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的定義
價值理論的許多爭論起源於價值的不同定義,起源於人們對於價值概念的不同理解,從物理學角度定義價值,可以把價值理論建立在自然科學的基礎之上,使之具有高度的精確性、客觀性和公理性,從而使價值理論普遍存在的模糊性、主觀性和歧義性自然而然地得到化解。由於社會事物的一切運動與變化,在本質上都價值關係的運動與變化,因此價值理論是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如果把價值理論建立在自然科學的基礎之上,就可以大大促進整個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融合與統一。
一、生命機體是一種“耗散結構”
19世紀存在著兩種對立的發展觀。一種是以熱力學第二定律為依據推演出的退化觀念體系,它認為,由於能量的耗散,世界萬物趨於衰弱,宇宙趨於“熱寂”,結構趨於消亡,無序度趨於極大值,整個世界隨著時間的進程而走向死亡;另一種是以達爾文的進化論為基礎的進化觀念體系,它指出,社會進化的結果是種類不斷分化、演變而增多,結構不斷複雜而有序,功能不斷進化而強化,整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向著更為高級、更為有序的組織結構發展。
顯然,物理學與生物學、社會學中的這兩種觀點至少表面上在發展觀上是根本對立的。難道生命系統與非生命系統之間真的有著完全不同的運動規律嗎?為此,物理學家普利高津創立了“耗散結構論”,他認為,無論是生命物質還是非生命物質,應該遵循同樣的自然規律,生命的過程必然遵循某種複雜的物理定律。
耗散結構論可概括為: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非線性的開放系統(不管是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乃至社會的、經濟的系統)通過不斷地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在系統內部某個參量的變化達到一定的閾值時,通過漲落,系統可能發生突變即非平衡相變,由原來的混沌無序狀態轉變為一種在時間上、空間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狀態。這種在遠離平衡的非線性區形成的新的穩定的巨觀有序結構,由於需要不斷與外界交換物質或能量才能維持,因此稱之為“耗散結構”(dissipative structure)。
耗散結構論認為,耗散結構的有序化過程往往需要以環境更大的無序化為代價,因此從整體上講,由耗散結構本身與周圍環境所組成的更大範圍的物質系統,仍然是不斷朝無序化的方向發展,仍然服從熱力第二定律。由此可見,達爾文的進化論所反映的系統從無序走向有序,以及克勞修斯的熱力學第二定律所反映的系統從有序走向無序,都只是宇宙演化序列中的一個環節。
生命機體是一種遠離平衡態的有序結構,它只有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才能生存和發展下去,因而是一種典型的耗散結構。人類是一種高度發達的耗散結構,具有最為複雜而精密的有序化結構和嚴謹協調的有序化功能。
二、耗散結構形成的基本條件
耗散結構的形成需要滿足四個基本條件:
一是開放系統。巨觀系統可分為三種:一是孤立系(與外界既無能量交換又無物質交換),二是封閉系(與外界有能量交換但無物質交換),三是開放系(與外界既有能量交換又有物質交換)。耗散結構論認為,孤立系統永遠不可能自發地形成有序狀態,其發展的趨勢是“平衡無序態”;封閉系統在溫度充分低時,可以形成“穩定有序的平衡結構”;開放系統在遠離平衡態並存在負熵流時,可能形成“穩定有序的耗散結構”。熵和能量一樣是可以傳遞的物理量,不同之處在於孤立系統必須遵守能量守恆定律,而熵則不必守恆,它會在自身的不可逆過程中自發地產生出來。只要開放系統與外界的熵交換小於熵產生,則系統的總熵變就小於零,從而使系統進入相對有序的狀態,所以對於開放系統來說,系統進入有序的耗散結構狀態,並不與熱力學第二定律相矛盾。
二是遠離平衡態。開放系統是形成耗散結構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一般系統在近平衡態的輸運、漲落等總是儘可能地趨近於平衡狀態,因此平衡態和近平衡態是不可能出現耗散結構的。只有在遠離平衡態,線性關係不再適用,熵產生率不再隨時間單調減少,而是可增、可減,也可隨時間振盪變化。
