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釘反坦克飛彈

長釘反坦克飛彈

以色列在贖罪日戰爭中大量坦克毀於反坦克飛彈的攻擊,使以色列認識到了反坦克飛彈的價值。在引進的美國陶氏反坦克飛彈基礎上,發展出自己的長釘反坦克飛彈。

研製背景

● 戰爭的教訓
以色列國防軍在建軍很長時間裡都沒有裝備反坦克飛彈,這或許和他們的攻勢作戰思想有很大關係,畢竟反坦克飛彈和防空飛彈一樣本質上屬於防禦性武器。以色列陸軍第一次吃到反坦克飛彈的虧是在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中,雖然戰後的考證證明,所謂以色列第190裝甲旅在蘇伊士運河區被埃及步兵的AT-2反坦克飛彈一舉全殲純屬埃及的宣傳,但以色列軍方也公開承認,在南線作戰中確實有為數不少的坦克被反坦克飛彈擊毀。而在北線的戈蘭高地戰役中,雖然以軍最後仍然獲勝,但在戰後軍方的總結報告中也坦承:北線作戰中戰術運用和部署均存在較大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本應在戈蘭高地這種山地戰中發揮較大作用的步兵部隊未能發揮出應有的戰鬥效能,未能有效支援裝甲部隊作戰,分擔其壓力。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既有以軍高層對裝甲部隊的迷信,也有步兵手中確實缺乏稱手的反坦克武器的因素。
贖罪日戰爭的勝利是以色列不想再要第二次的“皮洛士”式的慘勝。它對以色列國防軍建設的影響極為深遠。戰後不久,以色列就從美國引進了陶式反坦克飛彈,不僅裝備步兵分隊,還安裝在M-113裝甲車底盤上,跟隨機械化部隊作戰。
當然,以色列人根深蒂固的危機意識使他們不會滿足於單純的進口。進入20世紀90年代,專門研製生產飛彈武器的以色列拉菲爾公司就在消化吸收美國技術的基礎上開始研製以色列自己的反坦克飛彈。
 ● 長釘出世
拉菲爾公司積十年之功的傑作便是長釘反坦克家族。從1999年正式公布至今,長釘家族的成員及其名稱都經歷很大的變更。
最初的長釘家族被稱為NT家族(NT是希伯萊文Nun Tet的字頭縮寫,意為反坦克),包括三種不同型號的反坦克飛彈——吉爾(Gill)反坦克飛彈(最大射程2500米,1999年6月的巴黎航展上第一次公開展示)、長釘(Spike)反坦克飛彈(最大射程4000米,1999年由以色列陸軍解密)和丹迪(Dandy)反坦克飛彈(最大射程8000米,1999年11月首次公布)。2002年,為了出口統一品牌,加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拉菲爾公司宣布將原來NT家族更名為長釘反坦克飛彈家族,其家族成員的名稱也相應更改為:長釘-SR(SR是英文Shot Range的字頭縮寫,意為短程,它是長釘家族的新增型號,最大射程800米)、長釘-MR(MR是英文Middle Range的字頭縮寫,意為中程,也就是原來的吉爾反坦克飛彈)、長釘-LR(LR是英文Long Range的字頭縮寫,意為遠程,也就是原來的長釘飛彈)和長釘ER(ER是英文Extended Range的字頭縮寫,意為增程型,也就是原來的丹迪反坦克飛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