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兩漢兵學文化研究

《老子》的軍事思想 戰國時期的軍事學術 《管子》的軍事思想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0月1日)
叢書名: 國學研究文庫
平裝: 27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0127095, 7300127096
條形碼: 9787300127095
尺寸: 22.8 x 15.8 x 1.6 cm
重量: 440 g

作者簡介

黃朴民,1958年8月生於浙江紹興,1988年獲博士學位。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兼任教育部歷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歷史學)成員、中國史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國學學刊》執行主編等。研究方向為中國思想史、中國軍事史。
代表性專著有《春秋軍事史》、《天人合一》、《孫子評傳》、《何休評傳》、《大一統:中國歷代統一戰略研究》等,並著有《尋找本色》、《歷史無間道》、《難得糊塗》等學術隨筆集,曾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等刊物發表論文二百餘篇。

內容簡介

《先秦兩漢兵學文化研究》從歷史學與軍事學相結合的角度切入,對先秦兩漢時期的中國兵學文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總結,在對影響兵學思想發展的基本要素,如武器技術裝備、軍隊體制編制、軍事地理、兵種與兵役、作戰方式、軍事訓練等等,開展認真梳理與深入闡述的基礎上,重點考察並分析了這一時期的傑出兵學家、主要兵學著作和先秦兩漢諸子學派的兵學思想及其對兵學發展的貢獻,揭示了先秦兩漢兵學文化嬗變的內在規律與基本特點,為人們第一次準確勾勒了伊始於“軍禮”,轉折於“詭道”,演進於“整合”,終結於“更化”的先秦兩漢兵學文化發展主線與歷史進程。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上古軍事
第二節 春秋戰國軍事
第三節 秦漢時期的兵學
第一章 兵學的萌芽與夏商軍事
第一節 從血親復仇到部落爭雄
第二節 原始兵器與原始防禦體系的形成
第三節 步兵作戰與早期車兵
第四節 寓兵於農與軍隊的編制體制
第五節 甲骨卜辭所反映的軍事思想萌芽
第二章 西周時期的軍事學術
第一節 車戰的全面興起
第二節 “蒐”、“彌”演兵與軍事教育
第三節 文武同途與兵農合
第四節 築洛邑與西周的軍事防禦體系
第五節 《司馬法》所體現的早期兵學成就
第三章 春秋時期的兵學文化(上)
第一節 “以禮為固”的戰爭價值取向
第二節 車戰戰術的演進
第三節 “兵以詐立”戰爭觀念的形成
第四節 步兵的重新崛起
第五節 早期水軍的形成
第六節 軍陣的進步
第四章 春秋時期的兵學文化(下)
第一節 “國”、“野”普遍徵兵制與車乘編制演變
第二節 要塞防禦與築城
第三節 文武分職的萌芽
第四節 《左傳》軍事思想初探
第五節 《老子》的軍事思想
第六節 范蠡的兵學觀
第五章 《孫子兵法》的兵學理論體系
第一節 《孫子兵法》的成書年代與作者
第二節 《孫子兵法》的著錄、流傳及版本
第三節 《孫子兵法》的戰爭觀與治軍思想
第四節 《孫子兵法》的制勝之道
附孫子“伐交”本義考證
第六章 戰國時期的軍事學術
第一節 步兵躍居諸兵種之首
第二節 車兵地位的變化
第三節 “胡服騎射”與騎兵的全面發展
第四節 舟師的發展
第五節 戰國時期的關塞防禦與城池攻守
第六節 劇增的軍隊與戰國兵役制度
第七節 軍事技術的發展與兵器裝備的改善
第八節 列國長城的修築及其軍事價值
第九節 文武分職與指揮藝術的發展
第十節 軍事訓練的正規化
第十一節 軍事預測的進步
第十二節 內線與外線——春秋戰國的兵要地理
第七章 戰國時期的兵書及其理論體系
第一節 戰國兵學的地域文化特徵
第二節 《吳子》
第三節 《司馬法》
第四節 《孫臏兵法》與《尉繚子》
第五節 《六韜》
第六節 諸子學說對戰國兵書的滲透與影響
第八章 諸子兵學思想述要
第一節 儒家軍事思想的主要內涵
第二節 墨家軍事思想的特色與意義
第三節 戰國黃老學派兵學理論擷要
第四節 《商君書》與《韓非子》的軍事思想
第五節 《管子》的軍事思想
第九章 秦漢時期軍事的發展及其特色
第一節 鋼鐵兵器的廣泛使用
第二節 軍事工程奇蹟——萬里長城的修築
第三節 軍事交通與軍用地圖
第四節 武庫的普遍設定
第五節 移民實邊與軍事屯田
第六節 統一集中的軍隊領導體制
第七節 “三位一體”與“居重馭輕
第八節 習戰陣之儀——秦漢軍隊的訓練
第九節 從徵兵制到募兵制
第十節 從刺史領兵到塢壁林立
第十一節 騎兵時代的來臨
第十章 秦漢時期的兵學文化
第一節 秦漢兵學的建樹
第二節 秦漢兵學的多樣性與普及化
第三節 兵儒合流與兵學主題的轉換
第四節 韓信《漢中對》的戰略決策思想
第五節 鄧禹《圖天下策》的戰略思維
第六節 《黃石公三略》的戰爭觀念與戰爭指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