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現象

⒉ ⒉ 運用“分離”的益處/效用分離現象是一個很好的痛苦管理技巧。

催眠現象列舉

年齡回溯與年齡超前 年齡回溯即重現童年經歷,年齡超前即想像自己進入未來的生活情景。
失憶症 遺忘一次經歷。
失痛症 缺乏對痛的知覺。
感覺缺失 在身體的某個部位部分缺失或全部缺失感覺知覺。
自動行為 似乎不受意識控制而自動產生的行為,如下意識泊寫字或塗鴉。
分離 人格的某些方面的分裂或分離,或個人體驗的分離—包括感知覺分離、與身體某些部分的分離、對外部刺激的分離。
強直 手、臂膀或肢體固定在某個不常見的姿勢上,包括手臂上浮。埃瑞克森將這種催眠現象描述為肌肉張力平衡。
幻覺 三種形式:①正幻覺指看見、聽見、或感覺到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事物;②負幻覺指看不見、聽不見、感覺不到現實存在的事物;③感知覺扭曲。
記憶增強 對某個事件或經歷記憶增強。
認同 來訪者由於認同某個人而表現出與之相似的行為舉止和習慣形態,表現在一系列體驗上,包括“深度催眠認同”。
意想性運動 自動行為的一種,指由某個意念引發的行為,如心裡想到“對的”的時候做出點頭的動作。還包括手指信號、肌肉測試等。
意想性感覺 幻覺的一種,指與某個意念相聯繫的感官體驗,如想到嗅聞一朵玫瑰的時候,做出吸氣的動作。
催眠後暗示行為 在催眠過程中給出某個指令,在來訪者被喚醒後進行跟進的行為。
時間扭曲 把時間體驗濃縮(感到一小時如一分鐘),或把時間體驗稀釋(感到一分鐘如一小時)。

誘導式催眠現象

手臂懸浮催眠

手臂懸浮催眠是個很好的信服工具,既能使來訪者相信自己已經處於催眠狀態,也暗示來訪者有能力輕鬆做到其它不尋常的事情。
手臂懸浮涉及多個催眠現象:肌肉強直,分離,負幻覺。

手臂懸浮催眠的技巧

⒈ 設定任務:促進潛意識進程,用舉手來區分意識與潛意識狀態。
⒉ 誘導催眠:放鬆並導入。
⒊ 凝聚意念:讓來訪者極為緩慢地抬起一條手臂,引導來訪者注意運動過程中的肌肉變化並區分有意識地抬起手臂與無意識地抬起手臂之間的不同感覺。
⒋ 使意識與潛意識分離——運用“意識與潛意識雙關語”。
⒌ 加入混淆技巧。
⒍ 通過提示呼吸的改變、肌肉緊張度、心率等指標來肯定並且加深催眠狀態。
⒎ 利用催眠狀態做工作。
⒏ 喚醒。

催眠後暗示

催眠後暗示是什麼?

催眠後暗示是指來訪者在催眠狀態下接受的暗示,並在回到意識狀態後付諸實現。這種指令把某種特定的激發信號與來訪者的預設反應聯繫起來。

通用規則

⒈ 確保暗示清楚簡單——越複雜的暗示越不容易被來訪者接受和實施。
⒉ 暗示要獨特。
⒊ 激發信號應當發生在何時的情境下。
⒋ “預設反應”適合於來訪者,並能幫助來訪者達成其目標。

催眠後暗示的基礎技巧要點

⒈ 建立/ 形成期望行為:利用目標設定法找到來訪者具體明確的行為,並找到來訪者在什麼情況下最想使用它。
⒉ 設定激發信號:利用上述的“催眠後暗示通用規則”找到一個特定的、具體明確的激發信號。
⒊ 把新行為與激發信號對應起來:利用直接暗示或間接暗示來對應新行為與激發信號。

分離現象

定義

⒈ 分離:指一個人的某些方面分離或分裂,可能是他的人格方面,或是他的經驗方面。
⒉ 分離現象 :包括情感或感知覺方面的分離,與身體某些部分的分離,或對外部刺激的分離。
NLP與分離現象:在NLP里,分離現象是指視覺分離、聽覺分離和本體感覺分離。

運用“分離”的益處/效用

分離現象是一個很好的痛苦管理技巧。分離現象在處理困難或痛苦經歷的時候尤其有用,它可以使來訪者從困難或痛苦事件中分離出來,是一個很好的痛苦管理技巧。

運用分離現象的技巧—— “抽離法”

引導技巧和示例:
假設你正坐在椅子裡,閉上眼睛,想像自己是一隻在座位上方飛著的小鳥,或者想像頭頂的天花板上有一部錄像機正在攝錄,把整個房間的東西都完全攝入,並且在你的腦里同步放映。所以你腦子裡的螢光屏上是一張鳥瞰圖,你可以看到自己的頭頂,和周圍其它的人事物。
這時如先前你有一些負面情緒或痛苦,應該有所減輕了,如果情緒太大又想更快速擺脫,可以在看到鳥瞰圖時想像本人如小鳥般快速往後或往高處飛,這樣使鳥瞰圖裡的事物快速縮小,又想像景物變暗變得模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