原、食物安全等重大理論和技術問題,堅持服務於國家和區域發展需求的戰略,緊密結合學科發展前沿,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與對外交流、師資隊伍建設和科學研究以及技術推廣示範等方面積極貢獻力量 。

教學規模

學院有本科生815名,碩士研究生158名,博士研究生69名,國外留學生22名 。

科研平台

內蒙古農業大學草原與資源環境學院 內蒙古農業大學草原與資源環境學院

學院2006年建成草業科學品牌專業,2010年創建了自治區級“草業科學創新教學團隊”,2008年建成國家級高校特色草業科學專業,並建設了植物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牧草育種學被評為自治區首批"精品課程"和國家精品課程。2006年,依託草業學科成立了內蒙古草業研究院。1999年建立了草地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3年“草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團隊被教育部批准科技創新團隊。2014年被草業科學列入國家教育部、農業部和國家林業局的卓越農林拔尖創新人才計畫。該學科雲錦鳳教授連續兩屆擔任中國草學會理事長,帶領團隊成功申辦了2008年國際草地與草原大會 。

學院擁有植物學國家級和內蒙古自治區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央與地方共建優勢特色學科“草地資源保護與利用”,內蒙古自治區土壤質量和養分資源管理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草品種育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草原研究中心,內蒙古賽罕烏拉森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等8個教學科研平台 。

教學理念

在5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學院始終以教學工作為中心,注重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培養過程。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以及社會對人才培養需求的改變,根據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面向農村牧區,培養具有套用開發能力的套用型人才"的總體培養目標,學院確立了"放鬆環節、把好關、圍著學生轉"的辦學理念;堅持"厚基礎、寬口徑、淡化專業方向"的培養模式;體現"強基礎、重能力、抓質量、辦特色"的辦學思路。通過制度創新,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辦法等措施,使學生牢固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形成了為生產一線培養"上手快、留得住、後勁足"的套用型人才的辦學特色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