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傅炳昭(1865~?)工商業者。山東黃縣(今龍口)人。德國占領時期來青島,在經銷德國洋酒罐頭之源泰號充當夥友,後任經理。通曉德語。1902年任中華商務公局董事。1910年當選青島總商會會長。1916~1924年,五任商會董事。1922年與劉鳴卿合資開設山左銀行。傅炳昭與青島天后宮
《膠澳志·人物誌·鄉賢》中記載:“胡存約,字規臣,清末民初膠澳青島村人,先世經營商業,事母至孝。青島開埠之始,市政權操諸外人,華商稍能自振代表同業以參預市政者,僅傅炳昭、丁敬臣、包幼卿、周寶山、成蘭圃與存約數人而已。德人議移天后宮,存約與傅炳昭等力爭之乃止。以此為眾所倚重。有事悉就商焉。”
華人社團領袖傅炳昭:一個黃縣商人的青島背影 有關黃縣商人傅炳昭的信息,多集中在他和胡存約發起組織保護前海天后宮的行動上。在今天可以看到的許多城市史描述中,這個被不斷擴大著意義的事件幾乎成為了殖民時代唯一的對抗性話語。然而,僅僅從這個缺少細節的孤立事件中去認識傅炳昭,並不能讓作為零售貿易商人和華人社會領袖的傅炳昭清晰起來,也不容易連線起開發時期的城市整體面貌。
在一個以居住隔離制度和貿易公平的欠缺為主要特徵的殖民時代,不論是作為本地土著還是外來移民,所有華商在青島的活動,都不曾真正享受到完全的平等市場。儘管,制度平台的設計者後來從繁榮經濟的需要出發,對城市公共政策和貿易原則進行了一些修正,但直到這個殖民地成為歷史之前,數量不斷增加的華商始終沒有機會獲得完整的競爭機制的支持。
其實,這種尷尬,從青島作為德國保護區的開始就存在著,而1902年山東巡撫周馥的到訪,則讓矛盾公開化了。在接見了青島的一些華商後的晚上,周馥和青島總督特魯泊再次表達了他的擔憂。儘管周馥也認為矛盾的發生部分原因是因為誤解,但他顯然對中國人“牢騷滿腹”的情況很不滿意。後來,他直接指出了設立中國領事館,派遣官員來青的必要性。甚至,周馥還規定了目的是“出面調停中國人之間爭端”的派遣官員的身份,認為他們應當是中華商務總局的委託人或律師。作為一位中國官員,周馥堅持居住在青島的中國人,同先前一樣仍然是清王朝的家庭和種族成員之一,受清律的制約和保護。而後來的事實證明,在保護青島的華商利益和製造公平競爭環境這兩方面,周馥和他的繼任者顯然都無能為力。
由於原始檔案的匱乏,研究者並沒有傅炳昭是否出席過1902年12月青島華商與周馥見面會的直接證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周馥到達青島的這個冬季,傅炳昭顯然已經開始成為本地新興經濟力量的代表。在某種意義上,傅炳昭首先需要關心的商業競爭者並不是德國公司,而是正紛至沓來的各地華商。
傅炳昭和青島發生聯繫的記錄,基本出現在1902年以後。儘管不能夠肯定1902年是傅炳昭的青島元年,但這個年份在傅後來的事業中具有起始意義,卻似乎沒有爭議。已有的記錄顯示,是年,這個黃縣人成為了泰祥號經理,並同時參與發起成立了同鄉會組織齊燕會館。不過,關於傅炳昭所創辦商號的名稱,也有元泰號的記錄。傅的商號,被籠統地描繪為經營洋廣雜貨,而這也是當時華商的常規商業路線。一般說來,這些企業多派員在日本大阪設莊或駐滬採購,主要經營紙張、鐘錶、顏料、化妝品、樂器、食品及其他雜貨。傅在青島似乎不完全是白手起家,他的創業準備,應該是早年在日本完成的。青島華新紗廠主周學熙的兒子曾在關於華新紗廠的歷程回憶中,證實過傅炳昭的日本經商經歷。