三是非線性的正反饋作用。正反饋不僅是熱力學系統產生的原因,也是有序化產生的重要因素,它可以看作是一種自我複製、自我放大的機制,正是這種機制使無數個小分子的微觀行為協同動作,而產生出巨觀的、有序化的行為來。
四是漲落導致的突變。由於物質系統存在某種非線性的正反饋作用條件,系統中的某些漲落一旦達到正反饋發生作用的臨界條件,該系統就會產生突變現象。任何耗散結構都是通過某種突變過程而出現的,並通過多種形式的突變過程不斷地向前發展。生物進化的過程經歷了無數次分叉,形成了複雜的“進化樹”,其中的每一次分叉都是由於偶然的漲落因素作出的選擇。
三、“耗散結構”的自發趨勢:熵函式遞減
1、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另一種表述方式:熵判據。熱力學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恆與轉換定律,但是它並未涉及能量轉換的過程能否自發地進行以及可進行到何種程度。熱力學第二定律就是判斷自發過程進行的方向和限度的定律,它有不同的表述方法:熱量不可能自發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熱量不可能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而不引起其他變化;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取出熱量使之全部轉化為功而不發生其他變化;第二類永動機是不可能造成的。熱力學第二定律是人類經驗的總結,它不能從其他更普遍的定律推導出來,但是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實驗事實與之相違背,它是基本的自然法則之一。
由於一切熱力學變化(包括相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方向和限度都可歸結為熱和功之間的相互轉化及其轉化限度的問題,那么就一定能找到一個普遍的熱力學函式來判別自發過程的方向和限度。可以構想,這種函式是一種狀態函式,又是一個判別性函式(有符號差異),它能定量說明自發過程的趨勢大小,這種狀態函式就是熵函式。
如果把任意的可逆循環分割成許多小的卡諾循環,可得出
∑(δQi/Ti)r=0 (1-1)
即任意的可逆循環過程的熱溫商之和為零。其中,δQi為任意無限小可逆循環中系統與環境的熱交換量;Ti為任意無限小可逆循環中系統的溫度。上式也可寫成
∮(δQr/T)=0 (1-2)
克勞修斯總結了這一規律,稱這個狀態函式為“熵”,用S來表示,即
dS=δQr/T (1-3)
對於不可逆過程,則可得
dS>δQr/T (1-4)
或 dS-δQr/T>0 (1-5)
這就是克勞修斯不等式,表明了一個隔離系統在經歷了一個微小不可逆變化後,系統的熵變大於過程中的熱溫商。對於任一過程(包括可逆與不可逆過程),則有
dS-δQ/T≥0 (1-6)
式中:不等號適用於不可逆過程,等號適用於可逆過程。由於不可逆過程是所有自發過程之共同特徵,而可逆過程的每一步微小變化,都無限接近於平衡狀態,因此這一平衡狀態正是不可逆過程所能達到的限度。因此,上式也可作為判斷這一過程自發與否的判據,稱為“熵判據”。它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另一表述方式。
2、一般物質系統的自發趨勢:熵函式遞增。
對於絕熱過程,δQ=0,代入上式,則
dSj≥0 (1-7)
由此可見,在絕熱過程中,系統的熵值永不減少。其中,對於可逆的絕熱過程,dSj=0,即系統的熵值不變;對於不可逆的絕熱過程,dSj>0,即系統的熵值增加。這就是“熵增原理”,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數學表述,即在隔離或絕熱條件下,系統進行自發過程的方向總是熵值增大的方向,直到熵值達到最大值,此時系統達到平衡狀態。由於一般的物質系統都是非開放的孤立系統和封閉系統,因此其熵函式都是自發遞增的。
3、“耗散結構”的自發趨勢:熵函式遞減。一般物質系統在近平衡態的漲落總是儘可能地趨近於平衡狀態,因此其熵函式是必然遞增的。然而,處於遠離平衡態的耗散結構,其線性關係不再適用,熵產生率不再隨時間單調減少,而是可增、可減,也可隨時間振盪變化。當耗散結構形成非線性的正反饋效應時,它將會自發地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並產生自我複製、自我放大的巨觀有序化行為,其結果是系統的熵函式逐漸降低。因此,可以斷定,當耗散結構同時滿足以上四個基本條件時,其自發趨勢就是熵函式遞減。
