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引入內聯函式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程式中函式調用的效率問題。函式是一種更高級的抽象。它的引入使得編程者只關心函式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而不必關心函式功能的具體實現;函式的引入可以減少程式的目標代碼,實現程式代碼和數據的共享。但是,函式調用也會帶來降低效率的問題,因為調用函式實際上將程式執行順序轉移到函式所存放在記憶體中某個地址,將函式的程式內容執行完後,再返回到轉去執行該函式前的地方。這種轉移操作要求在轉去前要保護現場並記憶執行的地址,轉回後先要恢復現場,並按原來保存地址繼續執行。因此,函式調用要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方面的開銷,於是將影響其效率。特別是對於一些函式體代碼不是很大,但又頻繁地被調用的函式來講,解決其效率問題更為重要。引入內聯函式實際上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特性
在程式編譯時,編譯器將程式中出現的內聯函式的調用表達式用內聯函式的函式體來進行替換。顯然,這種做法不會產生轉去轉回的問題,但是由於在編譯時將函式休中的代碼被替代到程式中,因此會增加目標程式代碼量,進而增加空間開銷,而在時間代銷上不象函式調用時那么大,可見它是以目標代碼的增加為代價來換取時間的節省。
內聯函式的定義方法
定義內聯函式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在函式定義的頭前加上關鍵字inline即可。內聯函式的定義方法與一般函式一樣。如:
inline int add_int (int x, int y, int z)
{return x+y+z;}
在程式中,調用其函式時,該函式在編譯時被替代,而不是像一般函式那樣是在運行時被調用。
動機
內聯擴展是用來消除函式調用時的時間開銷。它通常用於頻繁執行的函式。一個小記憶體空間的函式非常受益。如果沒有內聯函式,編譯器可以決定哪些函式內聯。程式設計師很少或沒有控制哪些只能是內聯的,哪些不是。給這種控制程度,作用是程式設計師可以選擇內聯的特定套用。
內聯問題
除了相關的問題,內聯擴展一般,語言功能作為一個內聯函式可能不被視為有價值的,因為它們出現的原因,對於一個數字:通常,一個編譯器是在一個比人類更有利的地位來決定某一特定功能是否應該被內聯。有時,編譯器可能無法儘可能多的功能內嵌作為程式設計師表示。
一個重要的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代碼(內聯函式)得到暴露其客戶端(調用函式)。
隨著功能的演變,它們有可能成為合適的內聯,他們不前,或不再在他們面前的內聯合適。而內聯或取消內聯函式比從宏轉換為更容易,但仍需要額外的維修,一般產量相對較少的利益。
用於本機C型編譯系統的擴散可以增加編譯時間,因為他們的身體的中間表示是到每個調用點,他們都是內聯複製內聯函式。在代碼大小可能增加是由在編譯時間可能增加鏡像。
C++中內嵌的規範要求只有一個額外在另一個編譯單元,功能的外部定義時,相應的內聯定義,可以發生在不同的編譯單元多次,如果該函式用於地方。這很容易導致連線器,因為這樣的定義不是由程式設計師提供的錯誤。出於這個原因,往往是在C99內聯一起使用靜態的,也給出了函式的內部聯繫。
在C++,有必要定義一個在每一個模組(編譯單元)內聯函式使用一個普通的功能,而必須在只有一個模組中定義它。否則,就不可能編制的所有其他模組一個模組獨立。
對於功能問題與最佳化本身,而不是語言,請參閱使用內聯擴展問題。
內聯函式是使用inline關鍵字聲明的函式,也成內嵌函式,它主要的作用是解決程式的運行效率。
使用內聯函式的時候要注意:
1.遞歸函式不能定義為內聯函式
2.內聯函式一般適合於不存在while和switch等複雜的結構且只有1~5條語句的小函式上,否則編譯系統將該函式視為普通函式。
3.內聯函式只能先定義後使用,否則編譯系統也會把它認為是普通函式。
4.對內聯函式不能進行異常的接口聲明。
宏比較
內聯函式的功能和預處理宏的功能相似。相信大家都用過預處理宏,我們會經常定義一些宏,如#defineTABLE_COMP(x)((x)>0?(x):0)就定義了一個宏。
為什麼要使用宏呢?因為函式的調用必須要將程式執行的順序轉移到函式所存放在記憶體中的某個地址,將函式的程式內容執行完後,再返回到轉去執行該函式前的地方。這種轉移操作要求在轉去執行前要保存現場並記憶執行的地址,轉回後要恢復現場,並按原來保存地址繼續執行。因此,函式調用要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方面的開銷,於是將影響其效率。而宏只是在預處理的地方把代碼展開,不需要額外的空間和時間方面的開銷,所以調用一個宏比調用一個函式更有效率。
