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感應度
光電感應度即滑鼠的解析度、精度,是選擇一款滑鼠的主要依據之一,單位是DPI或者CPI,其意思是指滑鼠移動中,每移動一英寸能準確定位的最大信息數。顯然滑鼠在每英寸中能定位的信息數量越大,滑鼠就越精確,人們定義這個參數的本意,就是用來描述滑鼠的精度和準確度。對於以前使用滾球來定位的滑鼠來說,一般用DPI來表示滑鼠的定位能力。DPI是Dots Per Inch的縮寫,意思是每英寸的像素數,這是最常見的解析度單位。當現在常見的光電滑鼠出現後,發現用DPI描述滑鼠精確度已經不太合適,因為DIP反映的是靜態指標,用在印表機或掃瞄器上顯得更為合適。由於滑鼠移動是個動態的過程,用CPI來表示滑鼠的解析度更為恰當。CPI是Count Per Inch的縮寫,這是由滑鼠核心晶片生產廠商安捷倫定義的標準,意思是每英寸的採樣率。
現在大多數滑鼠採用了400CPI,少數羅技高端滑鼠採用了800CPI。400CPI意味著什麼呢?就是說當滑鼠每移動一英寸就可反饋400個不同的坐標,換句話說也就是採用400CPI的滑鼠可以觀察到你手部0.06毫米的微弱移動。理論上說CPI越大,光電滑鼠就越靈敏。例如,當我們把滑鼠向左移動一英寸時,400CPI的滑鼠會向電腦發出400次“左移”信號,而800CPI的滑鼠就傳送800次。做個假設,我們把滑鼠移動1/800英寸,那么800CPI的滑鼠會向電腦傳送一次移動信號,而400CPI的滑鼠卻沒有反應,我們必須再移動1/800英寸它才會傳送移動信號。從這裡可以看出,這兩種解析度的性能最大差別就在於800CPI的滑鼠在移動的開始階段會比400cpi的滑鼠反應快些。800CPI和400CPI的滑鼠只是在顯示器解析度高的情況下性能差異才會表現得明顯一點。800CPI的滑鼠雖然定位比較精確,但是價格比較昂貴,除非是專業圖形用戶或遊戲專業玩家,400CPI解析度的光電滑鼠已經足夠用了。
需要說明的是,滑鼠的這個參數是個頗受爭議的參數,人們設定這個參數原本的意思是想反映滑鼠的精確程度,但實際上DPI或者CPI並不能很好的完成這個任務,因此有些廠商並不使用這個參數,或者即使使用也有不同的計算方法,這完全是由光電滑鼠的工作方式造成。光電滑鼠的結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成像系統IAS(Image Acquisition System)、信號處理系統DPS(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和接口系統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首先成像系統IAS相當於一個高速連續拍照的數碼相機,不斷對滑鼠墊進行拍照,然後信號處理系統DPS對拍攝到的每張圖片進行分析,通過圖片的變化判斷鼠標的移動,最後接口系統SPI將滑鼠移動的數據傳給計算機。其中最為重要的是IAS系統,它是滑鼠的核心部分,由光源、透鏡和CMOS成像三部分組成。透鏡可以起到對圖像放大的作用,類似顯微鏡,顯然提高透鏡的放大倍數就可以提高滑鼠的DPI。然而單純提高放大倍數反而使圖像模糊、變形,令DSP系統難以準確分析移動情況。因此DPI像一把雙刃劍,單純提高DPI並沒有意義,並且目前多數滑鼠使用的USB和PS/2接口的數據傳輸力有限,過高的DPI可能會超出接口的傳輸能力。
一個滑鼠如果精確度不夠,可能會出現移動不靈活、在高速移動中失控,甚至指針出現抖動的現象。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要適當提高DPI之外,還要提高光源的亮度、增大CMOS感光面積,提高每秒鐘拍照的次數。這幾個方面必須相互配合,單獨提高其中一個意義不大,甚至適得其反。例如每秒拍照的次數,微軟早在第二代光學引擎就將拍攝次數提高到每秒6000次,羅技沒有公布這個數據,估計也不會比6000低,但這個數不能代表滑鼠精確程度,因此羅技和安捷倫已經不使用這個參數。有廠商將這些方面綜合起來,提出了像素處理能力這個參數,表示滑鼠每秒能處理的像素數量,目前主流的滑鼠像素處理能力達到了300萬/秒。應該說像素處理能力是相當科學的參數,但是缺點是不夠直觀,因此有人又提出了滑鼠能適應的最大加速度和速度,從試驗出發,讓滑鼠能適應人手在工作時滑鼠移動的最大加速度和速度。然而這些參數都不能完整的反映滑鼠的精確程度,各個廠商標稱的方式也不盡相同,造成相互之間難以比較的現象。總的來說,光電感應度還是一個傳統並且相對廣為接受的參數,但是成熟的消費者應該了解這個參數,選購滑鼠時不能只看數字,還要多了解滑鼠實際使用效果。此外光電滑鼠雖然可以在多種材料上工作,但實際對材料還是有挑剔現象的,為了讓滑鼠更好的工作,建議配上合適的滑鼠墊,也許光電滑鼠的發明者們也沒想到光電滑鼠的發展竟然成就了滑鼠墊市場的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