四、熵函式遞減的本質:有序化增加
1、熵函式的統計學意義:系統的均勻程度。玻爾茲曼在研究分子運動統計現象的基礎上提出來了公式:
S=k×LnΩ (1-8)
其中,Ω為系統分子的狀態數,k為玻爾茲曼常數。
這個公式反映了熵函式的統計學意義,它將系統的巨觀物理量S與微觀物理量Ω聯繫起來,成為聯繫巨觀與微觀的重要橋樑之一。
2、熵函式遞增就是無序化增加。基於上述熵與熱力學幾率之間的關係,可以得出結論:系統的熵值直接反映了它所處狀態的均勻程度,系統的熵值越小,它所處的狀態越是有序,越不均勻;系統的熵值越大,它所處的狀態越是無序,越均勻。系統總是力圖自發地從熵值較小的狀態向熵值較大的狀態轉變,這就是隔離系統熵值增大原理的微觀物理意義。
3、熵函式遞減就是有序化增加。與無序化相反的趨勢是有序,與均勻化相反的趨勢是不均勻化,與熵函式遞增相反的趨勢是熵函式遞減,因此系統越不均勻,就越有序,其熵函式就越小,即熵函式遞減的本質就是有序化增加。
五、推動有序化增加的動力源:有序化能量
熵是能量與溫度的比值,顯然,溫度是不能進行傳遞和輸送的,而能量是可以進行傳遞和輸送的。任何一個系統熵值的改變,不能通過輸入正熵或輸入負熵來實現,只能通過輸入一種特殊的能量來實現,這種特殊的能量就是有序化能量。
顯然,耗散結構的有序化是指能量上的“活”有序化,而不是指結構上的“死”有序化。熵是一個狀態函式,熵本身不能直接輸入或輸出,即“熵流”或“負熵流”是不可能單獨存在的,它只能依附於一定的能量之上,或者說,熵或負熵只能以一定的能量為載體,才能進行輸入或輸出,即推動系統的熵函式發生變化的動力源只能是能量。其中,有序化能量推動系統的有序化增加,無序化能量推動系統的無序化增加。
溫度不存在有序化與無序化的問題,只有能量可以區分為有序化與無序化,因此有序化能量與溫度的比值就是“負熵”,無序化能量與溫度的比值就是“正熵”。
六、食物能量是動物最基本的有序化能量
動物生存的基本條件是食物、陽光、溫度、空氣和水等,而在這些基本條件之中,食物又是最基本的。具體而言,食物中所含的生物化學能量是一切動物生存的最基本條件。
1、食物能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和補償其它基本條件。雖然,陽光、空氣和水分等生命要素都可以對動物的生存與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在一定的短時期內和局部的生存情況下可能會對某個動物個體或群體產生致命的影響,但從長遠的角度和動物整體的角度來看,它們都不是最關鍵性的生命要素,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範圍內,被食物能量所替代、所補償。例如,當水分相對不足時,動物可以通過一定的生理機制和行為機制來進行調節,以減少體內水分的散發,增大水分的獲取機會,駱駝的胃裡有許多瓶子形狀的小泡泡,那是駱駝貯存水的地方,這些“瓶子”里的水使駱駝即使幾天不喝水,也不會有生命危險,駱駝的血液有很強的儲水能力,同時以體溫變化、腎小管再吸收、糞中含水少等多種途經節水,駱駝的鼻子能聞到兩公里以外的水味,如果在沙漠中斷水了,只要放開駱駝,它一定向有水的方向走,它停下來,用嘴啃地,附近一定有水源。例如,當溫度相對較低時,動物可以調節行為時間(由白晝行為改變為夜間行為),生理機制(冬眠機制),提前儲存食物,等方式。
例如,當空氣相對稀少(氧氣相對不足)時,動物可以改變體內的能量釋放方式來進行適應。
炎熱的溫度,
水份缺乏的沙漠裡,駝有兩種,有一個駝峰的單峰駱駝和兩個駝峰的雙峰駱駝。單峰駱駝比較高大,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可以運貨,也能馱人。雙峰駱駝四肢粗短,更適合在沙礫和雪地上行走。駱駝和其他動物不一樣,特別耐飢耐渴。駱駝有極大的耐飢耐渴性,21天不給水草仍行動自如。人們能騎著駱駝橫穿沙漠,所以駱駝有著“沙漠之舟”的美稱。駱駝的駝峰里貯存著脂肪,這些脂肪在駱駝得不到食物的時候,能夠分解成駱駝身體所需要的養分,供駱駝生存需要。駱駝能夠連續四五天不進食,就是靠駝峰里的脂肪。有耐粗飼抗風沙抗逆等特性,並具備相應的生理機制。駱駝能與荒漠草原和諧共存,軟蹄對草場的破壞性小,能利用無水草場,能利用苦鹹食物。
水分的缺乏,可以通過生理機制減少身體水分的流失。陽光的缺乏,可以通過,空氣的稀少,可以通過改變能量釋放的生理機制來實現。總之,食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補償其它生命要素的變化。溫度在一定程度上的變化,
