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 如何把話說得一句頂一萬句,跟孩子聊得來?
贏得孩子的心是跟孩子愉快溝通的前提。了解孩子的性格,讀懂孩子的心理, “一停二看三聽”,擇機選用恰當的溝通方式和問答技巧,跟孩子任何時候都能有話聊!
2. 你讓遛狗,孩子非要捉雞,怎么辦?
不給孩子較勁的五大建議:一、用適當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注意;二、藉助視覺信號;三、指令要具體,不帶負面情緒;四重視孩子的話;五、給孩子留時間,耐性等待反饋 。
3. 如何讓孩子不對你的話選擇性“失聰”?
提高說話質量,減少嘮叨數量;戒掉標籤性語言,變命令為建議;簡短明晰地分析利弊,給出選擇項讓孩子決定。
4. 如何改變冷凍的親子關係?
內容簡介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家長發現孩子不僅不像之前那么聽話,而且身上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並不是孩子越長大問題越多,而是父母越來越多地關注孩子的行為表現而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想法,導致出現了無法溝通或“溝而不通”的教育局面。
從某種程度來說,孩子的行為可以看成是“木”,心理可以看成是“林”,而親子溝通則可以看成是“森”。家長之所以會覺得孩子問題多,大多數是因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錯誤觀念在作祟。家長只有發現孩子諸多行為背後的“心靈之鑰”,才能打開通往親子溝通這片“森林”的秘密通道。
父母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徵,找到*適合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才能使親子溝通變得順暢無阻。為了使父母能與孩子更好地溝通,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列舉了情感式、同理心式、正向式、引導式等多種溝通方式,並詳細介紹了每種溝通方式的方法,幫助父母有效解決親子溝通的難題,從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作者簡介
李群鋒:群峰教育聖賢國學院國學講師,群峰國際教育品牌創始人、幼稚園自動化運轉系統締造者。出版有《邊寵邊吼育英才》《最好的教養在西點》《培養孩子的情商從講故事開始》《兒童行為心理學》《兒童性格心理學》等多部兒童教育暢銷書,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目 錄
第一章 高效的親子溝通,源於摸透孩子的心理
男孩與女孩心思的差異,你懂嗎
聽懂孩子的話外音,真正理解孩子的心
孩子的反話,你正確解讀了嗎
透過眼神,讀懂孩子的內心
孩子小動作背後的秘密
了解孩子抗拒學習的心理之謎
第二章 溝通三步驟“一停二看三聽”,你做到了嗎
用肢體語言告訴孩子你的關注
想讓孩子暢所欲言,環境是關鍵
家長要提升主動傾聽的意識
傾聽時,要認識並接納孩子的情緒
運用反饋式傾聽,說出孩子的內心感受
交談時,允許孩子和父母爭辯
第三章 溝通始於問答——會問巧答,是高效親子溝通的前提
恰當地提問,孩子才肯高效地回答
一下子發問太多,等於不信任孩子
提問,不該是責怪孩子的工具
提問時增加選擇項,讓孩子感受到尊重
面對孩子的諸多“為什麼”,父母該怎么說
以問代答,幫助孩子理清思路
第四章 情感式溝通——請重視和孩子的心靈交流
不要因為忙碌,而忽略對孩子的關注
信任孩子,孩子才願意敞開心扉
增進親子互動,在互動中穿插溝通
用肢體語言表達愛,讓孩子在愛撫中成長
對孩子的興趣愛好表示支持
最時尚的情感溝通法——書寫愛的“簡訊”
第五章 平等式溝通——平等對話,幫孩子建立自信
彎下腰交流,蹲下來溝通
放下高高在上的家長姿態
平等,體現在生活細節上
尊重孩子的想法,跟孩子一起探討交流
真正平等的溝通,是建議而非命令
就事論事,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第六章 同理心式溝通——換位思考,培養孩子好的性格和價值取向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要玩著教育
角色互換,讓誤解在溝通中消除
家長要換位思考,理解孩子心中怎么想
誰都會犯錯,教會孩子彌補錯誤的方法
了解孩子的感受,鼓勵孩子表達心聲
誰都不喜歡被比較,孩子也一樣
第七章 正向式溝通——相信並鼓勵孩子,培養陽光心態
如何在溝通中促進孩子的正向成長
正向教養法,就是戒掉懲罰的溝通法
相信孩子有能力,才能培養有能力的孩子
語言羞辱是正向溝通的大忌
鼓勵是孩子的營養品,家長要多用
絕不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
第八章 引導式溝通——變強制為引導,讓孩子遠離逆反心理
有效引導優於強硬控制
讓孩子多談談自己的感受
引導孩子自己思考、選擇和決定
用幽默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錯誤
教孩子正確追星
轉移注意力,適當躲開僵局
第九章 建議式溝通——摒棄命令,培養孩子的思維力和判斷力
