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逸才

原貴州省審計委員會副委員長兼十八路軍總指揮部機要處主任。1898年生於貴州省桐梓縣官倉壩金家灣,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年未弱冠即於1921年8月考入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1922年末改稱國立北京農業大學,今中國農業大學)農學科,1925年6月畢業於國立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科。

原貴州省審計委員會副委員長兼十八路軍總指揮部機要處主任。1898年生於貴州省桐梓縣官倉壩金家灣,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年未弱冠即於1921年8月考入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1922年末改稱國立北京農業大學,今中國農業大學)農學科,1925年6月畢業於國立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科。在校期間,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在譚平山的影響下,參加孫中仙先生領導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國民黨(譚平山是老同盟會員和國民黨老黨員,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譚平山任中共廣東支部書記。1923年譚平山以中共廣東區委書記、中共中央駐粵代表、老同盟會會員和老國民黨的身份,協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並廣泛接觸馬列主義(1925年畢業返貴州時帶回了大量馬列主義書籍,一直保存到1949年桐梓解放),和同學中的共產黨員楊開智(毛澤東妻楊開慧之兄)、樂天宇(解放後任北京農業大學校長)等交往甚好。
畢業後返回貴州,經人舉薦,傅逸才晉謁時任貴州省主席毛光祥(貴州桐梓毛壩人,桐梓系軍閥第二號人物,繼第一號人物周西成之後)。毛光祥見傅逸才年少英俊,談吐不凡,留在身邊任軍部機要秘書,旋即升任國民革命軍第25軍軍部秘書長。傅逸才也十分感激毛光祥的提拔,惟命是從,積極為毛光祥的治黔事業鞠躬盡瘁,獻計出力。毛光祥主持修編民國《桐梓縣誌》,傅逸才以貴州省審計委員會副委員長兼十八路軍總指揮部機要處主任的名義,與貴州省財政廳長馬空凡、貴州兵工廠長兼鑄幣廠長韓文熙等五人作為籌備組成員,直接參與民國《桐梓縣誌》的編撰工作。
1932年,桐梓系第三號人物王家烈(貴州桐梓小水人)發動兵變,取代桐梓系第二號人物毛光祥成為貴州省主席兼國民革命軍第25軍軍長,主持黔政。至此始,王家烈忌用桐梓人擔任軍政要職,而廣泛改用其妻萬淑芬(貴州銅仁人)親屬等“銅仁系”人物充任(史稱“金克木”)。毛光祥幾經征伐,兵敗,於是攜傅逸才等親信避居赤水縣。後傅逸才赴重慶聯繫四川軍閥劉湘,爭取外援,準備再次推翻王家烈在貴州的腐朽統治。王家烈接獲密報,急電駐紮赤水的25軍副軍長兼師長侯之擔,將從重慶回到赤水的傅逸才殺害。
侯之擔精心策劃,名義是邀請傅逸才去赤水鄰近的四川合江縣參加法王寺廟會,並另有要事相商(指推翻王家烈事宜)。並故意指派赤水城防司令謝毛斡充當保鏢,負責傅逸才的安全。傅逸才在謝的護衛下,乘坐涼蓬轎(滑竿)去法王寺參加廟會。傅逸才下轎略正衣冠,舉步剛入山門,早已埋伏在法王寺的伏兵突然四出,喝令“不準亂動!”謝毛斡乘機拔出手槍,將傅逸才擊斃在地。
傅逸才作為當時桐梓系中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是毛光祥的重要智囊和得力幹將,只可惜毛光祥過於軟弱無能,是扶不起的阿斗,終累及己身為奸人所害,英年早逝,逝世時年方32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