例如,在商品經濟社會,人們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住房、食物、穿衣、車子等,但是,只有金錢才是關鍵性的生存條件,是所有基本條件的基本,只要有了金錢,所有住房、食物、穿衣、車子等生存條件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獲得。
一些生命要素在一定程度上的變動,可以通過食物能量的轉化來進行替代、補償。這需要較長時間的適應與進化。
調節改變食物種類
對於一般的低等生物來說,只有很少的幾種能量是其基本的有序化能量。例如,對於植物來說,只有能夠得到有效利用的太陽能是其最基本的有序化能量;對於動物來說,只有食物中所含有效的生物化學能是其最基本的有序化能量。
動物的生存主要集中在食物能量的爭奪上。
正因為食物是動物生存的關鍵要素。因此在生物之間形成了食物鏈。只要有了某種食物,總會有某種生物來消費它。
所有食物都不可能浪費。所有食物都會消費掉,直到它全部消費。
2、任何生命要素都不能替代和補償食物能量。食物一旦缺乏,動物的生存就會受到致命的影響,任何動物無論怎樣調節自己的生理機制還是行為機制,都無法生存。
3、只要有食物能量,就會出現相應的動物。任何食物能量都不會浪費。是所有其它生命要素不能替代和補償的。
4、食物鏈和食物網(shiwulian he shiwuwang)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於食物關係而形成的一種聯繫。如鷹吃蛇、蛇吃蛙、蛙吃蝗蟲、蝗蟲吃植物,這就是一條包含5個環節的食物鏈。
一個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存在著一環扣一環的食物營養聯繫,形成了食物鏈或食物網。我國民間的諺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爛泥”形象地說明了這種食物聯繫。食物鏈從爛泥中的硅藻等有機物質開始,蝦米通過取食這些有機物轉化為自身物質和能量,蝦米被小魚所食,小魚又被大魚所食,最後,其它動物或人吃了大魚,又把物質和能量轉化到自己身上。每個環節都可作為一個營養級,物質和能量即沿著食物鏈,一級高一級地向上傳遞和流動,在這個過程中,熱量不斷消散,因而能量不斷地減少。各個食物鏈並不是簡單的直線關係,而是彼此交織在一起,形成錯綜複雜的食物網(圖13-2)。食物鏈有長有短,最短的食物鏈只有兩個環節,最長的一般不會多於5個,這是由於能量在沿著食物鏈的營養級流動的時候不斷地減少,在流經幾個營養級之後,所剩下的能量已經不足以再維持一個營養級了。有人通過統計提出,海洋里大致每10kg浮游植物被攝食後,可以轉換成1kg的浮遊動物,如果這1kg的浮遊動物被魚所吃,則可使魚體增加0.1kg肉。可以看出,每通過一個營養級,有90%的物質被消費者消耗掉了。因此,食物鏈越長,終極能量消費者所消耗的食物越多。從經濟效益考慮,食物鏈短的優越性較大。正因此,在水產養殖業中最好選擇食物鏈短的作為養殖對象。鰱魚以浮游植物為食,鱅魚以浮遊動物為食,皆屬於食物鏈短的種類。鯔科的一些魚類(如鯔魚、梭魚)食低等藻類及泥土中的有機物質,食物鏈最短,目前已成為受人重視的港養對象。食物鏈的研究,對於指導捕撈生產也具有重要意義,例如餌料生物的分布及其變動規律可作為探索洄游過程中魚群的指標。
1、替代作用是有限度。不過,食物能量對於其它生命要素的替代和補償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當溫度高到一定程度,任何生物都無法生存,任何食物都無法進行替代和補償;同樣,當空氣稀少到一定程度,任何生物都無法生存,任何食物都無法進行替代和補償;當水分缺乏到一定程度,任何生物都無法生存,任何食物都無法進行替代和補償。
2、替代作用是從長遠角度來看的。不是從眼前角度,食物能量的替代和補償也是需要相應的過程,對於具體的個體,水分的缺乏,個體的調節往往是來不及,從而導致死亡。
3、替代作用是從整體角度來看的。不是從具體的個體角度或局部角度,因此食物的替代和補償作用是從動物生存的整體角度和長遠角度。
對於人類來說,有序化的能量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並且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擴展:人類最早的有序化能量主要是食物,由於火的套用,人類擴展了食物的範圍;由於人類可以按照不同的需要建造各種各樣的擴展耗散結構,從而間接地把許多形式的無序化能量轉化為有序化能量;
七、直接有序化能量與間接有序化能量
