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媒體就是通過光來傳播信息的媒體,並可以直接進行互動操作的高科技產物。如雷射全息技術。到時候,人們會擺脫笨重的電腦器械,進入新的時代
儘可能的獲得最大光能量是人類目前最期望的能源要求
1879年10月22日,愛迪生髮明了了第一盞真正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給人們取走了黑夜。
1845年,德國的邁爾就發現植物把太陽能轉化成了化學能。
光合作用傳統定義----植物利用陽光的能量,將二氧化碳轉換成澱粉,以供植物及動物作為食物的來源。葉綠體由於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地方,因此葉綠體可以說是陽光傳遞生命的媒介。
這個詞是英國動物學家埃爾頓(C.S.Eiton)於1927年首次提出的,據他自己說是受到中國俗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啟發。食物鏈是一種食物路徑,它聯繫著群落中的不同物種。食物鏈中的 能量和營養素在不同生物間傳遞著。食物鏈很少包括六個以上的物種, 因為傳遞的能量每經過一階段或食性層次就會減少一些。煤炭、石油的產生也是通過光合作用而得到的能量,如果我們能直接使用光能,就可以期望獲得最大的能量。
1905年,愛因斯坦在科學史上創造了一個史無前例奇蹟。寫了《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推測性觀點》的論文。這篇論文把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推廣到光在空間中的傳播情況,提出光量子假說。愛因斯坦假設當人們超過光速,就可以回到過去的說法人們簡直把它當成了神話。能不能回到過去我不知道,雖然這個假設對電視電影影響巨大。但我注意到,愛因斯坦是把光看成一種能量,
人類社會無時無刻不在間接使用光能源,而這種能量,如果可以直接運用和掌握,又假設光能夠成為一種媒體,人類社會將以現代人無法想像的速度向前發展。
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介質,通俗的說就是平台,能為信息的傳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稱為媒體了。新媒體----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誌、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位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人們按照傳播媒介的不同,把新聞媒體的發展劃分為不同的階段——以紙為媒介的傳統報紙、以電波為媒介的廣播和基於電視圖像傳播的電視,它們分別被稱為第一媒體、第二媒體和第三媒體。將網路媒體稱為“第四媒體”。 媒體具有數位化、多媒體、實時性和互動性的特點。
在此假設未來的新寵兒----光媒體。光媒體就是通過光來傳播信息的媒體。並可以直接進行互動操作的高科技產物。
“光媒體”的產生可能
在人們以為發展到新媒體這裡已經蔚為大觀,覺得媒體更加三維化是未來趨勢的時候。我感覺,未來的媒體決不會這么簡單,科技生產力的發展,才是推動媒體發展的根本動力。
追尋信息載體即媒體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到:遠古媒體(例如甲骨、石板、青銅器、金器)→古代媒體(例如竹簡、帛書、埃及的紙草、羊皮卷、紙)→現代媒體(紙、電波、電視、網路、光碟),媒體的便利性、敏感度和互動性在逐漸提高,但另一方面,卻更易被破壞,更不易保存,保存得信息也是龐大駁雜,在人們已經幾乎都在電腦上讀、寫的時代,哪一天,一斷電,人類社會立刻會倒退到古代,除非有能方便攝取能源的方式,當人們都不需要發電廠,自己在家裡就可以方便的轉化光能的時候,便已經走入了媒體發展的全新時代了。到那時,政府將可能失去對能源的壟斷。
光媒體的產生是順應生產力發展的,也是可能產生的媒體類型。我覺得,以光為媒體,製造光體操作界面,充分利用光的能量,增加光媒體與人的互動敏感強度是未來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