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音:bù niàn
山西方言,指大一點的凳子,方型沒有靠背的。
相關詞條
-
旭烈兀
旭烈兀(Hulagu或者Hulegu,1217年-1265年2月8日),蒙古人,伊兒汗國的建立者,西南亞的征服者。成吉思汗之孫、拖雷之子、蒙哥及忽必烈之...
簡介 生平經歷 軍事征服 統治時期 率軍西爭 -
胡兀爾
四胡,蒙古語為胡兀爾。從蒙古汗國建立起就廣泛演奏於宮廷、祭祀和軍樂中。當時,蒙古族宮廷樂的繁榮發展,帶動了民間器樂的傳播。據介紹,蒙古四胡經一代宗師孫良...
簡介 相關傳說 歷史概況 演奏方法 演奏名家 -
金兀朮
金兀朮,本名完顏宗弼,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是宋金對峙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靖康元年(1126年)金破北宋都城汴京,俘獲徽欽二帝,滅掉了北宋。相信...
生平簡介 少年時期 中年時期 拓疆川陝,勇奪智取 出將入相安邦治國 -
兀
兀,wu,從一在人上。高而上平也。兀字骨刻文演變: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兀”是...
字源解詁 釋義 詳細解釋 古籍解釋 -
畏兀兒
元朝西北族名。宋代稱高昌回鶻,元代稱畏兀兒。漢文文獻中,還有畏吾兒、偉兀、偉吾而、衛吾、委兀、外五、瑰古、烏鵒、畏午兒等不同譯法。
畏兀兒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畏兀兒族
畏兀兒人又稱偉兀、西州回鶻。唐朝時期稱作回鶻人。回鶻人原居於漠北,回鶻汗國時代,已有一些回鶻族部落遷居到今天山以北和河西一帶。公元840年,回鶻汗國滅於...
歷史 宗教 文字 與維吾爾關係 -
兀兀
兀兀,漢語辭彙,拼音為wù wù。出自《禪道》。
基本釋義 詞目延伸 -
兀者
兀者部落名。又作吾者、斡者、斡拙。兀者,它用以稱呼廣布於松花江下游直到黑龍江下游以及精奇里江南北、烏蘇里江東西從事漁獵和採集的許多不同族屬的部落。
兀者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