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628年7月,以Andrey Dubenskoy將軍為首的拓荒者到達了葉尼塞河和Kacha河的交匯處,並就地修建防禦工事,作為俄軍的前哨堡壘,以準備下一步發起對葉尼塞土著的軍事行動。 它和東邊不遠的坎斯克城一道,代表著17世紀俄國對葉尼塞河源頭探索的最南端。在一封給沙皇的信中,駐守當地的哥薩克人寫到:
“……在這座全是木頭房子的小鎮,我們艱難地建立起了防線。作為您的僕人,我們按您的意思設定了一套工作制度,保證探索新領地的同時加強據點的防禦……”
根據葉尼塞語,這座堡壘當時被命名為"Krasny Yar"。後來該堡壘升為城鎮級別後更名為現名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1741年,連線邊陲地區與俄國歐洲部分的西伯利亞驛道建成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迎來了一個高速發展期。日後這一地區的發現的金礦和1895年通車的西伯利亞鐵路進一步促進了該城市的發展。
1749年,一顆重達700千克的石鐵隕石墜落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以南145英里處。德國博物學家彼得·西蒙·帕拉斯在1772年使其出土。這顆隕石在科學史上意義非凡,因為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並研究橄欖隕石。
19世紀時,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是西伯利亞哥薩克運動的中心。
1822年1月26日,該地升級為城鎮。
1823年成為俄國在葉尼塞流域的行政中心——葉尼塞縣首府。
19世紀末之前,這裡已經有了一些製造業和火車裝配之類的重工業。
俄羅斯帝國時代,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也是政治犯的流放地之一。舉例來說,1825年的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後,八位主要領導人即被流放至此地。
1896年西伯利亞大鐵路修通,工商發展,人口劇增。
十月革命之後,在蘇聯的工業化進程中,不計其數的重工業,如造紙廠、造船廠、大型河港、水電站(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水電站裝機容量為世界第五,俄國第二)等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建立起來。
1934年,俄羅斯第二大行政單體----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成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成為其行政中心。
在史達林大清洗時期,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是古拉格(蘇聯勞改總局)的一個主要中心。這個時期作用最突出的勞改營是“克拉斯拉格”勞改營(1938~1960),該營由於關押犯人過多,在周邊城鎮也設定了兩個分營。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城內部,“葉尼塞拉格”勞改營在二戰的戰火中仍發揮重要作用。
二戰期間,許多工廠為避戰火,從烏克蘭和俄羅斯西部遷到此地,大大促進了當地工業發展。戰後,許多為這些工業提供原料的大工廠也被建立起來:煉鋁廠、冶金廠、次要金屬加工廠等等。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期,蘇聯開始在該城旁邊修建一個相位陣列雷達站。北約指責此舉違反了1972年美蘇簽訂的《反彈道飛彈條約》,從1983年開始,美國持續要求蘇聯撤銷該雷達站,一直到蘇聯政府在1989年承認該設施違反條約,當局才開始緩慢撤出設備,直到1992年對外宣布拆除完成。冷戰時期,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也是克城東北空軍的一個基地,但這個基地在蘇聯解體後變成了一個住宅區。
蘇聯解體之後,當地很多大工廠開始私營化。相當一部分企業宣布破產,而繼續營業的廠家被個別富商或黑社會頭目控制。工人失業率猛增,在業者也時常罷工抗議。
九十年代後期,該地最大的一樁經濟醜聞爆發,商人安納托利·拜科夫由於涉嫌謀殺經濟夥伴韋洛爾·斯圖路加諾夫,當地政府剝奪了他對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鋁廠的所有權。但不久後這個事件被曝光是競爭對手對拜科夫蓄謀已久的陷害。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當地的工廠所有權爭議一直持續到今天,究其原因,是因為幾乎所有原國有大廠都被壟斷集團或金融寡頭所控制。
自從1996年市長皮馬什科夫執政以來,市容市貌開始逐漸改善:舊的有歷史意義的建築被保護下來,呆板的瀝青人行道被改作具有當地特色的鋪路小石,曾經被涸澤而漁式開發、多如繁星的溫泉療養院被保護起來或停業整頓。如今這座欣欣向榮的城市中,已幾乎看不到蘇聯時代的破落與單調。
行政區劃
本市分為七區:基洛夫區、列寧區、十月區、蘇維埃區、斯維爾德洛夫區、鐵路區及中心區。
地理環境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位於西伯利亞大鐵路與葉尼塞河交匯處,西距莫斯科4104公里 。人口約88.5萬。
經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及城市發展很快。工業以機械製造、冶金和化工為主,木材加工和造紙工業也較發達。市內有一批骨幹企業。市西南有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水電站。市內有許多科研設計單位和高校,還有列寧流放時的故居博物館和自然公園等。蘇維埃大廈等是主要建築。市區坐落在葉尼塞河兩岸,左岸為老市區及商業中心,右岸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間興建的新工業區。
文化
節日
當地有一些特色節日,最受注目的是六月的“城市日”通常有嘉年華會。其他節日及文化活動有曼納河節 (Манский фестиваль,在每年六月最後一個周末舉行,活動有傳統的歌謠比賽)、國際博物館雙年展 (傳統上市立文化歷史中心舉行)、為紀念國際博物館日舉行的、具先鋒派性質的“博物館之夜”、河上爵士樂節、攀石節和機車接力賽。
建築
