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葉海桐

光葉海桐

海桐花科、海桐花屬植物。常綠小喬木。花期4月。果熟期9月。生於林間陰濕地。分布廣東、廣西、湖南,四川、貴州、陝西等地。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光葉海桐
種拉丁名:PittosporumglabratumLindl.
科中文名:海桐花科
科拉丁名:Pittosporaceae
屬中文名:海桐花屬
屬拉丁名:Pittosporum
國內分布: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貴州湖南
海拔:200-2000
中國植物志:35( 2 ):011
英文植物志:9:6

植物介紹

光葉海桐

又名:山飯樹、山枝、山枝茶、山海桐。

光葉海桐光葉海桐

常綠小喬木。上部枝條有時輪生,全體無毛。單葉互生;形狀差異很大,一般呈倒卵狀長橢圓形及倒披針形,長6~10厘米,寬1~3.5厘米,兩面光滑,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呈楔形,邊緣略呈波狀,上面綠色,下面稍淡,無毛,側脈5-8對,與網脈在上面不明顯,在下面隱約可見,乾後稍突起,網眼寬1-2毫米,邊緣平展,有時稍皺摺, 中肋突出明顯;葉柄長5~10毫米。

花黃色,生於小枝頂端,成傘房花序,通常6~13朵;花直徑約7毫米;花梗長10~15毫米,表面光滑;花萼基部聯合,5裂,裂片廣卵形,表面光滑,邊緣有毛;花瓣5,較萼長3倍;雄蕊5,與花瓣互生;子房常為3室,花瓣分離,倒披針形,長8-10毫米;雄蕊長6-7毫米,有時僅4毫米;子房長卵形,絕對無毛,側膜胎座3個,每個胎座約有胚珠6個。蒴果,卵形或橢圓形,長約1.5厘米,3瓣裂,有時為長筒形,長達3.2厘米,3片裂開,果片薄,革質,每片有種子約6個,均勻分布於縱長的胎座上;種子大,近圓形,長5-6毫米,種子多數深紅色。果梗短而粗壯,有宿存花柱。花期4月。果熟期9月。

物種提示

除萼片有睫毛及花梗有微毛之外,全體禿淨,葉矩圓形或倒披針形,蒴果橢圓形,果殼薄、種子較大。其中有些大葉和長果的類型和縫線海桐P.perryanum非常相似,只是缺乏突起的縫線。

光葉海桐光葉海桐

分布範圍

生於林間陰濕地。分布廣東、廣西湖南四川貴州陝西等地。

能用途分類

【侗藥】朗俄雖(Lagxngocseit),三架邪(Sampavxeec):根皮、葉主治賓寧乜崩榜(婦女白帶過多症),睡不著《侗醫學》。朗樓肥:根或根皮主治神經衰弱,失眠多夢,體虛遺精高血壓《民族藥志一》。

【苗藥】豆威,兜窩剛巴利:根或根皮主治神經衰弱,失眠多夢,體虛遺精及高血壓《民族藥志一》。

【瑤藥】來蓼亮,目山虛:根或樹皮治跌打損傷骨折風濕,血尿,淋濁,引產《桂藥編》。
來源:《中國民族藥志要》,賈敏如、李星煒,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

根(山梔根)、莖:散瘀消腫,祛鳳止痛。用於風濕關節痛,腰背疼痛,跌打損傷,產後風癱,刀傷,蛇咬傷,瘡癤腫毒。

葉(一朵雲葉):用於過敏性皮炎,外傷出血。
來源:《中國中藥資源志要》,中國藥材公司,科學出版社,1994

樹皮性味苦、涼,無毒。能消炎退熱,,通經活血,,鎮咳化痰,,祛濕止痛。治昏眩,麻木,腰背痛,盜汗。

種子性味苦、澀,平。治咽痛,腹瀉,乏力。

藥用部分

樹皮、葉、種子藥用,全年可采.

作用功效:

樹皮性味苦、涼,無毒.能消炎退熱,通經活血,鎮咳化痰,祛濕止痛.治昏眩,麻木.腰背痛,盜汗.種子性味苦、澀,平.治咽痛,腹瀉,乏力.

用量用法:

皮5錢~1兩,種子1錢5分~3錢.

相關條目

廣西 花梗 喬木
光葉海桐光葉海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