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

光纖制導飛彈的頭部裝有微光電視攝像機或紅外成象導引頭,尾部有一卷光纖與發射控制裝置相聯。飛彈飛行時光纖從尾部放出,同時導引頭的攝像機將拍攝的目標圖象傳到發射控制裝置,控制指令通過光纖傳給飛彈的制導系統,控制飛彈命中目標。由於光纖傳輸的信息量大、頻頻寬、功耗低、自身輻射極小,所以光纖制導飛彈的目標識別能力強、制導精度高、抗干擾性好。光纖制導飛彈目前仍 處於工程研製階段,美國、法國、德國和巴西等國都在研製。其中巴西研製的一種光纖制導飛彈,長1.5米,直徑180毫米,可從地面、艦艇和飛機上發射,最大射程達 20公里;採用空心裝藥戰鬥部,可擊穿1000毫米厚的鋼裝甲。
該飛彈原型系統由1部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主牽引車、1個發射裝置、1個6枚飛彈發射台、1個操作員瞄準台以及通信設備組成。操作員瞄準台是該系統的控制中心,可以完成:飛彈發射前的航線預置;數字地圖顯示,可向操作台提供戰區情況,以便選擇目標;具有自動跟蹤的人工操縱兩種制導方式,可同時控制多枚飛彈飛行;可向操作員提供三維透視的內裝訓練設備;內裝飛彈飛行記錄設備,可使操作員重放導引頭傳輸的視頻圖像,可及時對偵察和破壞情況作出判斷。該飛彈由波音航空航天公司和休斯飛機公司聯合研製。
特點與性能

陸軍正在研製和待裝的短程、機動、間接瞄準發射(非目視引導)的光纖制導防空飛彈。設計的主要用途是能為地面部隊提供低空防禦,以對付低空突防的武裝直升機和防空區內直升機的襲擊以及用來防禦空(地)機動目標和固定的裝甲目標。
主要特點和性能:光纖制導飛彈採用纖維光學數據傳輸線路進行指令制導,即飛彈垂直發射,爾後按程式轉彎至水平屹行,再通過裝在飛彈頭部的低成本導引頭通過雙向纖維光學數據傳輸線路向操作員傳送目標圖像,而裝在飛彈尾部的光纖架可使光纖電纜從旋轉滑輪上不斷甩出,由一名操作員通過視頻顯示板控制飛彈命中目標;發射裝置及炮手瞄準台可安裝在機動性很高的多功能輪式車上或多管火箭炮履帶車上;成本較低,命中率高。
研發歷程
1972年美國首先提出光纖來制導飛彈的概念。在1979年美國陸軍開始對光纖制導飛彈進行可行性研究,在1984年4月首次進行了FOG-M的飛行試驗,在1987年初步完成光纖制導的研製工作。1988年12月,美國波音軍用飛機公司軍用系統部和休斯飛機公司飛彈系統部從美國陸軍飛彈司令部接受契約,研製準備用於美國陸軍前沿防空系統(FAADS)的全尺寸非視線光纖制導飛彈(NLOS FOG-M)。FOG-M將主要用於反直升機,其次用於反坦克和地面其它目標。
由於經費欠缺,到1991年1月研製工作停止,但是在當年7月美國陸軍批准了一個重新開始的計畫。為了使新計畫容易得到財政部門的支持,壓縮了計畫內容。另外把FOG-M的套用重點轉向反坦克,而將反直升機放在了第二位。由於經費欠缺,到1993年年底FOG-M的新計畫再一次停止了。1994年3月美國陸軍飛彈司令部再一次提出要繼續研製FOG-M,這次提出的新計畫是研製增強型光纖制導飛彈(EFOG-M)。波音公司與馬丁·瑪麗埃塔公司和TRW公司聯合研製EFOG-M。波音公司負責仿真、模型和火控裝置。馬丁·瑪麗埃塔公司負責飛彈研製、對接和總裝。TRW公司負責戰場管理部件。EFOG-M方案與FOG-M大體上相同,但是EFOC-M方案有3個新特點:既能反直升機,又能反坦克,效能相同;地面發射和控制系統安裝在高速多用途輪式車輛(HMMWV)上,大大提高了機動性;採用紅外成像導引頭和自動跟蹤等先進技術。當EFOG-M技術成熟後,不準備大量生產。到1999年結束的時候,只準備部署12個射擊單元和250枚飛彈。
套用現狀
反坦克武器
FOG-M作為步兵和直升機反坦克武器具有諸多優點,保證各兵種機動性和火力支持。美國陸軍在1988年~1989年就開始生產FOG-M,目標是裝備15 000~18 000枚FOG-M和258個發射與控制系統。飛彈的單價約為(3~5)萬美元,發展目標是將價格降至2.2萬美元。在先進的中型反裝甲武器系統(AAWS-M)中,也採用FOG-M,這種彈頭有一個紅外成像凝視焦平面陣列尋的器,採用凝視紅外焦平面陣列的目的是提高FOG-M的夜視能力及全天候工作能力。由於焦平面陣列的高靈敏度、強的抗雜波能力和高的末端制導精度,因此這種FOG-M是未來FOG-M的方向。除美國之外,德國、法國都在研製具有夜視能力的FOG-M,並於1996年投入生產。印度也把這種“發射後不管”飛彈放在舉足輕重的位置。
前沿防空系統(FAADS)
FAADS的重要組成部分FOG-M通常部署在近戰地域內遠離機動合成部隊的後方或接近己方部隊前沿隱蔽陣地上。通過地面和空中探測設備組成的C I系統向FOG-M提供目標預警信息。
反直升機武器系統
FOG-M被稱之為直升機的剋星,特別是帶有“發射後不管”的FOG-M是克制直升機的重要武器系統。1991年11月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舉行的杜拜航空展覽會上,巴西首次展出一種新型反直升機、反坦克的FOGM-MBM的飛彈。目前,這種飛彈已大量向沙烏地阿拉伯銷售。
潛射防空飛彈
FOG-M不僅可在地面或直升機上發射,還可在水下發射。法國和德國聯合研製的新一代潛一空飛彈(“獨眼巨人”)就是由海下300 m深處潛艇發射的FOG-M,射程為10 km。這種潛一空飛彈被譽為反潛飛機的剋星,這種潛射FOG-M極大地增強了潛艇的生存能力和防空能力,預計這種FOG-M在90年代後期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