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搜名片
書名:傳播中醫——中醫師承入門必讀
作者:鄒運國,田春漫 主編
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出版年:2012年7月
傳播者說
中醫,普濟天下,欲司聖職,當有心繫蒼生、厚德載物之心!
中醫,醫理深奧,欲得妙術,當屬勤苦耕耘、鍥而不捨之人!
內容提要
編者結合自己學習中醫的切身經歷和體會,以初學中醫者的實際需要為依據,為了更好地傳播、學習中醫,將中醫師承入門所必修的《珍珠囊補遺藥性賦》《瀕湖脈學》《湯頭歌訣》《醫學三字經》四小經典進行重新輯錄,彙編成冊。因這四種書的版本較多,編者選取各版本之長,按照傳統中醫“師帶徒”的常規要求,為初學中醫者提供一冊集理、法、方、藥於一體,且便於記憶、易於理解的綜合性範本。本書適於中醫院校學生、老中醫的學徒,以及中醫愛好者學習、誦讀。
前言
自“神農嘗百草、黃帝作內經”以來,中醫藥學就落地生根了,並逐漸長成參天巨木,成功地庇護這片杏林下的一切生機。
中醫學,博大精深,最為著名的莫過於經久不衰的四大經典名著(《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八十一難經》《傷寒雜病論》)。四大經典名著構建了中醫學的“理、法、方、藥”的一個整體系統。然而,千百年來,四大名著皆為陽春白雪,並非人人能識,迨後世,中醫啟蒙著作疊出,眾人方可入門!
然中醫乃醫學界泰山北斗、擎天一柱,沒有一本很好的啟蒙書作為雲梯,要么半途而廢,要么功虧一簣,而駕著雲梯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那些人,才能摘到中醫皇冠上的明珠。
欲想學得中醫有成,必先從啟蒙開始!醫林浩瀚,然啟蒙必先走入正軌,方能搭上博學的快車,在諸多中醫啟蒙專著中,茲選第四部上乘的入門古籍,按照師承和傳播的需要進行編排,按照臨證的實際予以整理,以使初學者有一個入門的綠色通道。
初入中醫仙師門下,必先以四小經典傳授,而四小經典至今爭議頗多,有以“醫學三字經”“藥性賦”“瀕湖脈學”“湯頭歌括”為四小經典者,亦有以“醫學三字經”“藥性四百味”“瀕湖脈學”“湯頭歌訣”為四小經典者,更有以“醫學三字經”“雷公炮製藥性解”“脈訣匯辨”“醫方集解”為四小經典者,所以勘定中醫啟蒙四小經典尤為重要。本書以“珍珠囊補遺藥性賦”“瀕湖脈學”“湯頭歌訣”“醫學三字經”為中醫師承入門四小經典,實屬是中醫師承的必經之路,也是眾多科班出身的中醫學子需要補充的地方,更是西醫學習中醫的一個必經之路。
藥能治病,醫乃傳方。所以,首先為大家推出《珍珠囊補遺藥性賦》。此書是中藥入門的上乘啟蒙書,既能知道藥物有些什麼作用,還知道怎樣加減變化,還可以一窺本草之貌。比龔廷賢的《藥性歌括》要實用的多。
熟悉中藥,巧計湯頭。所以,為大家獻上《湯頭歌訣》。此書是方劑入門的最佳讀物,總結了仲景以後至清初的常用方劑。掌握了這些常用方劑,於臨證中自然就會如見古人,筆下有神。
脈學傳神,中醫精粹。所以為大家導出《瀕湖脈學》。此書是中醫最為傳神的脈診的入門佳作,初學者必先熟練掌握此書後,再學習《脈訣匯辨》《脈經》以及四大經典,必能洞察中醫之神奇妙絕。
臨證處方,活法圓通。那么需要的就是深厚的醫學理論,《醫學三字經》則當仁不讓。此書是中醫入門的第一啟蒙佳作。此書將中醫的來龍去脈以及臨證的理法方藥精明扼要地臚列,讓初學者能夠窺一斑而見全豹。
在掌握上述四部古代入門醫著之後,才可以說“步入中醫之門”了,否則,還只是一個門外漢而已。中醫之博大精深,四大經典過於深奧,初學者必然難於理解,要想通往四大經典的高峰,必先要從四小經典的山腳開始才行的。四小經典言簡意賅,朗朗上口,且內容豐富,意蘊深遠,是中醫入門的不二法門。
作為一個中國人,不能也不應該忘記自己國家的文化、科技和文明,中醫學是我國文化、科技和文明的佼佼者,傳播中醫乃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責任。我本布衣,但亦是一個深愛著自己的祖國和人民以及祖國所留下的和人民所創造的燦爛文化的炎黃子孫,所以筆者大聲疾呼,為中醫吶喊,只為傳播中醫,傳承中醫!
