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

元旦

元旦,即公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中國歷史上的“元旦”之名稱指的是夏曆(陰曆,又稱農曆[中國傳統曆法])正月初一,有現存文獻記載的“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辛亥革命後,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公曆1月1日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陽曆年”或“公曆年”。“元旦”的概念,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具體所指也不盡相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曆,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

基本信息

名稱來由

在古代中國人的心目中,“元”,是開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據史料記載,作為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在中國歷史上,“元旦”有許多稱謂,如元日、元正、元辰、開年、元春、上日、華歲等,但在諸多稱謂中還是以稱“元旦”最普遍,時間最長久。“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元旦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徵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由於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不同,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日期也有不同。

發展變化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初一。有現存文獻記載的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

從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漢代 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 李适《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 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於:“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的記載。 公元1911年,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稱為“元旦”。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1月1日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並沒有正式公布。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宣布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在就職誓詞中,孫中山以“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為結尾。這就是中國“元旦”的來歷。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曆。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為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鑒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陽曆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 專家:“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 ,在中國農曆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現行公曆“元旦”為1949年所定,隨著2016年的到來,它只有“67歲”。 每年1月1日,標誌著新一年的到來,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元旦”,俗稱“陽曆年”。

相關傳說

古代元旦年畫 古代元旦年畫
據傳說中國的元旦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傳說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部落聯盟”的首領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 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 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 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習俗文化

飲食 飲食
中國古代的元旦,即現代中國所稱之“ 春節”的習俗,見詞條:春節。現代中國的元旦,根據中國政府將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放假一天,後常常將當日前或後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休息三天。現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機關、企業會舉行年終集體慶祝活動,但民間活動很少。 西方元旦:西元前46年,古 羅馬凱撒把這一天定為西曆新年的開始,為了祝福雙面神“Janus”,這位羅馬神話中的鬥神,“Janus”後來也演化為英文一月“January”這個詞。

2013年美國節日

節日 日期 類型說明 
元旦1月1日法定假日 
馬丁·路德·金紀念日1月21日法定假日1月第3個星期一
聖燭節2月2日宗教節日又可稱為“土撥鼠日
情人節2月14日傳統節日 
總統日2月18日法定假日2月第3個星期一,紀念喬治·華盛頓亞伯拉罕·林肯誕辰
聖派屈克節3月17日傳統節日 
愚人節4月1日傳統節日 
耶穌受難日3月29日宗教節日復活節前1個星期五
復活節3月31日宗教節日春分月圓後的第1個星期日
母親節5月12日傳統節日5月第2個星期日
陣亡將士紀念日5月27日法定假日5月最後1個星期一
國旗日6月14日傳統節日紀念美國通過第一面正式國旗
父親節6月16日傳統節日6月第3個星期日
獨立日7月4日傳統節日紀念《獨立宣言》正式通過236周年
美國勞動節9月2日法定假日9月第1個星期一
哥倫布日10月14日法定假日10月第2個星期一,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1492年10月12日)
萬聖節11月1日宗教節日 
退伍軍人節11月11日法定假日 
感恩節11月28日法定假日 
聖誕節12月25日法定假日 

2013年法定節假日放假安排

節日 放假時間 調休上班日期 放假天數 
元旦  1月1日-1月3日 1月5日(周六)、1月6日(周日) 3天 
春節 2月9日-2月15日 2月16日(周六)、2月17日(周日) 7天 
清明節 4月4日-4月6日 4月7日(周日) 3天 
勞動節 4月29日-5月1日 4月27日(周六)、4月28日(周日) 3天 
端午節 6月10日-6月12日 6月8日(周六)、6月9日(周日) 3天 
中秋節 9月19日-9月21日 9月22日(周日) 3天 
國慶節 10月1日-10月7日 9月29日(周日)、10月12日(周六) 7天 

中國重要節日

陰曆節日時間陽曆節日時間
春節正月初一元旦節1月1日
元宵節正月十五婦女節3月8日
清明節節氣,每年陽曆4月5日左右植樹節3月12日
端午節五月初五勞動節5月1日
七夕節七月初七青年節5月4日
中秋節   八月十五母親節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重陽節九月初九兒童節6月1日
臘八節臘月初八父親節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冬至節節氣,每年陽曆12月22日左右中國共產黨建黨日
(又:香港回歸紀念日
7月1日
除夕臘月三十建軍節8月1日
春龍節農曆二月初二教師節9月10日
國慶節10月1日
中國記者節11月8日
澳門回歸紀念日12月20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