促進耗散結構有序化的“負熵”除了直接負熵,還應該包括間接負熵,所謂“間接負熵”是指那些能夠對“直接負熵”產生替代、彌補、改善和加強作用的物質特性,它可折算成一定數量的“直接負熵”,直接負熵與間接負熵統稱為“廣義負熵”。由於熵與負熵都是狀態函式,不能直接輸入或輸出,因此“廣義負熵”是不可能單獨存在的,它只能依附於“廣義負熵變能”或“廣義有序化能量”,或者說,只能以一定的“廣義負熵變能”或“廣義有序化能量”為載體。“廣義有序化能量”由直接有序化能量與間接有序化能量所組成,所謂“間接有序化能量”是指那些能夠對“直接有序化能量”產生替代、彌補、改善和加強作用的非能量型物質特性,它可折算成一定數量的“直接有序化能量”。
要使耗散結構朝著自發的方向進行,則必須使下式成立
dS=dSe+dSi≤0 (1-9)
即 dSe≤-dSi (1-10)
根據“熵”的原始定義dS=dQ/T可知:T是熵流的溫度,其值永遠為正;而dQ是該熵流中能夠改變系統內部要素有序化程度的那部分能量。當dQ為正值時,dS為正值,稱為正熵,說明該熵流只能降低系統的有序化程度,它所對應的能量dQ是一種引發無序化過程的能量;當dQ為負值時,dS為負值,稱為負熵,說明該熵流可以提高系統的有序化程度,它所對應的能量是一種引發有序化過程的能量。雖然在形式上講,影響耗散結構有序化過程的因素是熵或負熵,但真正起實際作用的卻是熵或負熵所對應的能量,任何形式的熵或負熵都是以一定的物質能量作為其客觀內容和基本動力。例如,對於一般的動物來說,輸入體內的負熵主要來自於食物所包含的生物化學能量。為了區別熵及其所對應的能量,現提出熵變能的概念。
熵變能:熵變dS與其溫度T的乘積稱為熵變能,用dQb來表示,即
dQb=T×dS (1-11)
正熵變能與負熵變能:熵變能可分為負熵變能和正熵變能兩種,其中負熵變能就是用於促進耗散結構的有序化過程的那部分能量;正熵變能就是用於促進耗散結構的無序化過程的那部分能量。
有序化能量與無序化能量:負熵變能由於能夠促進耗散結構的有序化過程,因而稱為有序化能量,用Qy來表示;正熵變能由於能夠促進耗散結構的無序化過程,因而稱為無序化能量,用Qw來表示。
到底怎樣區分有序化能量與無序化能量?如果一束能量沒有任何確定性,完全不能按照主體需要的進行流動和轉化,那么就是完全無序的,此時能量的流動和轉化具有無限多的選擇方向;相反,如果一束能量能夠完全按照主體需要進行流動和轉化,具有完全的確定性,那么就是完全有序的,此時能量的流動和轉化只有一個選擇方向。由此可見,能量進行流動和轉化時所具有的選擇方向越多,其有序性就越低,即選擇方向的數量在根本上決定著能量的有序性。現提出有序化能量的計算方法。
Qy=Q∑(Pi/i) (1-12)
其中,Q為總能量,i為能量運動與變化的狀態數或自由度,Pi為能量第i種狀態的發生機率。
根據能量自由度和發生機率的不同取值,有序化能量有四種特殊形式。
1、完全有序化能量。當i=1,Pi=1,則Qy=Q,即當能量進行運動與變化時的狀態完全確定時,其有序化能量等於其實際能量。
2、狀態型不完全有序化能量。當i>1,Pi=1,則Qy=Q/i,即當 能量以多種狀態進行運動與變化時,其有序化能量等於其實際能量除以狀態數。
3、機率型不完全有序化能量。當i=1,0<Pi<1,則Qy=Q×Pi,即當能量以一種狀態進行運動與變化,其有序化能量等於其實際能量與發生機率之乘積。
4、完全無序化能量。當i→∞,Pi=1,則Qy→0,即當能量以足夠多的狀態進行運動與變化時,其有序化能量就趨近於零。
有序化能量的最基本特徵就是目標性,它是判斷能量是否有序以及有序化程度的客觀標準,對於不同的主體,能量有序性的判斷標準是不一樣的。例如,牛羊的大量繁殖對於老虎來說是有序化能量的增長,但對於植物來說是無序化能量的增長。
對於一般的低等生物來說,只有很少的幾種能量是其有序化的能量形式。例如,對於植物來說,只有能夠得到有效利用的太陽能是其有序化的能量形式;對於動物來說,只有食物(而且是主食)中所含有效的生物化學能是其有序化的能量形式。對於人類來說,有序化的能量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並且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擴展:人類最早的有序化能量主要是食物,由於火的套用,人類擴展了食物的範圍;由於人類可以按照不同的需要建造各種各樣的擴展耗散結構,從而間接地把許多形式的無序化能量轉化為有序化能量;人類還可以通過發電設備將各種水力、煤炭、石油、核能、風能、太陽能等無序化能量轉化為電能;由於電能可以方便地流動和有效地轉化,因而逐漸取代食物成為人類主要的有序化能量。
四、價值就是廣義有序化能量
耗散結構論認為,負熵是維持和發展耗散結構有序化過程的“動力源”,只有不斷地向系統內輸入負熵流,才能抵消其內部所產生的熵增,阻止系統向無序化方向的變化,以維持和發展系統的有序化運動。顯然,這種觀點只是從純能量交換的角度來考察耗散結構的有序化過程。
