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偶法多層彩色膠片

內偶法多層彩色膠片是用製造膠片時即將成色劑加入乳劑層內的方法製造的在同一片基上塗有能分別感受三原色光的多層乳劑的膠片。

內偶法多層彩色膠片

內容

用製造膠片時即將成色劑加入乳劑層內的方法製造的在同一片基上塗有能分別感受三原色光的多層乳劑的膠片。有別於在顯影過程中分別加入成色劑的外偶法多層彩色膠片。由美國伊斯曼柯達公司1942年首先發明生產。
 多層彩色膠片的構造
 構造原理 根據以三原色視覺理論為基礎的減色法原理,將減色性不同的三層乳劑塗於同一片基上;拍攝時將景物中的三原色分別記錄在感藍、感綠及感紅的乳劑上;沖洗後在各層中分別形成各原色光的補色染料,即感藍層中形成黃色染料,感綠層中形成品紅染料,感紅層中形成青色染料;經印在構造類似的正片上得出正象;放映時這 3種補色染料分別控制透過畫面各部分的藍、綠、紅三原色光,從而獲得彩色影像

各層乳劑的感色性及排列順序 多層彩色片的 3個感光層都是以鹵化銀懸浮於明膠中製成的,所以對藍光都很敏感。一般感藍層用未經光譜增感的乳劑,只感藍光。感綠層乳劑中加入峰值在 550毫微米左右的增感染料,對藍光和綠光敏感。感紅層乳劑中加入峰值在 650毫微米左右的增感染料,對藍光和紅光敏感。為了使感綠層只感綠、感紅層只感紅,一般將感藍層排在最上面,在其下加一黃濾光層,將通過感藍層後多餘的藍光吸收掉,使其不能達到下面兩層。於是3層分別只能感藍、感綠、感紅了。為了改進感光度、寬容度和顆粒性等,實際套用中的彩色負片的各乳劑層又分為高感和低感兩層,高感在上,低感在下。各感光層間又有明膠隔層,乳劑最上有明膠保護層,片基上面或背面還有防光暈層,總共有10餘層塗層。

內偶法多層彩色膠片所用成色劑形成的染料穩定性較差,多年來一直存在著彩色影像的保存性不及染印法及外偶法的問題。80年代以來,一些膠片廠生產出低退色內偶法多層彩色膠片,改進了染料影像的穩定性,在規定條件下,拷貝的顏色在50年內可無明顯變化。隨著新型成色劑的改造和發展,多層彩色電影膠片的感光度突飛猛進,同時保持了很好的顆粒性,提高了清晰度。

配圖

內偶法多層彩色膠片圖2 柯達5294型(400ASA)電影膠片結構圖解

所屬分類

電影攝影
電影膠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