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學史
兔形目由於無犬齒、部分門齒及部分前臼齒,以及在門齒與頰齒之間有一段寬闊的齒隙等與齧齒目相似的特徵,兔形目動物過去長期被併入齧齒目中。但事實上,它們的系統發生和身體結構與齧齒目也有很多差異,兩類動物沿著完全不同的獨立道路平行發展。從兔形目動物的化石來看,與齧齒目動物的頭骨和牙齒構造基本不同,所以現生種類的一些相似之處,只是演化上的趨同現象。兔形目動物是從古代真獸類祖先分化出來的一個適應草原地帶生活的類群,化石於古新世晚期的原古兔,尚無2對上門齒的分化。此後分化為兩支:一支是耳朵短圓、四肢幾乎等長但都比較短、尾巴退化得只剩下痕跡的鼠兔類;另一支是向快速奔跑方向發展的兔類,耳朵長,前腿短,適於著地,後腿較長,適於跳躍和奔跑。兔形目與齧齒目實際上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即模鼠兔,發現於安徽潛山古新世,其後與齧齒目分道揚鑣。在模鼠兔被發現以前,兔形目常常被認為起源於偶蹄目或踝節目動物。
最早的兔科動物出現在古新世的歐亞大陸,然而重要的演化卻發生在第三紀後期的北美大陸。在上新世達到鼎盛。鼠兔出現在漸新世的歐亞大陸腹地,也在上新世擴撒到歐洲和北美。鼠兔的鼎盛期在中新世,自中新世以後鼠兔的生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中新世的時候鼠兔屬於濱岸動物,後來卻淪為高山動物。
外形特徵
兔形目動物的主要有:上頜具有兩對前後重疊的門齒,前1對較大,前方有明顯的縱溝;後1對極小,隱於前1對的後方,呈圓柱狀。下頜具有門齒1對,無犬齒,在門齒與前臼齒之間有很長的齒隙。門齒的釉質為單層。頰齒為單側高冠齒,上頰齒的間距比下頰齒的間距寬,上下頜頰齒每次僅能在單側交合,但門齒卻能同時咬合,咬肌的特化程度比較低,咀嚼食物時以下頜骨左右移動為主,使植物性食物能在梭狀頰齒的咀嚼面上充分研磨。上唇中部有縱裂。耳長。尾巴短小。後肢顯著長於前肢,善於跳躍;前肢不能抱著食物吃。陰囊位於陰莖的前面,沒有陰莖骨。頭骨的門齒孔極大,左右門齒孔常匯合到一處,使齶部骨質部分相當不完整,齶骨與上頜骨相聯接,僅成為一個窄的骨橋。具典型的雙角子宮。盤狀蛻膜胎盤,一個小的尿囊絨毛膜,一個大的杯形內陷的卵黃膜。胸椎12塊,腰椎7塊。生活習性
兔形目動物是典型的食草動物,以草本植物及樹木的嫩枝、嫩葉為食,有的冬季還啃食樹皮,一般不喝水。雖然不反芻,但具有雙重消化功能。它們的糞便有兩種,一種是圓形的硬糞便,是一邊取食一邊排出的;另一種是由盲腸富集了大量維生素和蛋白質,由膠膜裹著的軟糞便,常常在休息時排出,這時它們就將嘴伸到尾下接住,再重新吃掉,以充分利用其中比普通糞便中多4—5倍的維生素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正是因為具有這種雙重消化的功能,它們才能忍受惡劣的自然環境和避免天敵的侵襲。下屬科目
兔形目共有2科,即:鼠兔科ochotonidae(17種)和兔科leporidae(44種)。鼠兔科
包括2屬25種(其中義大利鼠兔屬Prolagus的唯一種義大利鼠兔Prolagussardus已於1774年滅絕)。通稱鼠兔,又名鳴聲鼠、石兔。外形略似鼠類,耳短而圓,尾僅留殘跡,隱於毛被內。因牙齒結構(如具兩對上門齒)、攝食方式和行為等與兔子相象,共約23種,主要分布於亞洲,歐洲和北美也產,其中青藏高原和亞洲中部是其分布中心。體型小,體長10.5~28.5厘米,耳長1.6~3.8厘米;後肢比前肢略長或接近等長;頭骨上面無眶上突;上顎每側只有2枚臼齒。雄性無陰囊,雌獸有乳頭2~3對;全身毛被濃密柔軟,底絨豐厚,與它們生活在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有關;毛被呈沙黃、灰褐、茶褐、淺紅、紅棕和棕褐色,夏季毛色比冬毛鮮艷或深暗。棲息於各種草原、山地林緣和裸崖。在亞洲,棲息于海拔1200~5100米間;在北美,棲息于海拔90~4000米間。挖洞或利用天然石隙群棲。白天活動,常發出尖叫聲,以短距離跳躍的方式跑動。不冬眠,多數有儲備食物的習慣。繁殖期4~9月(或延至10月),每年產仔1~3窩,每胎2~11仔。在青藏高原的草原上常見褐背擬地鴉、雪雀白天進出鼠兔的洞穴,據分析,鼠兔可藉助鳥類的驚鳴來報警,小鳥可利用洞穴躲避太陽的強烈輻射或暴風與冰雹。中國古籍對這種生物現象稱作“鳥鼠同穴”。鼠兔屬Ochotona包括24種。北美洲有2種:北美鼠兔(魁鼠兔)Ochotonaprinceps和斑頸鼠兔Ochotonacollaris;歐洲有1種,即阿爾泰鼠兔(高山鼠兔)Ochotonaalpina;其餘全部集中於亞洲。青藏高原占14種,為現生鼠兔的分布中心與演化中心。棲息於草原上的鼠兔,如達烏爾鼠兔Ochotonadaurica和黑唇鼠兔(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除吃掉大量牧草外,密集的洞穴和跑道,嚴重地破壞大片牧場,並能造成水土流失。
兔科
具管狀長耳(耳長大於耳寬數倍);簇狀短尾,,比前肢長得多的強健後腿。共9屬43種,以亞洲東部、南部、非洲和北美洲種類最多,少數種類分布於歐洲和南美洲,其中一些種類分布廣泛或者被引入很多地區,而也有不少種分布非常局限。陸棲,見於荒漠、荒漠化草原、熱帶疏林、乾草原和森林。一般分為2個亞科:古兔亞科Palaeolaginae和兔亞科Leporinae,也有學者將其分為3個亞科,即將穴兔類分為古兔亞科Palacolaginae和穴兔亞科Rabbitinae(羅澤珣,1990)。野兔是資源相當豐富的狩獵動物。中國兔毛出口數量占國際市場的90%,凍家兔肉占國際市場的60~70%。兔肉可食,兔皮雖薄,但保溫性強。兔型目動物
界: 動物界(Animalia) |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哺乳綱 (Mammalia) | 亞綱: 獸亞綱 (Theria) | 下綱: 真獸下綱 (Eutheria) | 兔型目(Lagomorpha) | ||
目 | 科 | 亞科 |
兔型目(Lagomorpha)是一個分布廣泛的小目,兔型目的成員均為草食性,一般是無選擇性的吃各種食物,有雙重消化的能力,將盲腸中形成的富集維生素的軟糞吃下再次消化。兔型目包括鼠兔科(Ochotonidae)和兔科(Leporidae)。 | 鼠兔科(Ochotonidae) | |
兔科(Leporidae)。 | 古兔亞科(Palaeolaginae)| 兔亞科(Leporina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