但是宏也有很多的不盡人意的地方。
1、宏不能訪問對象的私有成員。
2、宏的定義很容易產生二義性。
我們舉個例子:
#defineTABLE_MULTI(x)(x*x)
我們用一個數字去調用它,TABLE_MULTI(10),這樣看上去沒有什麼錯誤,結果返回100,是正確的,但是如果我們用TABLE_MULTI(10+10)去調用的話,我們期望的結果是400,而宏的調用結果是(10+10*10+10),結果是120,這顯然不是我們要得到的結果。避免這些錯誤的方法,一是給宏的參數都加上括弧。
#defineTABLE_MULTI(x)((x)*(x))
這樣可以確保不會出錯,但是,即使使用了這種定義,這個宏依然有可能出錯,例如使用TABLE_MULTI(a++)調用它,他們本意是希望得到(a+1)*(a+1)的結果,而實際上呢?我們可以看看宏的展開結果:(a++)*(a++),如果a的值是4,我們得到的結果是4*4=16,a=6。而我們期望的結果是4*4=16,而a=5,這又出現了問題。
事實上,在一些C的庫函式中也有這些問題。例如:Toupper(*pChar++)就會對pChar執行兩次++操作,因為Toupper實際上也是一個宏。
我們可以看到宏有一些難以避免的問題,怎么解決呢?
下面就是用我要介紹的內聯函式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使用內聯函式來取代宏的定義。而且事實上我們可以用內聯函式完全取代預處理宏。
內聯函式和宏的區別在於,宏是由預處理器對宏進行替代,而內聯函式是通過編譯器控制來實現的。而且內聯函式是真正的函式,只是在需要用到的時候,內聯函式像宏一樣的展開,所以取消了函式的參數壓棧,減少了調用的開銷。你可以象調用函式一樣來調用內聯函式,而不必擔心會產生於處理宏的一些問題。
我們可以用Inline來定義內聯函式,不過,任何在類的說明部分定義的函式都會被自動的認為是內聯函式。
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內聯函式的用法。
內聯函式必須是和函式體聲明在一起,才有效。像這樣的申明InlineTablefunction(intI)是沒有效果的,編譯器只是把函式作為普通的函式聲明,我們必須定義函式體。
Inlinetablefunction(intI){returnI*I};
這樣我們才算定義了一個內聯函式。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般的函式一樣調用。但是執行速度確比一般函式的執行速度要快。
我們也可以將定義在類的外部的函式定義為內聯函式,比如:
ClassTableClass{Private:IntI,j;Public:Intadd(){returnI+j;}Inlineintdec(){returnI-j;}IntGetNum();}inlineinttableclass::GetNum({returnI;}
上面申明的三個函式都是內聯函式。在C++中,在類的內部定義了函式體的函式,被默認為是內聯函式。而不管你是否有inline關鍵字。
內聯函式在C++類中,套用最廣的,應該是用來定義存取函式。我們定義的類中一般會把數據成員定義成私有的或者保護的,這樣,外界就不能直接讀寫我們類成員的數據了。
對於私有或者保護成員的讀寫就必須使用成員接口函式來進行。如果我們把這些讀寫成員函式定義成內聯函式的話,將會獲得比較好的效率。
Classsample{Private:IntnTest;Public:Intreadtest(){returnnTest;}Voidsettest(intI){nTest=I;}}
當然,內聯函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函式中的執行代碼不能太多了,如果,內聯函式的函式體過大,一般的編譯器會放棄內聯方式,而採用普通的方式調用函式。這樣,內聯函式就和普通函式執行效率一樣了。
注意事項
內聯函式具有一般函式的特性,它與一般函式所不同之處公在於函式調用的處理。一般函式進行調用時,要將程式執行權轉到被調用函式中,然後再返回到調用它的函式中;而內聯函式在調用時,是將調用表達式用內聯函式體來替換。在使用內聯函式時,應注意如下幾點:
1.在內聯函式內不允許用循環語句和開關語句。
2.內聯函式的定義必須出現在內聯函式第一次被調用之前。
3.本欄目講到的類結構中所有在類說明內部定義的函式是內聯函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