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曇花詩

優曇花詩

《優曇花詩》為饒宗頤所作。既描繪了曇花的形神姿色,又讚美了她的品質情操,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少年饒宗頤的成熟思想和詩歌藝術特色。饒詩借“曇花”引起象外之義,感情沉鬱,而寄託遙深,達到“情韻絕勝”境界,產生十分動人的藝術魅力。

詩歌原文

優曇花詩

饒宗頤

序曰:優曇花,錫蘭產,余家植兩株,月夜花放,及晨而萎,家人傷之。因取榮悴焉定之理,為以釋其意焉。

異域有奇卉,托茲園池旁,

夜來孤月明,吐蕊白如霜。

香氣生寒水,素影含虛光,

如何一夕凋,殂謝亦可傷。

豈伊冰玉質,無意狎群芳,

遂爾離塵垢,冥然返大蒼。

大蒼安可窮,天道邈無極。

衰榮理則常,幻化終難測。

千載未足修,轉瞬距為逼,

達人解其會,葆此恆安息。

濁醪且自陶,聊以永茲夕。

優曇花簡介

優曇花,俗稱曇花,也稱“月下待友”、“月下美人”,為多年生常綠肉質植物,原產於喜馬拉雅山麓及斯里蘭卡(又稱錫蘭)。花白色,達20多瓣,極富香氣。遺憾的是,曇花深夜開放、翌晨凋萎,觀賞期只有幾個小時,人們只有犧牲睡眠,才能欣賞到它那動人艷麗姿態,故有“曇花一現”的典故。

詩歌賞析

饒宗頤的詠《優曇花詩》,既描繪了曇花的形神姿色,又讚美了她的品質情操,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少年饒宗頤的成熟思想和詩歌藝術特色。

作者吟詠了在自家蓴園的荷花池旁,種植的兩株曇花,每當夏末秋初月夜時分,曇花吐蕊,皎潔如霜,芳香襲人,恍若白衣仙女下凡。令人惋惜的是,這樣美的花,卻只開一個夜晚,次日凌晨就凋謝了,多令人傷感啊。當然,詩人歌詠的重點在於曇花的冰肌玉質,在於其不與群芳爭妍、稍然離開污濁塵世,返回大蒼的潔身自好的高尚品質。真是構思新穎,意趣橫生。歷代詠曇花的詩作不多,饒宗頤為何賦予曇花這么高的品格,這是因為饒宗頤自小諳熟佛典,《法華經》上說,“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

曇花怒放 曇花怒放

優曇花是佛家聖潔之花。饒宗頤少年時對它有特別的情感,並且高聲讚美,正是其中的原因。詩人提出“人世衰榮,變幻難測”之理。他認為,即使“千載”也不足以言修身,轉瞬就逼在眼前。“濁醪且自陶,聊以永茲夕”是詩的結句。對此,他的“太夫子”溫丹銘老先生給予愛護和勉勵:

彼蒼夫如何,潔氣彌四極。

託命於其中,生物理可測。

栽培意非厚,傾覆情豈逼;

蒙莊雖達人,大道亦幾息。

君子蹈其常,願言矢朝夕。

“饒子年方少,前途遠大,吾願其有以進之也。”

詩作評價

饒詩借“曇花”引起象外之義,感情沉鬱,而寄託遙深,達到“情韻絕勝”境界,產生十分動人的藝術魅力。正如他的友人夏書枚先生所說:“選堂既宿學,詩詞繪畫鼓琴,莫不稱著於時,駢文倚聲尤精善。嘗自言以余力為詩,然觀其所為,實兼采魏晉六朝唐宋人之長,隨體而施,靡不盡其神趣,險峭森秀,清曠超邁,面目綦多,非琴瑟專壹者可同年而語。”

作者評述

一代學宗饒宗頤 一代學宗饒宗頤

饒宗頤先生,字固庵,又字伯子、伯濂,號選堂。饒先生的父親在家中排行第三,名寶璇,字純鉤,後改鍔,號鈍鹿,又號茲園居士。饒宗頤教授是“當今集學術和藝術於一身的一代英才”,他的書畫藝術秉承了中國明清以來文人書畫的優秀傳統,充滿“士夫氣”,是當今社會難得的“學者型 ”書畫藝術家,他的山水畫寫生和人物白描,獨具一格。他的國畫題材廣涉山水、人物、花鳥,有傳統流派的摹仿,有世界各國的風光寫生,更有自成風格的創作。書法方面,植根於古文字,而行草書則融入明末各家豪縱韻趣,隸書兼采殼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長,自成一格,真草隸篆皆得心應手,從大幅中堂、屏條、對聯到方寸空間小品,風格多樣,而沁人心扉的書卷洋溢於每件作品之中,是名副其實的文人書畫。

饒宗頤知古而不泥古,深植中華文化的沃土而能超越民族文化的局限,從世界人類文化的高度審視本民族文化及其與各民族文化的關係。他走的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道路,採用的治學方法卻有異於傳統,因而才取得超邁前人的成就。他的標新立異,首先源於他對自己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其次是以自己的中華文化之心去深刻理解和感受各不同文化的差異。饒宗頤跳開中國看中國,所以對“國學”、“國學大師”等提法都有保留。他說,國學就是本國的文化,每個國家都有本國的文化,把中華文化稱為國學,放到世界上就不通了,因此主張稱“漢學”或“華學”更準確。他於1995年創辦以中文為媒介的大型國際性學報《華學》並自任主編,由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清華大學國際漢學研究所、中山大學中華文化研究中心及泰國華僑崇聖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聯合主辦,至今已出版8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