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文貝葉經,西雙版納傣族用鐵筆在貝葉上刻寫的傣文佛教三藏經。貝葉系以棕櫚類木本植物貝多羅樹的葉子製作而成。貝葉經的製作工序較複雜,先將貝葉7—8張疊在一起,用石覆壓幾天,取出用圓竹棍滾壓,使其平滑,然後再壓幾天,取出修剪整齊,便能用鐵筆在正反兩面刻寫。刻寫後,塗以乾炭粉,抹油,擦淨,字跡就清楚地顯露出來。積數十頁,內容告一段落之後,編為一冊。每冊邊緣塗以金銀粉或焦粉,用布或木盒包裝,甚為精緻美觀,堂皇莊重。每部經典20—30冊不等。所刻寫之經書據傳曾多達84000卷,其中經藏五大類,21000卷,律藏五大類,21000冊,論藏七大類,42000冊。經典中有巴利語音譯本和傣語本以及譯音加傣語說明的注釋本,保存了部分南傳佛教經典早期的面貌,還有一部分是傣族僧人根據佛教教義加以闡發的著述。貝葉經中亦保存有傣族的歷史、地理、語言、文學等資料。
相關詞條
-
《貝葉經》
《貝葉經》是指用鐵筆在貝多羅(梵文pattra)樹葉上所寫的佛教經文,是古印度收藏和傳布佛典的一種方法。公元一至十世紀,古印度佛教徒攜帶大批寫有經、律、...
簡介 歷史傳播 存世版本 製作 -
貝葉經
貝葉經就是寫在貝樹葉子上的經文,素有“佛教熊貓”之稱的貝葉經源於古印度。貝葉經多為佛教經典,還有一部分為古印度梵文文獻,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貝葉經有25...
西藏發掘 傳承保護 兩種形式 製作方法 貝葉文化 -
傣醫學
傣族擁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依靠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堅定的信仰來挑戰生存極限,在蟲毒瘴氣橫溢的中國西南部熱帶雨林地區頑強的生活了3000...
-
中國貝葉經全集
《中國貝葉經全集》是201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序言 -
傣文
傣族傳統文字。是伴隨佛教的傳入而產生,源於古印度字母系統的一種拼音文字。傣文由於使用地區的不同,分為西雙版納傣文、德宏傣文和傣繃文,與泰文、緬文、高棉...
四種傣文 傣文字母表 -
貝葉文化
貝葉文化是傣族傳統文化的一種象徵性提法。之所以稱為“貝葉文化”,是因為它保存於用貝葉製作而成的貝葉經本里而得名。貝葉文化包括貝葉經、用棉紙書定的經書和存...
文化簡介 文化核心 內涵和特點 資源開發保護 -
傣哪文
傣那文是德宏傣語最主要的文字,產生於14世紀。
語言介紹 歷史淵源 -
貝葉經製作技藝
貝葉經製作技藝於2008年6月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貝葉經(傣語稱“坦懶”)是指刻寫在經過處理的熱帶植物貝葉棕(傣語稱“郭懶”)上的佛經。貝...
歷史溯源 傳承意義 -
傣藥
傣藥 是我國古老的傳統醫藥之一,遠在2500年前的《貝葉經》中便有記載。 傣藥中植物類藥用種主要有:麻嘎喝罕、麻景、麻芒、牙勇、哥麻口拉、哥丹、牙竹麻、...
簡介 分類 來源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