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內蒙古包頭市固陽縣境內,在山勢起伏、溝谷深幽的什爾騰山之上曲折蜿蜒盤行著一條有如巨龍一般的長城,它氣勢磅礴,雄偉壯觀,以塊石和條石壘砌,相隔數百米還有烽火台相望,是一道堅固的防禦工事。根據《史記》和《漢書》中的記載考證,這就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大將蒙恬修築的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又對部分城段進行過修繕的那條中國第一座萬里長城的一部分,而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又在長城下發現了岩畫,為這座軍事用途的長城增加了濃厚的文化氣氛。說明
在構成長城的石塊中,有一種表面光滑的堅硬的黑色岩石,岩畫就主要鑿刻於這種石頭上,據不完全統計,岩畫數目達到一百多幅,這些岩畫中對象形態各異,簡捷流暢,都刻於長城的內壁大約一人高或正常人蹲著的高度,因其圖形沒有傾斜或倒置的現象,所以判斷這批岩畫是長城修築好以後才刻上去的,也就是說這些岩畫的作畫年代是在秦和西漢修築好長城以後的事情了,即公元前214年(秦築長城)或公元年127年(西漢部分修繕長城)以後。畫中形象出現最多的是山羊,據統計,表現山羊的岩畫在70幅以上,畫中羊的數目從一隻到一群不等,其造型各異,且其大多誇張的突出了羊角的形象,而且又有簡約化、抽象化、圖案化的特徵。除了有關山羊的岩畫之外,還有一部分表現駝鹿、狼、蛇等動物以及人騎駱駝、騎馬、騎驢和人們舞蹈等題材的岩畫,都具有鮮明的北方遊牧民族的特色,所分析,這些岩畫作品中當有部分是鮮卑人和蒙古人所為。
從這些岩畫中可以判斷出其主要採取了三種作畫手法,其一是以堅利器物敲擊作畫,以點組成的圖形來表現物體;其二是輪廓法,圖形主要由敲鑿而成的輪廓線構成,中間空白;第三種方法是鑿刻法,圖形用金屬利器鑿制而成,鑿痕較深。通常認為,使用第一種方法作畫的時代要早於以後的兩種方法。
發現長城岩畫的這一地區與內蒙古地區兩個著名的有大量岩畫的烏蘭察布盟地區和陰山山脈中的狼山地區接近,因此部分帶有這兩個地區的風格。
在這裡發現的長城岩畫對研究古代當地遊牧民族的生產、生活情況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因為它有比較明確的作畫時間的上限,因而對研究岩畫藝術的斷代史與發展史有著巨大的參考價值,必將推動岩畫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