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74年諾貝爾獎得主1898年8月24日出生於比利時朗格利埃,父親佛羅倫丁·約瑟夫·克勞德是個商人,母親1906年因患乳癌病故。1914—1918年的戰爭中服兵役為英國的情報服務。1922年進入比利時列日大學醫學院,1928年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並獲得政府獎學金,1928—1929年去柏林威廉大帝生物學研究所深造。1929年夏天加入美國紐約洛克菲勒研究所,30—40年代在這裡用電子顯微鏡研究細胞的結構和功能。1941年成為美國公民,1948—1971年任朱爾斯·博爾代研究所主任。1949年回比利時,獲雙重國籍,1969—1972年擁有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和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兩處教授。
主要成就
1929年克勞德進入洛克菲勒研究所後,運用電子顯微鏡和自己開發的一種超速離心機,分離細胞成分,包括細胞核、細胞質以及具體的細胞器官如線粒體、核糖體。他發現線粒體並不是來源於細胞的RNA,第一次確定線粒體為細胞產生能源,並發現漁網樣結構,稱為內質網,確定內質網中發揮作用的形式和運輸油脂和蛋白質。克勞德的工作,開創建立了細胞生物學,為此與學生喬治·帕拉德(1912--)和比利時的克里斯廷·德迪夫(1917--)共獲1974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他是比利時科學院、美國全國科學院、美國藝術和科學學院院士。
1970年克勞德獲得路易斯·霍洛維茨獎。
1983年5月22日克勞德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