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嵐

傅曉嵐

傅曉嵐教授 是牛津大學社會科學領域首位大陸華人終身教授,牛津大學技術管理髮展中心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entre for Development) 創始主任 (Founding Director),國際發展系教授 ,技術和國際發展研究專家,格林坦普頓 (Green Templeton) 學院會士 (Governing Body Fellow),劍橋大學和清華大學高級客座研究員, 復旦大學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客座教授。 2015年,被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親自聘請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技術促進機制十人顧問小組”成員,是全球學界唯一代表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傅曉嵐教授 是牛津大學社會科學領域首位大陸華人終身教授,牛津大學技術管理髮展中心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entre for Development) 創始主任 (Founding Director),國際發展系教授 ,技術和國際發展研究專家,格林坦普頓 (Green Templeton) 學院會士 (Governing Body Fellow),劍橋大學和清華大學高級客座研究員, 復旦大學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客座教授。同時,她還擔任《中國經濟與商務研究》(JCEBS) 期刊主編,以及《牛津發展研究》(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產業和公司變化》(Industrialand Corporate Change),《國際技術管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和其他四個國際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

成就

傅曉嵐教授的研究領域包括創新,技術與發展, 貿易,對外直接投資和中國經濟發展,新興經濟體,美國與歐洲的創新和生產率等等。

她出版的著作包括:《中國創新之路》 、《世界經濟復甦和中國作用》、《新興經濟體技術能力的崛起》和《出口、外國直接投資和中國經濟發展》。她是歐盟委員會Gate2Growth2005年度“歐洲最佳論文獎”獲得者,在一流國際期刊發表大量論文。

傅曉嵐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和共同負責人承擔英國國家經濟和社會研究委員會 (ESRC)、英國工程和自然科學研究委員會 (EPSRC)、歐盟第七框架計畫基金 (EC FP7) 和英國科學院 (British Academy) 等多項重大課題,項目經費總計近四百萬英鎊。研究項目包括創新擴散、跨國公司與全球發展、管理方法在縮小生產率差距中的作用,農村電子服務等。

傅曉嵐教授曾擔任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 (UNDESA),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 (UNCTAD)、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 (UNIDO)、國際勞工組織 (ILO)、歐盟委員會 (EC)、中國和英國政府的顧問。傅曉嵐教授還是經合組織(OECD) 全球投資論壇、英國經濟與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 (ESRC) 和英國國際發展部聯合項目專家組成員,全歐中國經濟學協會和全英中國經濟學協會2010-2011主席。她曾為由英國財長直接領導的英國政府“亞洲任務計畫” (Asia Task Force) 提供諮詢,領導有關“英國中型企業在新興亞洲市場的經驗”的研究,並曾參與多項英國創新、大學及技能部有關企業創新的課題研究。傅曉嵐教授加盟牛津大學之前,任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且在中國有8年的學術和商務部門工作經歷。

作為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她經常應邀參加主流媒體的訪談和討論並為其撰稿 ,包括BBC新聞焦點、BBC新聞、BBC廣播2台、天空新聞、Arise News、人民日報 、中國日報和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她對於創新以及經濟發展的評論和見解也經常被知名報刊雜誌引用轉載,如Nature、人民日報 、中國日報歐洲版等。

除此以外,傅曉嵐教授時常受邀參與國際性的高端論壇和會議並發表演講,其中包括聯合國大會、經合組織與世界銀行聯合座談會、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多年期政府間專家會議、世界貿易組織(WTO)公共論壇、非洲創新峰會等。2014年12月,她在聯合國大會上就國際技術和創新發展發表演講;5月在人類福利大會上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共同受邀發表主題演說。

2015年,被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親自聘請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技術促進機制十人顧問小組”成員,是全球學界唯一代表 。

Haier開放創新平台特邀專家傅曉嵐教授就亞洲開放創新潛力發表觀點

傑出校友、牛津大學華裔教師傅曉嵐做客管院講壇

技術經濟與管理系第91次學術講座:傅曉嵐,牛津大學技術和管理髮展中心主任:開放創新的國際維度

世界經濟復甦與中國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