城裡有許多歷史性建築,他們中的最老者是求憫大教堂 ( Покровскийсобор ,1785到1795,在1977到1978年重建)。 當地其他重要的俄國東正教建築是宣誓大教堂 ( 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ийсобор ,1802-12),街三位一體大教堂 ( Свято-Троицкийсобор ,1802-12),約翰浸禮會( ЦерковьИоаннаПредтечи ,1899,以前的主教住宅),和新麥可大天使教堂 ( ЦерковьАрхистратигаМихаила ,1998到2003)。
在Karaulnaya小山,古老的街 Paraskeba 禮拜堂( ЧасовняПараскевыПятницы ,1804,在1854到1855年再造)仍然矗立其上,許久以前這裡曾經是當地原始宗教的神廟。 出現10盧布紙幣上的克城大禮拜堂是城市最具標誌性的建築。蘇聯時代,該禮拜堂被廢棄並損壞,直到戈巴契夫“經濟改革”啟動,才回到葉尼塞當地教會的名下並修繕一新。
250px 停工前的24層塔1980年代
此城另一個民間象徵是位於Strelka的從蘇聯時代一直未完工的24層塔。 戈氏“改革”前不久該塔開始建造,然後由於管理混亂工程被迫中止。 塔的輪廓可以在多個方向被很清楚地看見。
西伯利亞鐵路在該城附近的一座鐵路橋上橫跨葉尼塞河。這座鐵路橋是由大建築師Lavr Proskuryakov設計,1893~1896年間建造的一座獲獎建築,在當時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橋。2003年,該橋被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描述是:“俄式風格拋物線拱形石橋的典型早期代表,大量現代工程設備與創新理論的試驗場,見證了人類工程學的進步”
其他引人注目的大樓包括商人Nikolay Gadalov的豪宅,羅馬-天主教洗禮禮拜堂 ( Преображенскийсобор ,1911年建成,也稱為Krasnoyarsk Organ Hall), 以及外觀設計類似古埃及神廟的Krasnoyarsk Krai博物館, 和以“驢耳朵”之名著名的當地市政大廳(因為有雙尖塔而著名)。
市區中有許多在戰後不久建造的2層木頭房子,這些大多是當時新分配到該市的工人的臨時住所。此外還有許多被城市包圍的舊俄時代村落,仍保持著古典俄式風格:帶後院的木門房屋。它們當中的相當一部分都很殘破但仍有人居住。
教育
克市是西伯利亞的教育中心之一,規模僅次於新西伯利亞。有超過30家高等院校 (多數是俄羅斯科學院的分支機構)和約200家中學。最重要的院校有:
西伯利亞聯邦大學 (俄語簡寫 КГУ),成立於1963年,原為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的分校,1969年獨立,後更名為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國立大學。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國立科技大學 (俄語簡寫 КГТУ),成立於1956年。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國立師範大學 (俄語簡寫 КГПУ),成立於1932年。
西伯利亞國立科技大學 (俄語簡寫 СйбДТУ)1930年成立,初稱西伯利亞林學院,為全市最古老的院校Sukachev林學院,成立於1944年。
此外還有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大學、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農業大學以及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藝術學院、有色金屬和黃金學院、商學院、建築工程學院、醫學院、師範學院、工學院、西伯利亞美術學院、西伯利亞航空學院、西伯利亞水運工程學院等。
與新西伯利亞一樣,克市也設立了科學城。當中的生物物理研究所曾經在1973至85年間成功進行類似美國生物圈二號的實驗 (稱為Bios)。
交通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交通運輸十分發達,無論是鐵運、河運、航運都是西伯利亞地區的神經中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整個海路運輸系統分布在葉尼塞河上,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已成為了葉尼塞河上最大的港口。
旅遊
景點
最著名的是國立石柱 (Stolby) 自然保護區。在47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無數高達100米、形狀各異的花崗岩柱。由此亦成為攀石愛好者的好去處。不少當地好手甚至徒手攀石,並稱為之“stolbizm”。
其他名勝包括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水力發電站大壩、Karaulnaya山及Paraskeva Pyatnitsa教堂等。
場館
市有幾家著名的劇院、音樂廳和藝術團體,如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歌劇舞劇院、話劇院、音樂喜劇院,青年劇院;大小音樂廳、音樂舞蹈大廳;西伯利亞舞蹈團和交響樂團等。該市主要的博物館包括:邊區地方志博物館、文化歷史中心博物館、列寧宮博物館、蘇里科夫美術博物館、蘇里科夫莊園博物館、克拉西科夫住宅博物館。此外,還有一座以高爾基名字命名的文化休息公園,分別以列寧和蘇里科夫的名字命名的紀念碑以及為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和在衛國戰爭中犧牲的英雄們所建造的兩座紀念碑等。
名人
畫家蘇里科夫、Andrey Pozdeev、Valeriy Kudrinskiy、Toivo Rännel;
雕塑家Boris Musat和Yuriy Zlotya;
作家Viktor Astafiev、Roman Solntsev、Nikolay Gayduk;
歌劇歌唱家Pyotr Slovtsov、季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
俄羅斯主要城市
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或俄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地域跨越歐亞兩個大洲,與多個國家接壤。綿延的海岸線從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北太平洋,還包括了內陸海黑海和裏海。盤點一下俄羅斯的主要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