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裡說的先秦指春秋末至戰國時代,約當公元前五世紀中葉至三世紀中葉。在這以前,不能說沒有散文,但除了幼稚的卜辭而外,出現在當時的只有套用誓誥和極為簡單的記事文與史傳文。到這時,不只史傳文飛躍地發展到相當完美的高度,成為後來的楷模;,更重要的還產生了一種政治性、哲學性的雜文——即理論文,也發展到相當完美的高度,也成為後來的楷模。所以這樣特殊發展的原因,是由於特殊的社會階段,特殊的歷史時期,提供了特殊的有利條件;同時,所有作家,幾乎無例外地都參加到當時的階級鬥爭中去,把散文作為鬥爭武器,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如大家所周知,這一特殊的社會階段、特殊的歷史時期是由初期封建社會轉變到中央集權的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促成並促進這一過渡時期的,不消說是勞動人民——特別是農民。在初期封建社會裡,一方面是統治農奴的大小領主,一方面是被領主統治的農奴。文化掌握在領主階級的文人——即‘王官’手裡。和荀子所指出的‘有司’一樣,他們只是‘循法則度量刑辟圖籍’,他們‘不知其義,謹守其數,慎不敢損益’(荀子榮辱篇)。因此很少發明發展。到春秋末年,由於領主階級的瓦解崩潰,出身領主階級的文人,才為了生存生活,不得不被迫地為非領主階級服務。‘史記’曆書就記載著‘疇人子弟’、‘分散’在‘諸夏’或‘夷狄’。被後來尊為聖人的孔子,如他自己所說,也不能不‘有教無類’(論語衛靈公篇),不問什麼階級出身,只要‘自行束脩以上’,交納學費,他就‘未嘗無誨焉’(同上述而篇)。這樣,文化就逐漸轉移到非領主的其他階級。
作者簡介
羅根澤(1900-1960), 字雨亭,直隸深縣(今河北深州市)人,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羅根澤在30餘年的教學生涯中,不斷辛勤墾闢,作出多方面的貢獻,尤以諸子學、中國文學批評史和中國文學史更為突出。早在1932-1937年,曾應顧頡剛之約,主編《古史辨》第四、六冊,這是當時諸子學論文的總匯,留下四十多萬字的考辨文章,影響深遠。《中國文學批評史》是他傾注畢生精力的一部巨著,已完成先秦兩漢、魏晉六朝、隋唐、晚唐五代四個部分。郭紹虞在第三分冊的序言中稱:"他材料搜羅之勤,真是出人意外,詩詞中的片言隻語,筆記中的零楮碎札,無不仔細搜羅,甚至佛道二氏之書也加瀏覽,"由於他掌握大量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所得結論才能持之有效,言之成理。在編寫體例上,他創立一種"綜合體",按古代文學理論在各階段所表現的特點,分為幾大階段。再把每一階段所出現的各種文學批評現象作適當分類;或以文學論點為中心,或以文體演變為中心,或以文學流派為中心,分別敘述。此書問世後,立即受到學術界的重視。他在中國文學史方面也發表過許多精闢的文章,專著有《樂府文學史》和《中國古典文學論集》、《隋唐文學批評史》、《魏晉六朝文學批評史》、《晚唐五代文學批評史》、《中國文學批評史》(3冊)、《中國古典文學論集》、《孟子傳論》、《管子探源》等。圖書目錄
左傳選鄭伯克段於鄢
晉公子重耳之亡
燭之武退秦師
秦晉餚之戰
國語選
召公論弭謗
敬姜論勞逸
王孫圉論寶
戰國策選
魯仲連與田單論攻狄
莊辛說楚襄王
鷸蚌相持
荊軻刺秦王
論語選
論志
論正名
論伐顓臾
論詩
墨子選
非攻上
非命下
公輸
老子選
儉武
貪損
孟子選
梁惠王願安承教
齊桓晉文
戴盈之
齊人
一暴十寒
莊子選
庖丁解牛
胠篋
痀僂承蜩
梓慶為鐻
曹商使秦
管子選
任法
商君書選
更法
荀子選
天論
解蔽
韓非子選
和氏
歷山之農者
侏儒夢灶
定法
呂氏春秋選
察今
去宥
疑似
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