然而,自然界的物質除了具有能量這個最基本的特性以外,還具有許多其他的特性,如物理特性、化學特性、生物特性、社會特性、信息特性等,這些非能量的物質特性只要組織和配合得好,都可以用來促進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用來維持和發展人類的有序化,在客觀上起到了與有序化能量相同的作用,並可按主體的客觀需要折算成相當數量的標準有序化能量,即耗散結構的有序化進程不光是由能量交換的情況來決定,還必須由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換的情況來決定。由此可見,一些非能量形式的、廣義的有序化能量可以依附於有序化能量之上,間接地對耗散結構的有序化程度產生影響。例如,洞穴雖然並不為動物直接提供食物能量,但它能在冬季為動物禦寒,使動物減少體熱的散失,還降低動物的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這在客觀效應上減少了食物能量的流失,提高了動物機體對食物能量的利用效率。顯然,這些非能量形式的“有序化能量”從客觀效應上確實起到了與有序化能量完全相同的作用,同樣可以促進著耗散結構有序化發展,在功能特性上起著替代、補償、加強、催化、擴展有序化能量的作用,是一種間接的有序化能量。為了區別這些特殊的有序化能量,現提出如下概念。
有序化虛能:物質的某些非能量特性對於主體起著替代、補償、加強、催化、擴展有序化能量的作用,從而可折算成一定數量的有序化能量,稱為有序化虛能,用Qx來表示。
廣義有序化能量:有序化實能Qs與有序化虛能Qx之代數和,稱為廣義有序化能量,用Qg來表示,即
Qg=Qs+Qx (1-13)
一般來說,物質的所有非能量特性都可以通過能量的物理變換或化學變換來間接地獲取,或者說,只要有了足夠的能量,任何形式的物質特性都可以通過物理方式或化學方式來得到,因此有序化虛能實際上就是一種間接的有序化實能。由此可見,廣義有序化能量又可以認為是由直接有序化能量和間接有序化能量所組成。
五、價值的物理學定義
不難發現,廣義有序化能量的概念完全建立在自然科學基礎之上,其內涵已經與建立在社會科學基礎上的價值的內涵基本相同,由此提出價值的物理學定義。
價值:對於確定的主體,事物所具有、所釋放的廣義有序化能量就是價值,用Qg來表示(為了簡便起見,可用Q來表示)。
根據價值的物理學定義,不難得出如下結論:
1、價值的度量單位與能量單位完全相同,即“焦耳”或“大卡”是價值的標準度量單位。
2、有序化能量有一個最基本的特徵,那就是目標性。不同的主體有著不同的目標性,同一事物對於不同主體將表現出不同的價值,因此要確定事物的價值,必須首先確定主體。
3、由於主體的目標性不僅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而且隨著主體內部狀態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要確定事物的價值,還必須確定環境條件和主體的內部狀態。
4、由於有序化能量的計算是以“標準有序化能量”為基本尺度,同一事物的價值會因選取的標準有序化能量不同而得出不同的數值,因此要確定事物的價值,還必須確定“標準有序化能量”。
綜上所述,負熵與價值雖然都是推動主體有序化發展過程的動力與源泉,但它們並不是等價的,既有聯繫也有區別,其聯繫主要表現在:負熵所對應的能量形式(即負熵能)是價值的最基礎形式,價值是負熵能的發展形式,是廣義的負熵能。其區別主要表現在:
1、度量單位不同。負熵的度量單位是“焦耳/開”,價值的度量單位是“焦耳”,只有負熵能與價值有相同的度量單位。
2、負熵考慮的只是能量交換對主體有序化的影響程度,價值不僅要考慮能量交換,而且還要考慮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對主體有序化的影響程度。
3、負熵往往是單一形式和單一層次的,而價值是多形式和多層次的,根據對負熵能進行替代、補償、加強和擴展時的不同方式,價值可分為四個基本層次,且每一基本層次的價值又可有多種具體形式。
4、負熵只反映了對主體有序化過程產生直接影響的那部分能量,而無法反映產生間接影響的另一部分能量。負熵概念使人們只能認識到怎樣才能有效地接受能量的作用,而價值概念使人們能夠認識到怎樣才能有效地利用能量和駕馭能量。
總之,價值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廣義負熵所對應的能量(即廣義負熵能或廣義有序化能量),而不是廣義負熵,更不是負熵。
