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gomorph
哺乳綱(Mammalia)兔形目(Lagomorpha)所有種類的通稱,包括兔、野兔和鼠兔。前二者耳長、尾短、後肢發達,善跳躍;後者耳短圓,尾不外露,後肢不發達,能奔跑。本目均為中、小型獸類,最小的體長150公釐(6吋),體重100克(3.5盎斯),如鼠兔;最大的體長700公釐(27.5吋),體重4.5公斤(10磅),如野兔。毛色多為淺褐色或紅褐色,下體色較淺或為白色。雪兔於冬季為白色,僅耳尖黑色,夏季變為淺灰或米黃色。
兔形目動物門齒髮達,持續生長,上齶2對,下齶1對,適於切斷植物莖及啃咬樹皮。唇活動靈活,分兩瓣,閉口時於門齒後立相接觸。無犬齒。頰牙位置較靠後,亦持續生長。上齶牙列各牙間隔較寬。咀嚼時齶部作橫向運動,齶部咀嚼肌不及齧齒類發達。小腸長,內壁有螺鏇瓣以增加消化、吸收面積。盲腸大,位於小腸與大腸相連線處,內有細菌,有助於消化,並能產生含營養素的軟類團。前足4趾,後足4∼5趾。趾行性。
兔及野兔生境廣泛,包括草原荒漠、森林、沼澤灌叢及凍原。亦見於海拔4,900公尺的山地。挖穴而居或居於其他哺乳動物挖的穴內。多數兔類獨居,但有些成對而居。兔類多陸棲,但北美兩種棉尾兔屬(Sylvilagus)動物會泅水。野兔往往生活於開闊地,棲於土中或植被中淺的窪處。鼠兔居於北方乾草原、半荒漠或森林,挖穴而居或置身於岩間。兔及野兔一般不發聲,但於受驚及受傷時才尖叫。鼠兔則常鳴叫。兔與野兔夜間活動,鼠兔日間活動均以草及柔軟的植物為食,也吃嫩枝及樹皮,尤其在冬季。雪兔用前足刨雪,吃被雪覆蓋的植物。鼠兔會貯藏食物以備冬用。
有些兔形目動物有兩種糞便︰一種是乾硬的糞便,直接排出體外;一種是軟糞,含大量維生素,一排出就被吞食掉(這現象頗似反芻現象)。兔的幼仔出生時無毛,眼未睜開,生活不能自理。野兔幼仔出生後,眼睜開,有毛,不久便能跑。兔類繁殖能力極強,在繁殖季節可以產仔數窩,每窩一般產2∼3仔(野兔)或3∼6仔(兔)。妊娠期在野兔類為47天,兔類為28天。10周齡的棉尾兔即可產仔。雌性的兔及野兔通常大於雄體。鼠兔於晚春及夏季繁殖,每個繁殖季節產仔2∼3窩,每窩2∼6仔。
兔形目是食物鏈中重要的一環。其天敵有狼、狐、猞猁、鼬、鷹和貓頭鷹等。兔形目北方種類的數量有年度波動,與以其為食的猛禽和猛獸的數量年度波動相吻合。美洲雪鞋兔(Lepus americanus)與雪鴞(Nyctea scandiaca)數量波動的相關極為明顯。除東南亞島嶼、澳大利亞、紐西蘭、馬達加斯加、南美南部和南極外,兔形目動物幾遍布全世界。人類多將兔及野兔引入其原產地之外,以為狩獵及肉食之用。野生兔形目動物是狩獵動物,肉是野味,皮可利用。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可馴化成家兔,肉和皮可用,又是重要的實驗動物用於生物學及醫學研究,或飼為玩賞動物。兔和野兔會為害莊稼,破壞幼樹和果園,尤其是冬季。曾用天然存在於南美棉尾兔屬的病毒病黏液瘤病來控制西歐和澳大利亞的兔害,但在某些地區兔對之已產生抵抗力。鼠兔對人無經濟意義。
兔形目在古新世末起源於亞洲北部。兔及野兔於始新世末進入北美,第三紀中期在北美繁衍。上新世進入歐洲。鼠兔於第三紀中期由亞洲進入歐洲,後又進入非洲和北美。以前曾將兔形目畫為齧齒目(Rodentia)的重齒亞目(Duplicidentata)。但此類群的上門齒為2對,與齧齒目不同,因此應另立一目。兔形目分3科,現存2科。1.兔科(Leporidae)。包括兔類與野兔類。耳長,後肢長而有力。尾短。共11個現存屬。2.鼠兔科(Ochotonidae)。耳短而圓,後肢較前肢稍長。僅1個現存屬。3.古兔科(Eurymylidae)。已絕滅。有2個屬。由晚古新世至始新世,產自亞洲北部,並非現在兔形目的直接祖先。上齶只有2對前臼齒。兔形目與其他哺乳類的新緣關係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