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先驅種又稱先鋒種,是指在演替過程中首先出現的、能夠耐受極端局部環境條件且具有較高傳播力的物種。也指在空白地帶首先定植生存的植物種。火山噴出物地區、廢棄的農田、採礦跡地等各種新生的空白地帶,不久就會有不同種的植物開始定植繁育。例如,在火山噴出物地區,會有風運的植物種子(如虎杖、狗尾草、吃洋的功能)侵入,成為先驅種首先在這裡定植下來。在廢棄農田、採礦跡地上可能有侵入種子或原先土壤中的埋藏種子(如馬唐、藜、豚草等)首先在這裡定植下來。先驅種往往需要有耐瘠薄、乾旱、甚至鹽鹼、風沙、酸性等不利環境的能力。在改造沙漠、鹽鹼土、酸性土、水土流失等荒廢土地時,往往要有針對性地人工引入適當的先鋒種使其定植,通過植物生長逐步改善土地環境條件,然後才宜於逐步推廣種植牧草或農作物。
特點
被選為先鋒種的植物往往具備生長快,種子產量大,有較高的擴散能力等特點,通常會使用原生的植物,儘量不使用外來物種,避免難以預料的生態問題。動物很少被作為先驅種提出,因為在植被條件不成熟時,食草動物種群也不能恢復。有時位於食物鏈底端的食草動物被稱為先驅種,食草動物的出現可以輔助植物傳播,並可招引其他動物,有助於食肉動物的恢複種群。
用途
先驅種在生態恢復中被使用,對於一個受到破壞、喪失原有動植物群落的環境,先驅種即在破壞後較早出現且相對容易生存。
先驅種並不專指某一種生物,對於不同的生態群落,先驅種往往不同且有多種。用先驅種搭建生態群落的方法稱為物種框架方法。對於一個待恢復的生態群落,通常採用喜光的、易於傳播的草本植物作為先驅種。它們在演替的早期出現,可以改變地區土質,招引動物,為其他植物、動物的恢復創造條件,這個階段被稱作先鋒階段,次生植被出現後,逐步進入群落的演替階段或發育階段,最終形成的穩定系統到達演替頂級。先驅種在演替過程中可能被替代,比如於高大喬木的出現,喜光的草本植物往往不能適應樹下陰暗潮濕的環境,從而被喜陰的植物替代。同樣,先驅種也可能會抑制後來物種的發展。
影響
先驅種在生態恢復中也是可以忽略的。通過建立先驅種搭建物種框架的辦法在短期內很難恢復生態功能,因人為活動而造成的區域隔離和物種消失,僅靠自然是很難恢復生態群落的。對於這種情況,可以跳過先驅種,不種植先驅種,直接種植演化成熟階段的植被來人為地恢復多樣性。這就是生態恢復的另一種辦法最大多樣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