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跡
在科研與技術創新方面,克力木·阿不都熱依木勇挑重擔,將自己的團隊打造成一個全國知名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微創外科,來自全國各地醫院以及全疆各地的微創外科醫生絡繹不絕地前來“取經”。
在關鍵時刻與大是大非問題面前,克力木·阿不都熱依木同志充分表現出一名共產黨員與一名優秀專家所應有的素質。“7·5”事件發生後,他不顧個人安危,第一時間趕到醫院急救現場,與其他院領導協調配合,全力以赴搶救傷員;在局勢尚未穩定的時候,他得知院外有一名傷員急需救治,便毫不猶豫地帶領醫生奔赴現場,將傷者接進醫院,並立即實施手術,還把自己的辦公室騰出來作為病房;在大量無辜受傷民眾被送至醫院後,克力木第一個衝進手術室,在徹夜通明的無影燈下,連續奮戰10餘個小時,參與實施完成各種外科急救手術10餘台;在事件發生以後的幾天裡,克力木同志發揮出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在救治一線連續奮戰72小時,指導組織外科手術百餘台,帶領微創外科醫護人員救治重傷患者4名。幾天下來,克力木的眼中布滿血絲,嘴唇乾裂,聲音嘶啞,已經記不清自己到底接診了多少傷員,實施了多少台手術,但腦海里只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救人!救人!”堅守在自己的“急救陣地”上。
勇攀高峰創佳績
肝包蟲是嚴重困擾新疆各族農牧民民眾的常見高發寄生蟲病,據衛生部在2007年發布的全國人體重要寄生蟲病調查結果顯示,僅新疆、青海、甘肅三地牧區就有30餘萬肝包蟲病患者,每年給我國牧區造成的經濟損失近8億元。在新疆,肝包蟲病也一直是醫生們研究攻克的目標,國內外醫學界一般進行“肝包蟲囊腫摘除術”來實施外科治療。對於外科大夫來講,只要按照傳統的手術方式去操作,就可以輕鬆完成此類手術,對於熟練者來說,其簡單程度甚至超過了“闌尾切除”。但全心全意為患者著想的克力木卻認為傳統的肝包蟲手術創傷大,縫合面長,疼痛感強、傷口恢復慢且易感染,而包蟲病患者大多來自農牧區的貧困家庭,長時間的住院、陪護,使用抗感染藥物與回家後的療養恢復勢必會給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微創手術卻能使患者在術後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動,一周內就可以出院,不僅節省了患者住院、陪護等大量費用,更能使患者減輕痛苦、迅速痊癒,短時間內恢復勞動能力。“做一名好醫生,就是要想方設法地為患者服務,不僅要讓患者獲得最佳的醫療服務,同時還要全力減輕患者的病痛與經濟負擔。”為了這個目標,2001年,克力木以他特有的堅毅與執著開始了科研攻關。多少個夜晚,他埋首於一堆堆的資料與文獻中,多少次,他反覆地在動物的肝臟上做著實驗。
半年之後,克力木採取微創腔鏡技術,成功為一名9歲患兒實施了“腹腔鏡下肝包蟲內囊切除術。根據當時醫學科技查新報告,採用微創技術治療肝包蟲,在國內尚屬首例!而成功為年僅9歲的患兒切除“肝左後葉包蟲內囊”, 在國外亦無相關報導!克力木的一次手術,就填補了國內外的2項空白,一時間,《健康報》、新華社、《新疆日報》、新疆電視台等多家媒體紛紛爭相報導。但對於克力木來說,這僅僅是開始。心裡總是裝著患者的克力木無時無刻不在思索著如何將腔鏡手術的治療範圍擴展到更廣、更新的領域,讓廣大的人民民眾享受到最新醫學科技的成果。5年後,已是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的克力木領銜的微創外科成功將腹腔鏡手術治療包蟲的範圍擴展到肝包蟲、肺包蟲、脾臟包蟲、盆腔包蟲等20多個項目,在微創治療包蟲這一新疆地區的多發病、常見病與地方病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精益求精
把工作當樂趣,把醫術當藝術,是克力木從醫以來的一貫追求。由於飲食和生活習慣的原因,新疆是食道裂孔疝疾病的高發地區,為了使廣大患者在微創手術下輕鬆擺脫病痛,克力木以鑽研藝術的苦心孤詣來鑽研醫術,十餘年如一日的勤學苦練,使他在操作腔鏡器械時如此敏捷、精確,他實施手術時的雙手,堪比鋼琴家在鍵盤上飛舞的十指,讓很多醫生都把觀看克力木的手術當作一種藝術享受。
