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德·朗茲曼

克勞德·朗茲曼

克羅德·朗茲曼(Claude Lanzmann)1925年11月27日生於巴黎。電影家,作家,哲學家。克羅德·朗茲曼是法國知識分子的重要人物。曾是讓·保羅薩特的密友,主編由這位存在主義之父創辦的《現代》雜誌。2018年7月5日因病於巴黎逝世,享年92歲。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克勞德·朗茲曼克勞德·朗茲曼
克勞德·朗茲曼電影工作開始於1973年的《為什麼以色列?》,後來又有四部作品。他所有作品均有關二戰猶太人滅絕、猶太身份和以色列問題。
原來在2004年,在北京國際紀錄片展上,《浩劫》分兩次放映,並在北京高校做過專題放映。克勞德·朗茲曼親臨北京和觀眾見面。北京電影學院張獻民教授翻譯的電影字幕,並在中央電視台做了關於《浩劫》的訪談節目。2006年,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分四次播放了《浩劫》。
克羅德.朗茲曼是法國知識分子的重要人物。曾是讓·保羅·薩特的密友,至今仍主編由這位存在主義之父創辦的《現代》雜誌。有意思的是,克羅德·朗茲曼還與大他17歲的西蒙娜·波伏瓦有過一段戀情。

主要成就

電影代表作
克勞德·朗茲曼克勞德·朗茲曼
1985年的《浩劫》、1994年的《擦哈》、1997年的《活人路過》和2002年的《索比堡1943年10月14日16點》。
紀錄片代表作
《為什麼以色列》、《活人路過》、《死營革命實錄》。
所有作品均有關二戰猶太人滅絕、猶太身份和以色列問題。其紀錄片在全世界獲得很多重要獎項。《浩劫》(《Shoah》)的拍攝歷時11年,製作6年(1985年成片),朗茲曼和他的攝影機、翻譯以其他工作人員走遍了各個相關地域和集中營舊址,對大量親歷種族滅絕的納粹分子與普通民眾進行深度訪談,克羅德.朗茲曼通過“地域、嗓音和面孔”,使記憶重現。這部影片的放映震動了一代法國知識分子、電影人和普通觀眾,影響波及全世界,被認為是同類題材紀錄片中不可替代的不朽巨作。這次活動是《浩劫》在中國的首次全片展映。

人物逝世

法國著名的作家、哲學家和電影人克勞德·朗茲曼(ClaudeLanzmann)法國當地時間2018年7月5日因病於巴黎逝世,享年92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