用溫和的建議取代貶低
拋棄一貫的命令式溝通
不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
多把決定大權交給孩子
稱讚孩子為成功而付出的努力
給孩子的建議,需簡短明晰
第十章 約定式溝通——提升安全和信任感,激發孩子的誠信精神
對孩子保持始終如一的姿態
大人的承諾,要一言九鼎
相信孩子能兌現他的諾言
別用空頭許諾來誘導孩子乖巧聽話
孩子成績不好時,承諾和他一起進步
第十一章 面對特殊問題,父母如何跟孩子溝通
二胎:引導大孩順利走上接納之旅
缺陷: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
留守兒童:“爸爸媽媽都想給你更好的生活”
性早熟:用聊天的方式幫孩子抵制不良誘惑
離異:“你永遠是爸媽最愛的寶貝”
死亡:不同年齡段,採用不同方法解釋
前 言
行為是“木”,心理是“林”,溝通是“森”
關於教養這件事,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那么小,他們能懂什麼?我說什麼,他們聽著就是了。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家長們就會發現他們不僅不像之前那么聽話,而且身上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並不是孩子越長大問題越多,而是父母越來越多地關注孩子的行為表現而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想法,更沒有與孩子進行高效的溝通。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的行為可以看成是“木”,心理可以看成是“林”,而親子溝通則可以看成是“森”。家長之所以會覺得孩子問題多,大多數是因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錯誤觀念在作祟。家長只有發現孩子諸多行為背後的“心靈之鑰”,才能打開通往親子溝通那片“森林”的秘密通道。
事實表明,與孩子進行卓有成效的溝通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時候,父母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講一件重要的事情,卻被孩子當成“耳旁風”;父母明明還沒有說上兩句話,孩子早已經心生厭煩。還有些時候,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問題,向父母訴說時,父母不是心不在焉,就是火冒三丈,對孩子大加斥責,以至於孩子再也不願向父母傾訴心聲。這時候,掌握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技巧成了父母心中最迫切的需求。
父母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徵,找到與孩子最適合的溝通方式,才能使親子溝通變得順暢無阻。為了使父母能與孩子更好地溝通,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列舉了情感式、同理心式、正向式、引導式等多種溝通方式,並詳細介紹了每種溝通方式的方法,幫助父母有效解決親子溝通的難題,從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比如:孩子情緒低落,父母可以用情感式溝通的方法,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和情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懷;孩子固執己見,父母可以運用同理心式的溝通方法,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理解孩子的內心;孩子自卑怯懦,父母可以用正向式溝通法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陽光心態;孩子天生叛逆,父母可以用引導式溝通法與孩子交流,引導孩子多談談自己的感受,或用詼諧幽默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並加以改正。
此外,針對諸如二胎、離異、早戀和死亡等家長難以啟齒卻又不能不與孩子交談的特殊話題,《兒童溝通心理學》專門用了一章的篇幅,為廣大家長提供了一套與孩子溝通特殊問題的指導方法。相信通過閱讀《兒童溝通心理學》一書,家長們一定能夠與孩子進行思想交換、情緒分享,從而把話說到孩子心裡去,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成為親子溝通的藝術家。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運用反饋式傾聽,說出孩子的內心感受
跟孩子好好說話,要先從好好傾聽孩子說話開始。而一個好的傾聽者,則需要善用反饋式傾聽。什麼是反饋式傾聽?怎樣做到反饋式傾聽呢?讓我們來看下面的案例。
一個孩子從小廣場上氣鼓鼓地走到家長身邊來。
孩子:“我再也不想和明明玩了,他拿著我的玩具卻和其他小朋友玩,我自己都沒得玩了。”
家長一:“哎,那以後別和他玩了,和其他小朋友玩。自己在家裡玩也好啊!”