在數不清的手術中,克力木總是像一個藝術家創作作品那樣從事醫術的研究和實踐。他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精心設計最佳手術方案,追求盡善盡美,不留遺憾。能夠一次完成的手術,絕不讓患者受二次手術的痛苦;能夠減少的治療費用,他從不讓患者多花一分錢。克力木以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硬是將“腔鏡下食道裂孔疝修補術”煉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截止2010年初,克力木已完成“腔鏡下食道裂孔疝修補術”170餘例,被公認為我國完成此類手術例數最多、成功率最高、療效最好的微創外科醫生之一。
從醫20餘載,克力木探索與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止。先後完成了新疆首例無張力疝修補術,主持了《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疝在新疆的套用與推廣》的研究課題;參加了《無張力疝修補手術全國手術指南》的編寫,在“手術後防治引流的適應症和拔出引流管的合理時機”創新方面,填補了國內空白;完成無張力疝修補手術1000餘例,推廣手術500餘例;《腹腔鏡治療囊型包蟲病》的研究填補了國際上的空白,平片四角懸吊式布片固定法等4種腹壁疝手術創新再次填補了國際空白。
在克力木的不懈努力下,自治區人民醫院腔鏡外科逐漸成為全國微創外科的培訓基地,2007年,全國唯一一家省級普外微創研究所在新疆成立,克力木任研究所所長。
搭建學術交流與推廣的平台
在同行的眼中,克力木是一個毫無保留的人。他講學的足跡遍布天山南北的鄉村牧區,遍布全國各地乃至歐美各國,克力木總是積極主動地、迫切地將自己所掌握的先進技術和最新科研成果無私地傳授給國內外同行。近十年來,他以一名優秀醫學專家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責任感,將自己從幾十年實踐中總結出的豐富臨床經驗和苦心鑽研的學術成果以及精湛的微創技術毫無保留地推廣,交流。
為了能使新技術、新成果及時推廣和套用,克力木經常到全疆各地的偏遠縣市開展學術講座,進行現場手術演示和廣泛的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工作。對此,有些人不能理解,認為他應該有所保留才對。
而克力木卻說:“醫學專家要有寬廣的胸懷。自治區人民醫院的老前輩們把自己寶貴的經驗無私地傳授給了我,才使我取得了今天的成績,他們所傳授給我的知識,就是為微創學科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是在為廣大人民民眾造福。醫學科技是日新月異的,現在的專家將來必定會被後人遠遠地超越,我有義務和責任將這一優秀傳統發揚光大,讓更多的醫務工作掌握最先進的微創技術並且儘早超越我,這樣,微創技術才能不斷進步和發展,才能更好的造福廣大人民民眾。而這樣做,更是在回饋國家和人民對我的培養。”
在克力木·阿不都熱依木的倡導和主持下,自治區人民醫院截至目前已主辦了6屆新疆微創外科學術會議,培訓了2000餘名基層醫生。在這些學術活動中,醫院邀請了國內知名的專家學者來疆為學員進行講座,為廣大微創外科醫務工作者提供了相互學習、交流、切磋的平台,更為提高西部乃至全國的微創外科水平起到了推動作用。
克力木不管學術活動再緊張、再忙碌,也從沒有離開過他熱愛的手術台。如果有兩三天沒有做手術,克力木就會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什麼。
成就及榮譽
克里木·阿不都熱依木兼任中華外科學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全國委員、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疝學會委員、中華外科學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新疆協作組副組長及自治區特殊醫療技術臨床套用評價專家庫《世界華人消化》雜誌第二屆、第三屆編委。
1997年至1999年,他分別在北京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接受新疆少數民族特培學習。2001年任普外一科、肝、膽、肛腸外科副主任。2002年任腔鏡外科副主任,2003年任腔鏡外科主任。
克里木·阿不都熱依木撰寫論文數十篇,主持的科研項目獲自治區科技成果進步獎1項、自治區科技成果獎2項、烏魯木齊市科技成果獎1項,院級科技成果獎20餘項,完成衛生廳青年科學基金科研課題1項,新疆少數民族特培基金課題1項。2008年榮獲“自治區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稱號,2010年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