目錄
第一部經典 珍珠囊補遺藥性賦
卷一 藥性發蒙
一、藥性總賦
二、用藥發明
卷二 中藥真傳
一、主治指掌
二、用藥須知
卷三 本草鉤玄
一、玉石部
二、草部(上)
三、草部(中)
四、草部(下)
五、木部
六、人部
七、禽獸部
八、蟲魚部
九、果品部
十、米谷部
十一、蔬菜部
第二部經典 湯頭歌訣
卷一 湯頭歌訣
一、補益之劑
二、發表之劑
三、攻里之劑
四、涌吐之劑
五、和解之劑
六、表里之劑
七、消補之劑
八、理氣之劑
九、理血之劑
十、祛風之劑
十一、祛寒之劑
十二、祛暑之劑
十三、利濕之劑
十四、潤燥之劑
十五、瀉火之劑
十六、除痰之劑
十七、收澀之劑
十八、殺蟲之劑
十九、癰瘍之劑
二十、經產之劑
附:便用雜方
卷二 經絡歌訣
一、十二正經
二、奇經八脈
第三部經典 瀕湖脈學
卷一 二十七脈
一、浮
二、沉
三、遲
四、數
五、滑
六、澀
七、虛
八、實
九、長
十、短
十一、洪
十二、微
十三、緊
十四、緩
十五、芤
十六、弦
十七、革
十八、牢
十九、濡
二十、弱
二十一、散
二十二、細
二十三、伏
二十四、動
二十五、促
二十六、結
二十七、代
卷二 四言舉要
一、經脈與脈氣
二、部位與診法
三、五臟平脈
四、辨脈提綱
五、諸脈形態
六、諸脈主病
七、雜病脈象
八、婦兒脈法
九、奇經八脈
十、真髒絕脈
卷三 脈訣考證
一、《脈訣》非叔和書
二、七表、八里、九道之非
三、男女脈位
四、臟腑部位
第四部經典 醫學三字經
卷一 醫源
醫學源流
卷二 臨證
一、中風
二、虛勞
三、咳嗽
四、瘧疾
五、痢證
六、心腹痛胸痹
七、隔食反胃
八、氣喘
九、血證
十、水腫
十一、脹滿鼓脹
十二、暑證
十三、泄瀉
十四、眩暈
十五、嘔吐噦
十六、癲狂癇
十七、五淋癃閉濁病遺精
十八、疝氣
十九、痰飲
二十、消渴
二十一、傷寒溫疫
二十二、婦人經產雜病
二十三、小兒
卷三 附方
一、中風方
二、虛勞方
三、咳嗽諸方
四、瘧疾方
五、痢證方
六、心腹痛胸痹方
七、隔食反胃方
八、氣喘方
九、血證方
十、水腫方
十一、脹滿鼓脹方
十二、暑證方
十三、泄瀉方
十四、眩暈方
十五、嘔吐噦方
十六、癲狂癇方
十七、五淋癃閉濁病遺精方
十八、疝氣方
十九、痰飲方
二十、傷寒方
二十一、婦人方
二十二、小兒方
卷四 言論
一、敷藥拔風害人說
二、中風俗方殺人以示戒
三、陰陽
四、臟腑
五、經絡
六、四診
七、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