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背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1月9日廣東宣布獨立;推舉胡漢民為廣東軍政府都督。此時“義軍雲集,清吏宵遁,庫藏如洗,餉糧告匱”,軍政府組成港僑籌餉局,籌得款項400餘萬元,乃於1929年在越秀山建光復亭嘉勉紀念。
描述
光復亭高7米,長寬各3.5米正面匾額外刻胡漢民題“光復紀念”,內刻陳少白題“革命之源”;左右外分刻古應芬所題“脫離專制”和楊西岩所題“實現共和”;左右內刻李煜堂撰《粵秀山紀念石坊跋語》;兩柱分刻“何時世界大同憲法先從民主立,此日河山光復義旗曾向港僑來”對聯,亭後外側仿刻岳飛“還我河山”,內側刻鄧仲澤等撰寫的《建造光復紀念亭梗概》。
相關歷史
初登光復亭,心中便有一個疑問:這樁往事為何相隔18年後才想起來立亭紀念?當我翻閱了民國歷史之後,似乎看出一點端倪。
自1911年10月10日辛亥勝利,至1928年12月29日宣布北伐成功,18年來中國始終都處於南北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即便在蔣介石完成統一之後,仍一味堅持獨裁,一方面相繼爆發了蔣桂、蔣馮、蔣閻馮等新軍閥戰爭,另一方面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容日剿共,使國內戰火不斷。在十幾年中廣州數易其主,都在忙於打仗,因此沒人會想到為一件向華僑籌款的事情去樹碑立傳;即便有人記著,大概也沒有那個財力去做。
而在陳濟棠主政廣東期間(1929年-1936年),地處嶺南的廣州相對比較穩定,生產和貿易發展較快,百業繁榮,財力恢復,先後興建了各類工廠,港口公路,大中國小等;海珠橋,中山紀念堂,中大五山校舍,愛群大廈以及30多條市政道路都是那一時期的建設成就,被稱為老廣州的黃金時代。可見無論誰人主政,保持內外環境安定是發展民生的基礎條件。
估計在這種背景下,鄧仲澤、楊西岩、李煜堂等當年港僑籌餉局的成員不忘以前的“嘉勉”承諾,促使紀念亭得以建造。
盤點廣州旅遊景點
廣州,是中國重要的經濟樞紐之一,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本任務含有部分旅遊景點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