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方

儀方

儀方,古時端午節倒貼於柱上以避蛇蟲的字樣,具體含義已經很難詳考,只知道始於上古,到明朝時已不再流行,清朝中期這種習俗已經銷聲匿跡。

簡介

有關儀方的資料多見於明朝時的著作,例如,明代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中載:“端午為天中節……或采百草以製藥品,覓蝦蟇以取蟾酥,書‘儀方’二字倒貼於楹,以辟蛇虺。” 明代學者謝肇制在他的著作《五雜俎》中也說:“古人歲時之事,行於今者,獨端午為多。”他一口氣就寫了十多種:“競渡也,作粽也,系五色絲也,飲菖蒲也,懸艾也,作艾虎也,佩符也,浴蘭湯也,鬥草也,採藥也,書儀方也(指端午節倒貼於柱上以避蛇蟲的字樣),而又以雄黃入酒噴之,並噴屋壁、床帳,嬰兒塗其耳鼻,雲以辟蛇、蟲諸毒。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沸而浴之。”

此外,端午節期間,凡入山林,需默念:“儀方不見蛇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