由傅炳昭和成通號經理朱傑發起的齊燕會館,是由在本地的山東與河北商人組成的同鄉會。傅是山東黃縣人,朱傑是天津人,他們的組合,恰好可以實現同鄉會的地域要求。這個具有明顯社會功能的泛經濟組織,後來成為了傅炳昭等商業領袖聯繫本地社會並同時擴大個人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從這裡出發,傅炳昭在1910年中華商務公局被撤銷後,成為了依照清廷公布的《商會簡明章程》組織的青島商務總會的會長。這個職位,有些輪流坐莊的意思,而輪流的規則,則建築在坐莊者掌握資源的多寡上。
1912年,失去了實際權力的共和領袖孫中山訪問青島,期間曾經和部分非廣東籍的青島華商有過以募集資本為目的的接觸,在後來出現的一份來源不明的名單上,傅炳昭、丁敬臣、古成章、鄭章華都是這次會面的成員。但是,根據青島總督瓦德克當時的報告,除了廣東籍華商,其他商人都對孫的到訪和資助革命的要求,保持了沉默。
作為商業領袖,傅炳昭的影響力一直持續到了30年代。中間在1915年到1922年的日本占領時期,傅的這個人影響儘管遭到了明顯削弱,但他依然可以在諸如華新紗廠開辦這樣一些重要的經濟活動中,保持調解的能力。
1924年5月,膠澳督辦高恩洪發起籌辦私立青島大學,傅炳昭和劉子山、宋雨亭等著名商人成為了校董。現在看,這是本地商人的一次慷慨的集體善舉,儘管它很快就夭折了。
傅炳昭與黃縣幫
在最早一批闖青島的黃縣人中,傅炳昭是個叱吒風雲的人物,甚至可以說,是第一個。他買辦起家,憑著自學的一點德語,開設祥泰號雜貨商店,專門為德國洋行採購洋酒、罐頭、食品及五金器材。他眼光獨到,善於也敢於投資,有錢就買地皮、蓋房子,短短几年時間,變身島城房產大亨。1910年,他當選青島總商會首任會長,成為公認的華商領袖,正所謂名權利集於一身。那時一提黃縣人,人們立即就會想到傅炳昭傅會長。
傅炳昭成功了,黃縣幫也起來了。傅氏秉承東海人豪爽仗義的性情,凡有故舊鄉親來投奔者,都會盡力提攜扶持。他發起成立齊燕會館,給來青島謀生的黃縣人提供了第一個落腳地。他資助祥泰號的同鄉張立堂開設了合興利,進出口大米、生油、木材等土特產。由於經營有方,張立堂得到英國麥加利銀行的賞識,被聘為該行的買辦。張立堂能量大增,又相繼開辦了合興利油坊和合興利制桿廠,生產出口油料、火柴桿等,以雄厚實力和良好資信成為島上數得著的進出口商。傅炳昭喜歡拉巴人,更會拉巴人。1922年他的黃縣同鄉劉鳴卿、劉書衡兄弟攜款來青,想在工商業大展宏圖,而傅炳昭認為當時工商業競爭激烈,融資機構卻比較缺乏,所以開銀行搞金融必獲巨利,更何況民族資本銀行方興未艾,此舉正可打破外資銀行一手遮天的局面。經傅炳昭籌劃,合資成立了山左銀行,由劉鳴卿任經理,後又開設利豐銀號,由劉書衡任經理。藉助傅氏的影響力和根深蒂固的同鄉情結,兩家銀行主要吸收黃縣幫的商號存款,經常在一百萬元左右,對於同鄉創業貸款抵押頗多優惠,既積聚了資本,又凝結了鄉情,還推動了黃縣人在青島的發展,真成了名副其實的黃縣銀行。
日據青島後,傅炳昭因年事已高加之時局動盪不願再任商會會長,從此隱於幕後,但1918年商會改選,連任兩屆會長的成蘭圃依然是黃縣人。黃縣幫執青島工商之牛耳近20年,其卓絕地位恐怕只有後來宋雨亭領軍的掖縣幫可與爭鋒。
從齊燕會館到黃縣同鄉會,黃縣人經過最初移民時代的風雨磨礪,漸漸形成了自己的人脈,發育為滋養城市繁榮的重要根系。上世紀30年代,黃縣幫雄踞島城工商界,特別是紗布業,幾乎是黃縣人獨領風騷,經營此業的大商號如振昌號、泰昌號、裕大號、增順復、東興祥等都是黃縣人開的買賣,走進紗布店,八九不離十就會聽到純正的黃縣腔,而且從掌柜到夥計,清一色是能說會道、讓人慾罷不能的黃縣嘴子。所以那時流行“搞紗布的離不開黃縣人”,決非浪得虛名,實在是黃縣人用自己的奮鬥與商智贏得的口碑。這個口碑將黃縣人鐫在城市大廈的基座上,雖蒙了歷史的塵埃,卻不可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