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朮街村

兀朮街村

兀朮街村位於遼寧省鐵嶺市調兵山市城區,是典型的城中村。現有耕地280畝,全村區域總面積0.4平方公里。本村經濟作物主要以溫室蔬菜、果樹和葡萄為主。

基本信息

兀朮街村簡介

兀朮街村位於遼寧省鐵嶺市調兵山市城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通訊快捷。2001年以來,該村把調整產業結構做為強村富民的第一步舉措來實施。一是拿出連片農田開發溫室大棚,如今全村690畝耕地已有302畝溫室蔬菜大棚、350畝林果。二是積極鼓勵農民發展養殖業,目前村里已湧現出付忠聯等10餘個養牛大戶,飼養量達1000餘頭。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村兩委班子注重加強兀朮村基礎設施建設,花大力氣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2001年6月,村里投資3萬多元修建了3座永久性混凝土橋,解決了長期困擾村民的行路難問題;去年雨季來臨前,村里組織人力,動用推土機、挖溝機等機械大幹一晝夜,清理了淤積多年的排水溝,新砌了排水溝兩側石面護坡,修建了固定垃圾排放點,村容環境有了明顯改觀。村里還在資金匱乏的情況下,投資13萬元重新鋪設了供水管路;協調有關部門為村民安裝了有線電視,使村民可以收看到20餘個頻道的電視節目,豐富了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從2002年春節開始,村兩委班子為全村130多名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每人發放100元定額補助金,並免費為老人進行一次體驗。另一方面,村兩委班子處處精打細算,節支增收,努力化解村級債務,千方百計壯大村集體經濟。

兀朮街村發展

新班子上任5年來,村里通過採取出租房屋、清欠、以物抵資等措施,不僅化解了原有890萬元陳欠債務,減輕了村裡的經濟包袱,而且擁有了上百萬元的存款。2002年村里把臨街的1300平方米的辦公樓整體出租,每年節省費用達10萬元;在新建村委會時蓋了7個車庫對外出租,每年可增收2萬餘元。為了提高收入,村里銳意改革,對8家村辦企業全部實行租賃經營,僅此一項每年創收可達35萬元。2006年1——3月,兀朮街村各項事業再呈新亮點。村里主動承擔了全村中國小學雜費近3萬元,極大地減輕了農家子弟的求學負擔;同時,積極參加農村合作醫療,村里全部承擔了每人應交的10元錢,累計支出約1.5萬元;招商引資工作也取得明顯進展,該村引進的立項:1000萬元的招商引資項目預計8月份投產。下一步,村兩委班子決定給全體村民辦理養老保險,同時規劃建設“兀朮農民新村”。兀朮街村正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2001年以來,兀朮街村先後被評為調兵山市“增收減債先進村”、“維護社會穩定先進集體”、“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先進村”、“經營管理先進村”、“綜合治理先進單位”,鐵嶺市“實施全民健身綱要先進集體”、鐵嶺市文明村,遼寧省“村民自治模範村”、遼寧省文明村。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廣一同志也屢獲殊榮。2002年他被授予調兵山市土地執法先進個人、計畫生育先進工作者、“三五”普法先進工作者和“維護社會治安穩定”先進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稱號;2003年,他被遼寧省農業廳等單位評為“小康致富帶頭人”,同年被評為調兵山市首屆“十大傑出青年”;2004——2005年被評為調兵山市勞動模範;2005年被評為鐵嶺市勞動模範。2005年,在由人民日報社市場報、中國新聞出版報、全國工商聯宣教部、中國作家雜誌社、中國文化報社、全國政協《縱橫》雜誌社聯合舉辦的第五屆“新世紀之聲”評選活動中,他光榮地被授予“中華英才”稱號,並作為遼北地區唯一獲獎者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0畝(其中:田38畝,地42畝),人均耕地0.98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32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21畝,主要種植油茶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20戶通自來水,有2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0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3公里。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2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在縣內、省內。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6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7萬元,占總收入的46%;畜牧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1頭,肉牛8頭,肉羊78頭);第二、三產業收入0.5萬元,占總收入的10 %;工資性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10%。農民人均純收入63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3%),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3人。[1]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0戶,共鄉村人口81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34人。其中農業人口81人,勞動力35人。該村以瑤族為主。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合作醫療72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88%;享受低保1人(韋華祥)。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20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馬路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洞波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公里,距離中學4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人,其中小學生5人,中學生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0畝。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人,黨員中男黨員1 人,女黨員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土地少,無其他經濟來源。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組織民眾在這珍貴的土地上栽種品種較豐收的飼料草,大力發展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