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為了提高測距速度和精度,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在20世紀40年代末人們就研製成了光電測距儀。它具有測量速度快、方便,受地形影響小,測量精度高等優點,已逐漸代替常規量距,光電測距技術憑藉其很好的準確性、實時性以及非接觸式等突出優勢在自動測量、線上檢測等領域有著廣泛的套用。 光電測距儀的套用,大大提高了作業的速度和效率,使測邊的精度大為提高。
原理
光電測距的原理是以電磁波(光波等)作為載波,通過測定光波在測線兩端點間的往返傳播時間:D,以及光波在大氣中的傳播速度c,來測量兩點間距離的方法。若電磁波在測線兩端往返傳播的時間為t,光波在大氣中的傳播速度為c,則可求出兩點間的水平距離D。
D=1/2c*t2D
式中:c——光波在大氣中的傳播速度。 (c為光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反射稜鏡其值為299 792 458m/s;n為大氣折射率,是大氣壓力、溫度、濕度的函式);f:D——光波在被測兩端點間往返傳播一次所用的時間(s)。
從上式可知,光電測距儀主要是確定光波在待測距離上所用的時tzD,據此計算出所測距離。因此測距的精度主要取決於測定時間t:D的精度,時間zD的測定可採用直接方式,也可採用間接方式,如要達到±1em的測距精度,時間量測精度應達到6.7×10‘11 s,這對電子元件的性能要求很高,難以達到。根據測定光波傳播時間‰的方法,光電測距儀可分為脈衝式和相位式兩種。
儀器
測定t的方法有:①直接測定光脈衝在測線上往返傳播時間的儀器,稱為脈衝式光電測距儀。②通過測量調製光在測線上往返傳播所產生的相位移,間接測定時間的儀器,稱為相位式光電測距儀。光電測距種類很多,以雷射為載波的稱雷射測距儀,以紅外光為載波的稱紅外測距儀。
光電測距儀按測程劃分有:
短程測距儀(≤5km)、中程測距儀(5~15km)、遠程測距儀(15km以上);
按測量精度劃分為:I級(1 mD I<一5mm)、Ⅱ級(5mm。<I mD l≤lOmm)和Ⅲ級(I mD I≥lOmm)(I mD I為lkm測距的中誤差);
按採用載波劃分有:微波測距儀、雷射測距儀和紅外測距儀。
脈衝式光電測距儀是由測距儀發射系統發出脈衝,經被測目標反射後,再由測距儀的接收系統接收,直接測定脈衝在待測距離上所用的時間t:。,即測量發射光脈衝與接收光脈衝的時間差,從而求得距離的儀器。脈衝式光電測距儀具有功率大、測程遠等優點,但測距的絕對精度較低,一般只能達到米級,不能滿足地籍測量和工程測量所需的精度要求。目前具有高精度測距的是相位式光電測距儀。
相位式光電測距儀是將測量時間變成測量光在測線中傳播的載波相位差,通過測定相位差來測定距離的儀器。光源燈的發射光管發出的光會隨輸入電流的大小發生相應的變化,這種光稱為調製光。隨輸入電流變化的調製光射向測線另一端的反射鏡,經反射鏡反射後被接收系統接收,然後由相位計將反射信號(又稱參考信號)與接收信號(又稱測距信號)進行相位比較,並由顯示器顯示出調製光在被測距離上往返傳播所引起的相位移西,將調製光在測線上的往程和返程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