六、價值的物理學定義向社會學定義的拓展
然而,從物理學角度所定義的“價值”概念是否與從社會學角度所定義的“價值”概念相一致?也就是說,物理學意義的“價值”是否與社會學意義的“價值”相吻合?這關係到以上所研究的“價值”的物理學定義是否科學的大問題。
食物能量(即食物中所含有的生物化學能量)是人類得以生存與發展的最基本的有序化能量。可以證明:所有形式的價值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食物能量(詳見第四章第一節“所有價值的統一度量”一文)。
不難發現,無論是物質的價值還是精神的價值,無論是社會的價值、集體的價值還是個人的價值,無論是經濟的價值、政治的價值還是文化的價值,人類的一切價值都可分為勞動價值與使用價值兩種基本類型,而使用價值可分為生產資料使用價值與生活資料使用價值兩大類。
1、生活資料使用價值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食物能量(詳見第二章第七節“使用價值的層次結構及其邏輯關係”一文)。生活資料使用價值可分為四個基本層次:溫飽類、安全與健康類、愛與尊重類、自我發展與自我實現類使用價值。(一)溫飽類使用價值是以食物中所含有的生物化學能量為核心內容,其它生命元素(如空氣、水、陽光、溫度、鹽、微量元素、營養物質等)在一定限度上的缺失都可以通過添加相應的食物能量來進行替代和補償;相反,這些生命元素在一定程度上的增加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減少食物能量的消耗。也就是說,除了食物能量,其它生命元素的使用價值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食物能量,即所有溫飽類使用價值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食物能量。(二)安全與健康類使用價值的客觀目的,主要在於提高人的自然生命的安全性,降低人的自然生命失效率,最終在於直接或間接地提高溫飽類使用價值的實際使用效率,因此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食物能量。(三)愛與尊重類使用價值的客觀目的,主要在於提高人的社會生命的安全性,降低人的社會生命失效率,最終在於直接或間接地提高溫飽類、安全與健康類使用價值的實際使用效率,因此也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食物能量。(四)自我發展與自我實現類使用價值的客觀目的,主要在於提高人的理性生命的安全性,降低人的理性生命失效率,最終在於直接或間接地提高溫飽類、安全與健康類、自我發展與自我實現類使用價值的實際使用效率,因此也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食物能量。
2、勞動價值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食物能量(詳見第三章第四節“勞動量的全新度量方法”一文)。勞動價值是一種特殊的使用價值,它是勞動者本人在勞動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使用價值,即勞動力這種特殊事物所具有的使用價值,它的產生和轉化過程是:勞動者在消費階段通過消費一定數量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以後,並將其通過轉化為勞動潛能;在勞動階段通過勞動將勞動潛能釋放出來,並將其轉化為勞動價值;在生產階段通過與生產資料產生相互作用,並將其轉化為產品的使用價值。勞動價值的大小可以採用“社會必要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消費量”進行度量,因此勞動價值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即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食物能量。