家長二:“明明拿著你的玩具卻不和你玩,和其他的小朋友玩,你感到很傷心,對不對?你感到自己被拋棄了,對嗎?”
所謂反饋式傾聽,就是認真傾聽孩子的觀點後,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並按照自己的理解將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說出來,再向孩子求證,進一步了解孩子隱藏的感受,從而幫助孩子合理、積極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反饋式傾聽的關鍵在於對孩子的內心感受而非外在行為做出反應。
反饋式傾聽要求家長對孩子做出有效的詢問。一般來說,孩子與父母的溝通過程大都是由父母主導的。所以在談話交流中,為了能更準確、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情況,在最短的時間裡獲得最多的信息,有效地控制談話的方向,家長必須認真傾聽孩子的所有表達,並且穿插著提出一些有效的詢問。詢問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開放式詢問,一種是封閉式詢問。可以明顯地看出,上述案例中家長二運用的是開放式詢問。開放式詢問是反饋式傾聽最主要的形式。
反饋式傾聽需要父母具備非常敏銳的心理感受,並且具備表達這些感受的能力。反饋式傾聽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話被聽進去了,並且受到鼓勵,從而繼續講下去。反饋式傾聽可以拆分成以下三個步驟。
1 .認真傾聽
認真傾聽要求父母杜絕平時說話的壞習慣,比如,著急否定孩子,打斷孩子說話,一邊做事情一邊聽孩子說話,這些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父母一定要停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注視著孩子,用心傾聽他表達自己的心聲,讓孩子能夠感受到“你說吧,我在聽”。
2 .聽出孩子話語中所傳達的感受
父母不僅要傾聽孩子說了些什麼,還要揣摩他內心真實的感覺是什麼,並且進行必要的確認。即在聽孩子說完話以後,要迅速地想一想:“我的孩子想要表達什麼感受呢?”然後在心裡組織自己的語言,簡單地描述出孩子的感受。
3 .說出你所聽到的感受
父母要把自己當作孩子的一面鏡子,要在傾聽孩子之後,再對孩子的感受進行重述,同時還要說出你認為引起這種感受的原因。但要注意,確認的時候,一定要用關心、猜測的口吻。如果是反問語氣,聽起來就不像是“核對”,而是指責了。
“我知道你很生氣,因為麗麗撕壞了你娃娃的衣服。”這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感受並讓他知道擁有這些感受是很正常的。
“我知道你非常害怕,不過還是不行,你必須去醫院看醫生,要不然感冒就會越來越嚴重。”要注意,永遠要先對孩子的感受進行回應,然後再將原因告知孩子,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一些。
“我知道你很高興,我也很想聽你說說幼稚園的事情。不過媽媽需要先打一個電話。等媽媽打完電話後,你再告訴我行嗎?”顯然,這樣的反饋式傾聽,會比“你怎么這么多事呢,真煩”這種簡單、粗暴的回應更能加強孩子與父母交流的意願。
有些家長認為,反饋式傾聽的目的還是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的指令, 只不過換了一種方式而已。其實,並非如此。反饋式傾聽的重點是在強調家長注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根據主觀經驗來與孩子進行對話。也許有的家長不能熟練使用這種談話技巧,不必心急,多嘗試。“狗狗生病了,你很難過,是不是?你要知道狗狗和人一樣,也會生病,也要去看醫生。”“你和小麗一起玩很開心,是不是?等我們回家睡一覺,明天再找她來玩,好不好?”多利用開放式的詢問法,你的反饋式傾聽就會變得越來越自然,然後你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表達習慣來使用反饋式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