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內容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作者簡介
作者,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漢族。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唐高宗時代,民間起義,曾出現一個女皇帝陳碩真),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后(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
詩詞背景及作者感情
武則天當了皇帝以後,在一個寒冷的冬天,看見宮庭中的臘梅盛開,突然花興大發,寫了一首催花詩:“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命令百花次日一齊開放。次日,果然各種花果都承旨遵命。武則天到御花園賞花時,氣候似乎變得特別暖和,池中冰塊都已融化,陡然變成初春光景。武則天見林苑青翠,花開滿園,萬紫千紅,十分高興,立即命令宮人給這些花木掛以紅綢並懸以金牌表示獎勵。在百花叢中,唯有牡丹花遲遲未曾開放。武后震怒,命宮人燃炭火燒炙枝梗,牡丹方才怒開。然武則天氣憤不息,下令將御花園中幾千株牡丹逐出長安,移植東都洛陽,以示懲罰。洛陽因此成為牡丹之鄉。百花生日,春花盛開,群芳爭艷,南方許多地方常於此間舉辦花節、花市,供人觀賞。繁花似錦的成都“蓉城”,每年二月十五日開始舉行花會,屆時將奇花異卉置於會場展覽交流,是典型的花朝節的遺風。有的地區在花朝節尚有母親用五彩線給女兒穿耳孔的習俗,盼女兒長大成人如花枝招展。也有一些地方於此日成群結隊去郊外春遊娛樂,欣賞大自然的美好時光。浙江省湖州一帶,人們在花朝節這天,在花盆中插三角小彩旗,以祝賀花的生日。當地人認為此日種花、嫁接,最容易成活。二月二日過花朝節的地方,男女青年有在此日吃露天飯的習俗。
詩詞疑點
《催花詩》並非是武則天所作。理由有三點:
一、在相關歷史記載文獻未曾找到相關記載,帝王起居錄是記載帝王的日記,沒有找到《催花詩》的記載。野史卻有相關痕跡,多用來誹謗女皇武則天,因為當時是男權社會,不允許女人強過男人。
二、《鏡花緣》作者的自己極有可能在撰寫文章是杜撰此詩,就像《史記》中的“力拔山兮氣蓋世”,為書籍的編纂者杜撰。
三、武則天是一代女王,她的文章多少帶來一些女子的“氣息”,就算是霸氣十足,也不會寫出這類驕縱蠻橫的語氣。唐朝重視佛教,佛指舍利便可證明此點,不會對神靈進行命令,天子者,壽命於天,而天之驕子。不敬神靈,封建社會的皇帝將有可能失掉江山,武則天難道不懂嗎?
綜上所述,催花詩並非是武則天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