3、生產資料使用價值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食物能量(詳見第一章第三節“價值的兩種基本形態”一文)。在一般生產系統中,投入的生產要素可分為生產資料(包括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兩大類,其中生產資料主要表現為生產資料使用價值,勞動力主要表現為勞動價值,生產資料使用價值的客觀目的在於替代、補償、加強和擴展勞動價值的功能作用,兩者在信息的驅動下產生相干作用和協調作用,從而形成價值增長,生產資料使用價值在生產系統的均衡狀態下與等量的勞動價值具有等效的價值增值效力,因此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勞動價值,即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食物能量。
總之,任何形式的價值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折算成一定數量的有序化能量(即食物能量),由此可見,社會學意義的“價值”概念與物理學意義的“價值”概念完全一致,價值的物理學定義完全符合價值的社會學定義。
在自然科學家看來,人類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就是有序化的增長過程,人類的一切生產與消費實際上就是“負熵”的創造與消耗;在社會科學家看來,人類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就是本質力(即勞動能力或社會生產力)的增強過程,人類的一切生產與消費實際上就是“價值”的創造與消耗。然而,無論是自然科學家還是社會科學家,既不承認“負熵與價值毫不相干”,也不承認“負熵就是價值,價值就是負熵”。如果能夠把“負熵”與“價值”聯繫起來,並對價值做出物理學定義,這必然會對實現價值理論以及整個社會科學的自然科學化,產生極為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
價值的物理定義
其中,Q為總能量,i為能量運動與變化的狀態數或自由度,Pi為能量第i種狀態的發生機率。 對於一般的低等生物來說,只有很少的幾種能量是其有序化的能量形式。...
一、熵函式的來源及統計學意義 二、耗散結構及其形成的條件 三、有序化能量與無序化能量 -
價值管理
價值管理(Value Management)又稱基於價值的管理(Value Based Management,VBM),是一種基於價值的企業管理方法(通...
管理目標 歷史由來 理論人物 定義衍生 三個要素 -
企業價值
金融經濟學家給企業價值下的定義是:企業的價值是該企業預期自由現金流量以其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為貼現率折現的現值,它與企業的財務決策密切相關,體現了企業資金的...
內容 理解企業價值 與結業清算價值 與利潤 企業績效考評的科學標準 -
信息價值
信息社會通常被定義為信息生產和消費的集中,信息價值即是指信息在信息生產和消費中的價值。信息是物質、能量、信息及其屬性的標示。完全信息價值(EPPI)EV...
概述 判斷標準 影響因素 稟賦效應啟示 參考資料 -
保險價值
保險價值(Insured Value)指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契約時,作為確定保險金額基礎的保險標的的價值,也即投保人對保險標的所享有的保險利益在經濟上...
概述 定義 確定 與保險金額的關係 與保險金額區別 -
價值鏈分析方法
價值鏈分析法(VCA,value chain analysis)——公司之間關係的協調機制。
什麼是價值鏈分析法 什麼是價值鏈中節點 完整價值鏈分析(VCA)的基本原理 -
定義判斷
定義判斷作為一種考試形式,是國家公務員考試判斷推理部分的必考題型,也是邏輯學基本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主要是考查應試者短時間的領悟能力以及運用標準進行...
定義判斷備考策略 定義的邏輯知識 定義的邏輯方法 定義判斷解題原則 定義判斷解題步驟 -
人力資本價值
人力資本價值是指維護人力資本再生產所必要花費的一切費用,應包括3個方面:"生活費用、教育費用與學習者自己的學習勞動所創造的價值"。是一種隱性的人力資本價...
概述 特點 特性 價值計量 相關詞條 -
企業價值評估
企業價值評估,是指註冊資產評估師對評估基準日特定目的下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價值或部分權益價值進行分析、估算並發表專業意見並撰寫報告書的行為和過程。...
企業價值評估的重要性 目的和價值類型 企業價值評估方法 企業價值評估的特點 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