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琢軒

儲琢軒(1885—1962),號銓鈺,安徽省潛山縣梅城鎮人。7歲喪父,靠寡母勤苦助讀,學業長進,18歲考為貢生
辛亥革命後,儲琢軒追隨進步潮流,到江西民政廳供職。北伐期間,任武漢特別市公用局秘書。1930年前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軍和陸軍第二十五師中校秘書。1933年任江蘇省建設廳簡任秘書。1936年奉調貴州省建設廳,被授予建設廳秘書銜,但未到職,時“京滇國道”(南京至昆明)在貴州緊張施工,他被委為軍委會委員長行營公路監理處少校科員,負責監修公路。1937年2月起,任國民政府貴州省三穗縣縣長。
三穗雖為貴州省偏僻小縣,但為貴州省東大門,地理位置很重要。儲琢軒到任後,即奔赴工程最艱巨的盤山段(貴州省三穗與鎮遠兩縣交界之處),連月不下工地,直到“京滇國道”通車。
儲琢軒在三穗縣最突出的政績要數興辦教育和解決邊區民族的械鬥事件。1936年,三穗縣僅有高小、初小和女校12所,學生980人,教員39人。經他三年苦心經營,至1940年初,學校增至67所,學生3100人,教員89人。他強調在少數民族地區增設學校,開展義務教育。特別主張“在苗家所在各保(如三穗縣的寨頭、巴冶、報京、三民鎮等)設立短期國小”,每保還選送少數民族子弟二名入縣立高國小習,“由縣供給食宿費、教育用品之類;畢業後,回原保開辦保校”。這些被選送進城的學生,讀書非常刻苦,後來多數有所作為。1938—1939年間,共在三穗縣苗、侗聚居的邊遠地區開辦短期國小十多所,免費供給學生課本。為解決師資不足困難,他還舉辦多期教師講習會。為解決辦學經費困難,他動員地方捐獻廟田、義倉,利用庵館作校址,這些都很奏效。
三穗與劍河等縣毗鄰,聚居著苗、侗、漢各族民眾。這些村寨之間和村寨內部,“眶眥仇殺,累世不休”。儲琢軒任職期間,邊民械鬥愈演愈烈,終於在1938年3月3日(農曆二月二日)釀成了以巴冶為首的包括劍河縣的岑松、元兆等地所謂“七十二寨”攻打寨頭事件,造成雙方人員和財物的嚴重損失。儲琢軒從有利於抗戰救國出發,親赴矛盾最嚴重的村寨,召開知名人士會議,專門研究如何制止邊民械鬥,反覆宣傳國難當頭,冤家宜解不宜結,對人們曉以大義。並主持召開雙方人士和談,同桌進餐,“釋嫌修好”。後又多方調解,反覆做工作,使各族之間矛盾日趨緩和。
1939年3月,專員華洸根據邊民的要求和儲琢軒的報告內容,親自撰寫文稿,由他和劍河、三穗兩縣縣長署名,由三穗飭工鐫刻,在劍河縣岑松街豎立了“醒碑”,並召開有五百多人參加的豎碑大會。“醒碑”的豎立,標誌著村寨之間長期互相仇殺的歷史結束,增進了民族團結。“醒碑”文中記上了“三穗縣長儲琢軒凜於抗戰建國之艱,首惟安定後方是賴,周曆邊荒……屢平事端”的功績。
歷任縣長對禁止鴉片很不得力,多是明禁暗不禁,禁民不禁官。縣府衙內,從大門口傳達室到大堂後面的主任、科長房間,處處是煙燈煙槍。儲琢軒任職後,把禁菸引為亟務,廣為宣傳,多方教育,明令對吸菸的公務人員要從嚴懲處,開除公職,永不復用。同時又親自帶員下鄉,以勸諭規戒為主,喚醒民眾,禁種、禁運、禁吸。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禁菸運動終於在三穗縣取得顯著效果。
抗日戰爭期間,儲琢軒除積極宣傳民眾,組織民眾,募送兵員外,還十分重視安置難民。當時,大批淪陷區的難民紛紛逃往貴州,到三穗的每年有近千人。儲琢軒除親往探望和安慰外,千方百計地做好安置工作,使之各有所安,各有所養。僅據1939年4月統計,當時三穗縣共安置難民19l戶,925人,其中90%以上的是安徽籍人。
儲琢軒十分重視了解縣史縣情。他為了使施政決策能夠符合三穗的實際情況,先後閱讀了《皇朝文獻考》、《貴州通志》、《荊州府志》、《黔記》等很多史志書籍,並親自進行社會調查,親手收集文史資料,於1939年9月寫成《三穗社會概況》一書,內分縣治沿革、疆域面積、山川地勢、古蹟名勝、人口物產、市場交通、政治經濟、教育司法等20多類,全書共12萬多字。
儲琢軒生活簡樸,常布衣草鞋走訪民間,體察民情,秉公辦事。侄子儲以康任財政科長,乘上貴陽購買架設電話器材之機,從中貪污,被儲琢軒發覺後,立即上報,將其撤職查辦。他常說:“為官取財,如囊中取物,但害國殃民,禍延子孫。”他兒子和兒媳均為大專畢業生,因家鄉淪陷,投奔三穗城,儲琢軒不準他們干預政事,令其在家奉養病母。1938年撥款採購軍米,經辦人楊某提議每石加價一角上報,結果遭到儲琢軒的痛斥。他為縣官三年,從不阿諛奉承,上無後台靠山,故罷官後不能再出任。他一生無積蓄,未置寸田寸土。1940年3月卸職離穗時,身無半文,經地方官民籌送盤纏,方得成行。
儲琢軒執政時,正值地方多事之秋。特別是抓兵派款,引起民眾極大不滿。1939年春,在湖南晃縣爆發了以反抗兵役為主要內容的反抗國民黨政府的暴政統治的鬥爭,當地叫“抗兵運動”。鬥爭很快發展到三穗的雪洞、大塘、地盛及鎮遠、青匯、玉屏四縣邊區。5月18日,儲琢軒在雪洞被抗兵隊圍困了一天一夜。6月16日,他帶縣保警隊和壯丁隊200多人配合鎮遠專署保全副司令雷祥林率領的保全隊200多人,鎮壓了這次侗族人民的正義的抗暴鬥爭。
儲琢軒離三穗後,赴江西省糧食廳任視察員。1946年因年邁退休,與兒子儲以謙定居湖南晃縣,以賣字畫為生,署名“皖山閒人”。建國後,經營小本生意,並在工商聯合會任職,為新晃縣第二屆、第三屆政協委員。1962年10月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