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內蒙古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專業介紹1.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具備的能力和素質:該專業是近代物理學、電子學、微電子學、近代光學、光電子學等新技術的交叉與融合的一門高新技術學科。 培養學生系統掌握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基礎知識,運用物理學基本原理、思想方法研究電子學中有關電子器件、光電器件、電子材料的基本特性和套用等方面的能力。 本專業畢業生受到嚴格的科學思維訓練,基本掌握數學科學和物理學的思想方法及規律,理解某些數學理論的物理背景和套用數學、物理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

學院簡介

內蒙古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立於2008年3月,前身是內蒙古大學物理學系,創建於1957年,是內蒙古大學建校時首批組建的系之一。
內蒙古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內蒙古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下設兩個系:物理學系、電子科學與技術系。現有1個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後工作流動站;理論物理學、生物物理、凝聚態物理學3個自治區重點學科;離子束生物工程實驗室稀土材料化學與物理實驗室2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等。現學院在研科研項目為36項,經費總額約350餘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教育部項目5項。
學院的培養方針是“加強基礎、發展套用、理工結合、面向市場”。

學科建設

學院現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3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本科專業;1個國家級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自治區級品牌專業;2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3門、學校優秀課程2門。

科研成果

學院始終堅持教學、科研齊頭並進的原則,在基礎科學研究、交叉學科研究和套用基礎科學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了較突出的成績。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凝聚態理論、理論生物物理、場論與粒子物理、環境生物物理、稀土材料物理、電子薄膜材料物理、非線性光學、信息光學、計算物理、生物信息學等。近五年來,累計承擔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自治區級科技項目和企事業單位委託研究項目97項,經費總額約936.5萬元;在SCI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5篇,有些套用研究已經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目前在研科研項目36項,經費總額約350餘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教育部項目5項,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4項,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6項,其他項目14項。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58人。其中教授17人,中外兼職、特聘教授4人(其中含中科院院士2人),副高職稱13人,67%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博士生導師12人,碩士生導師26人。全國高等教育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人;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5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何梁何利獎獲得者1人;內蒙古自治區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入選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2人,第二層次3人;入選內蒙古自治區高等教育“111工程”第一層次1人,第二層次4人。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520餘人,博士研究生25人,碩士研究生98人。

專業介紹

1.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畢業生具備的能力和素質:該專業是近代物理學、電子學、微電子學、近代光學、光電子學等新技術的交叉與融合的一門高新技術學科。培養學生系統掌握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基礎知識,運用物理學基本原理、思想方法研究電子學中有關電子器件、光電器件、電子材料的基本特性和套用等方面的能力。使畢業生具備物理電子學、光電子學、電子材料與元器件領域寬厚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動手能力和計算機套用能力,跟蹤掌握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修養、敬業精神及社會責任感。
畢業生可從事崗位:本專業畢業生可從事電子材料、電子元器件、電子信息、通信技術、半導體材料的研發與生產、薄膜技術、材料物理、敏感器件、信息技術、檢測技術和光纖通訊、電子產品生產開發等方面的設計、研究、開發及管理工作;可從事高等學校及高中的教學科研工作;可繼續攻讀物理、材料、套用生物物理等高新技術和交叉學科的碩士、博士學位。
所修課程:普通物理學、高等數學A、線性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物理方法B、統計熱力學B、量子力學B、電磁場與電磁波、固體物理B、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信號與系統、電子科學與技術基礎實驗、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實驗A、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實驗A、薄膜技術、固體光電子技術、半導體物理、光纖技術、雷射原理與技術、固體電子器件、敏感技術與感測器、近代電子材料、真空技術基礎、半導體測試分析等。
2.套用物理專業
畢業生具備的能力和素質:本專業畢業生可系統的掌握物理學基本理論及套用物理學的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工程技術問題。具備較廣泛的科學適應能力和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對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交叉學科、高新技術的發展及其套用前景有所了解,能適應當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同時受到較為嚴格的工程實踐能力的基礎訓練,具備進行套用基礎研究、套用研究、科技開發、技術管理的能力。利用內蒙古科技廳設在物理系的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實驗室-離子束工程實驗室和自治區教育廳重點實驗室―稀土材料重點實驗室等有利條件,培養從事相關物理學科方面的套用人才。
畢業生可從事崗位:本專業畢業生可在科研、企事業單位從事研究、技術開發及管理工作;可從事半導體材料的研發與生產工作;可從事高等院校、高中相關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可繼續攻讀物理、材料、套用生物物理等高新技術和交叉學科的碩士、博士學位。
所修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機率統計、數學物理方法、力學、熱學B、電磁學B、光學、原子物理學B、分析力學、統計熱力學C、量子力學C、電動力學B、固體物理學B、近代物理實驗、普通物理實驗、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工技術、製圖與CAD、感測器與檢測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計算機軟體技術基礎、物理學原理在工程技術中的套用、現代電力電子技術、材料物理學、套用生物物理等
3.物理學專業(數學物理學國家人才培養基地)
畢業生具備的能力和素質:本專業旨在培養基礎實、口徑寬、素質高、能力強的創新型數理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本專業畢業生受到嚴格的科學思維訓練,基本掌握數學科學和物理學的思想方法及規律,理解某些數學理論的物理背景和套用數學、物理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該專業在數理科學基礎寬厚的前提下,實行分流制(第四學期),以數學和物理學兩個出口輸送優秀畢業生。其中物理方向的畢業生研究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到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如生命科學、信息科學、材料科學、新能源研究和套用等。要求畢業生初步掌握物理學的思想方法和基本理論及規律,具備運用數理理論和方法對物理現象及相關學科進行研究的數理學素質,了解數理科學和相關交叉學科的新發展和套用前景。
畢業生可從事崗位:本專業畢業生可在教育、科研單位從事教學、套用研究與開發、技術開發及管理工作;可從事半導體材料的研發與生產工作;也可在數理及相關領域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所修課程:數學分析、幾何與代數、機率論、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學、理論力學、量子力學、統計熱力學、電動力學、數學物理方法、半導體物理、固體物理學、普通物理實驗、近代物理實驗、微機數值計算、現代物理專題、物理學發展史、高級語言程式設計A、高級語言程式設計B、雷射原理與技術、稀土材料物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