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作者不滿於過去流行的“租佃神話”和“宗族神話”,主張在社會-經濟分析與思想-文化分析的綜合與融會中把握傳統時代真正具有規定性的那些規則,跳出“反儒”與“尊儒”對峙的傳統觀之爭,在社會結構上擺脫大共同體本位的傳統桎梏而走向公民社會,在文化-象徵符號體系中主張“西儒會融,解構法道互補”,以窮則兼濟天下、達則獨善其身的人格資源與民主憲政-人權保障的現代制度安排來消除那種專制制度下強權-犬儒互補的人格弊病。
作者介紹
秦暉,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從事經濟、社會史、農民問題、改革與現代化問題研究,主編《農民學》叢書,出版專業著述《田園詩與狂想曲:關中模式與前近代社會再認識》、《市場的昨天與今天:商品經濟、市場理性、社會公正》、《政府與企業以外的現代化》、《農民中國:歷史反思與現實選擇》、《耕耘者言:一個農民學研究者的心路》、《陝西通志》魏晉卷(合著)、宋元、明清卷(合著)、《經濟轉規與社會公正》(合著)等,隨筆集《問題與主義》、《天平集》、《思無涯,行有利》等。
作品目錄
序
1 傳統中華帝國的鄉村基層控制:漢唐間的鄉村組織
2 中國經濟史上的怪圈:“抑兼併”與“不抑兼併”
3 “大共同體本位”與傳統中國社會
――兼論中國走向公民社會之路
4 從傳統民間公益組織到現代“第三部門”
――中西公益事業史比較的若干問題
5 西儒會融,解構“法道互補”
――典籍與行為中的文化史悖論及中國現代化之路
6 窮則兼濟天下,達則獨善其身
7 誰,面向哪個東方?
――評弗蘭克:《重新面向東方》,兼論所謂“西方中心論》問題
8 公社之謎
――農業集體化的再認識
9 土地改革=民主革命? 集體化=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農民理論的演變與發展
10 從sama到equality:漢語”平等一詞的所指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