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簡介
米諾卡島史前巨兔是迄今發現最大的兔類。它長著短而僵硬的脊椎,只能像剛從水中爬到岸邊的河狸一樣笨拙。同時,它還長著較小的耳朵和小眼睛,這是由於米諾卡島不存在它們的天敵,無需進化形成敏銳的視覺和聽覺。米諾卡島兔王體重大約12千克(26磅),是當時其它兔類體重的10倍,是現代歐洲兔體重的6倍。
生存年代
這種史前巨兔是生活在距今大約300萬-500萬年前中新世的哺乳類動物,存活了大約200萬年。
物種體態
![米諾卡島兔王爪骨化石](/img/c/c6b/wZwpmL2ADM0QTOyUDOzQz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1g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米諾卡島兔王的體重可達到12千克,是當時其它兔類體重的10倍,是現代歐洲兔體重的6倍。它之所以獲得“兔王”的稱號,是遵循 “島嶼生存規律”——小型動物將生長得更大,而大型動物則生長得更小。 在300萬-500萬年前的米諾卡島上,它們不存在天敵,蝙蝠、睡鼠和巨型陸龜是它們的同伴。同時,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古生物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米諾卡島兔王長著較大的爪子,適合於挖掘植物和根莖,這可能是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
由於沒有天敵威脅,它們不必擁有敏銳的視覺,因此它的眼眶長得很小。此外,它們的耳朵也比現代兔子小許多。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何塞普-奎塔納稱,當我發現第一塊骨骼化石時,我還以為這是一隻巨龜的骨骼。他在接受《探索頻道》記者採訪時說:“這是一種非常獨特、健壯的兔類,它是一種非常好靜的動物,移動速度很慢,但強壯有力。”
太平洋整骨醫學院解剖學系副教授布萊恩-克拉特茲(Brian Kraatz)強調稱,米諾卡島兔王可能在地球繁衍了4000萬年。它不同於迄今已發現的任何兔類物種骨骼化石,它不僅擁有龐大的身體,而且後腿相對較短,並不適合於跳躍。
科學研究
其體重大約12公斤,身體是現今歐洲兔的6倍。事實上,這種史前巨兔之所以出現體積過大,是遵循著 “島嶼規則”。在島嶼上體形較大的物種會變得更小,這是由於食物匱乏;而體形較小的物種則會變得更大,這是由於它們缺少天敵掠食者。
像這種兔子如此龐大的體形,它們如果生活在當代一定更容易被捕捉,並且它的跳躍能力差一些。現代兔子擁有的較長、彈性脊椎在它們身體中並不存在,而是難以跳躍的較短、僵硬脊椎。
塔納說:“我認為它可能是一種行走笨拙的兔子,或許與海狸較為接近。”史前巨兔可能具有較差的聽力和視覺,它長著較小的眼眶和內耳,它們的體形之所以這樣大很可能是沒有天敵存在。同時,它不具備現代兔子的另一個顯著特徵——長耳朵,史前巨兔的耳朵與身體比例明顯小於現代兔子。
基於史前巨兔倒弧狀爪子,研究人員猜測它們擅長於挖掘,可能在塊莖植物下面挖掘洞穴棲息,它們的鄰居包括:蝙蝠、體形較大的睡鼠和大型陸龜。塔納建議最新發現的史前巨兔可作為該島嶼的一種吉祥動物,吸引學生和遊客前來米諾卡島。目前,這項考古研究發表在2011年3月21日出版的《脊椎古生物學》雜誌上。
滅絕原因
研究人員相信米諾卡島兔王的滅絕原因是米諾卡島日漸寒冷,氣候的逐步惡劣和植物的減少,使它們難以適應繼續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