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驥

傅驥 (1918~1939),原名傅驥元,滿族,吉林省扶餘縣人,193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

名稱

傅驥

相關解說

傅驥 (1918~1939),原名傅驥元,滿族,吉林省扶餘縣人,193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出生於進步知識分子家庭,在扶餘縣滿蒙兩級國小畢業後,就讀于吉林省永吉市毓文中學。他聰明勤奮,學習成績一直保持班級第一名。“九·一八”事變後,傅驥流亡到北平,進入國立東北中山中學高二班學習。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北平愛國學生舉行盛大的抗日救亡遊行,爆發了“一二·九”運動,傅驥投身革命洪流,成為運動的骨幹。他利用同學、同鄉關係,爭取肖朝舞(漢奸肖振贏的侄子)參加了學生運動,肖後在抗日戰爭中壯烈犧牲。“一二·九”運動後,他參加了北平學聯組織的南下擴大宣傳團,完成抗日救國宣傳任務後返回北平。1936年2月,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在燕京大學成立,傅驥任區隊長,並介紹其夫人王哲參加了“民先”組織。1936年暑假,他考入了北平中法大學物理系,他一邊學習,一邊從事革命活動。以“民先”第一區隊隊長的身份,負責燕京大學、中法大學、輔仁大學、朝陽大學、平大女子文理學院和崇實、崇慈、一中、五中、東北中山中學的“民先”工作。他組織同學下鄉宣傳抗日救國,慰勞抗日將士。領導並參加在北平的一些重大政治活動。1937年7月28日北平淪陷後,傅驥輾轉天津、煙臺、濰縣到濟南,與中共山東省委接上關係,被分配到韓復榘三軍政訓處,同齊燕銘、劉震等一起做統戰工作。濟南淪陷後,傅驥由萊蕪轉到徂徠山區,在冶莊、口鎮一帶發動民眾,組織抗日武裝。1938年,傅驥同愛人王哲一起被派往八路軍抗日游擊第四支隊工作。同年6月,調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三支隊政治部任科長,分管宣傳工作。他能編、能演、能唱、能畫,多才多藝,走到哪裡宣傳到哪裡,深受戰士和抗日民眾的歡迎。後擔任三支隊八團政委兼二、九(淄川二區、長山九區)中心區委副書記。1938年12月,黨組織派他到諸城、安丘、高密的三角地帶,幫助愛國人士王林肯組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九支隊。在傅驥夫婦及李奇等人的幫助下,1939年1月上旬,將王林肯組建的武裝隊伍(500餘人)改編成第九支隊,王林肯任司令員,傅驥任政治委員。九支隊成立後,部隊很快發展到700餘人。同年3月,傅驥調山東分局黨校學習,後留校任校黨總支書記。同年夏天,日本侵略軍進行“掃蕩”,山東分局黨校組成工作團,校長陳明任團長,傅驥任副團長,深入到沂水縣三、四區,協助地方恢復黨組織。傅驥帶領學員到沂水縣三區,發展地方武裝,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取得顯著成績。同年8月,傅驥到山東分局匯報工作,事畢同劉乾等人返回三區,途經泉莊鄉韓峪村時,被韓峪村反動地主陳子俊父子截捕,遂秘密將傅驥殺害於挑擔崗子山麓。1945年,沂中縣政府將傅驥遺骸遷葬王莊烈士陵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